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合1575

发布时间:2023-04-19 17:06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我国内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位居第二的航道是:

A:珠江

B:京杭运河

C:黄河

D:松花江

正确答案:A

解析: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水运大动脉,珠江水系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运输货运量的20%。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声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内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进行判断的

D:在生活中,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项说法错误;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这巨大的能量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B项说法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C项说法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甲、乙两人同时观看同一场相声晚会,甲在家中通过电视看现场直播,而乙是在现场观看,甲家距电视台30公里,问:甲、乙谁先听到演员的声音?

A:甲先听到

B:乙先听到

C:同时听到

D:无法听到

正确答案:A

解析:甲听声音的途径是,声音-录音-无线电波-话筒-耳朵,乙收听声音的途径是,声音-空气-耳朵。无线电波传播速度是30万公里/秒,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所以无线电波经过30公里所用的时间远少于声音在空气中以每秒几百米的传播速度所用的时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田山歌,作为吴歌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歌曲形式。稻作文化是人们在农事劳作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细数田山歌产生的历史,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稻作文化。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产生于:

A:新石器时代的太湖流域

B: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C:春秋时期的江浙一带

D:青铜时代的长江流域

正确答案:A

解析: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七八千年前,当太湖流域开始有了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吴越水网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也即田秧号子。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时的田秧号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山歌,它们是吴地先民在田秧劳动时为了配合劳动节奏而随口喊出的,而不像后来的田山歌那样具有大量的情节内容和音乐抒咏成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现象。下列描述局部地区特殊气候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意思是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未体现局部地区特殊气候。
B项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梅雨在我国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
C项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未体现局部地区特殊气候。
D项错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意思是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该诗描绘的东方阳光明媚,西方却雨水纷纷。这种气象是由于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所引起的。因为云体较小,能笼罩的范围窄,形成的雨区也很狭小,因此,会出现同一城内西边有雨东边无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也是局部地区的,但不是就全国而言的,范围较小,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计成倾斜的,而大货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下列与挡风玻璃设计角度无关的因素是: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车身高度

D:平面成像

正确答案:A

解析:轿车高度比较低,司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如果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在夜晚车内开灯时,车内的人和物体就可以在玻璃上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它们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前方,从而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司机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而大货车比较高,司机的视线向下。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夜晚行车车内有灯时,车内的人和物所成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并不会干扰司机的视线。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6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7、【常识判断】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广泛应用于军事、石化、轻纺、农业等多个领域。下列关于稀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土可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飞机、坦克、导弹的钢材和铝合金的性能

B:稀土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

C:轻纺工业中,稀土可用于染色、降低织物的白度等方面

D:复合稀氧化物可以用作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

正确答案:C

解析:稀土元素能使纤维上有色物质活化,使其与漂白剂的反应容易进行,降低漂白反应的活化能,即对织物的漂白反应有活性催化作用;另一方面,经测量稀土元素本身的最大吸收波长580nm,具有对黄光进行选择吸收的能力,对织物白度提高有贡献。本题中“降低织物的白度”表述有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对于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谚的科学解释错误的是:

A:燕子低飞要落雨——下雨前气压低,影响燕子飞行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空气对流

C:霜前冷,霜后寒——凝固需要放热

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杀虫补水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谚的科学依据。

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水蒸汽更加容易凝结,就像水膜一样吸附在燕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翅膀上承受的重量最为明显,会影响燕子飞行。A项正确;

早霞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因此可能会出现刮风下雨一类的坏天气。晚霞主要是由尘埃等干粒子对阳光散射所致,所以说晚上如果出现了红色的云霞,就证明第二天的天气一般不错,适合出行。B项正确;

霜前冷:温度必须是非常低才能使水蒸气从空气中凝华出来,该过程是凝华放热的过程;霜后寒:霜后是将霜融化,是吸热的过程。C项错误;

冬天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热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馒头时主要利用的传热方式是热辐射

B:火炉烧水体现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钻木取火体现的热学原理是摩擦生热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热学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火炉烧水体现的传热方式就是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B项说法正确,不选。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从外部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液体一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温度将不会升高,C项说法正确。钻木取火利用的使摩擦生热原理,D项说法正确。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动介质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蒸馒头是通过对流进行热传递,而不是热辐射。A项说法不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控制。国家宏观调控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A: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B:全国各地发布最低工资标准

C:政府下令关停整改严重污染企业

D: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属于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布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都属于经济手段。
C项不属于经济手段。政府下令关停整改严重污染企业属于行政手段。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7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