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我们发现零工制度有一个重要的支持机制就是完善的、科学化的员工培训系统。几乎所有的现代企业和公司都非常重视内部培训,有的企业主甚至成为了培训狂,哪怕有一秒钟的空闲也要为员工安排一次培训。但真正有效的培训并不是无休止的洗脑和课程轰炸,不是“潜能激发”和“感恩教育”,而是适合公司运营需求的专业性、针对性、科学性的业务训练。这种培训机制如果能够建立起来,无论你是否采用零工制度都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很多公司培训缺乏科学性
B:科学的员工培训对企业很重要
C:零工制度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
D:过度培训可能会造成相反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首句即文段主旨句,指出完善、科学的员工培训系统是零工制度重要的支持机制。其后对这句话进行了具体阐释。B项是主旨句同义转述,当选。
A、C、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概括中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破解农田水利工程建得起、用不好的迷局,需要加快形成农业用水合理水价机制,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成本,然后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确定水价。对于确实出现水价不达成本造成维护、运行、管理经费的缺口,可以考虑由政府财政给予适当弥补,以使水利工程建好以后,也能管得好,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通过机制创新来降低灌溉成本,既保证农民用水的权益,也有助于保证水利设施持久的使用。
根据这段文字,解决农田水利要:
A:加大政府财政补贴
B: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
C: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D: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破解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加快形成农业用水合理水价机制。然后补充了两种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措施。由“可以考虑由政府财政给予适当弥补……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可知,A、B两项分别为措施之一,排除。由文段首句可知D项正确。C项本身说法有问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很多人都有过“睡眠惊跳”的体验。睡着睡着,肢体一侧或双侧突然发生短促抽动,有的还会累及上肢、颈部和躯干,同时我们的意识还在朦胧状态。这种情况叫做睡眠惊跳,也称睡初抽动。睡眠惊跳是一个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各年龄层均可发生,尤以小孩为多见。小朋友白天兴奋性的活动比较多,入睡时指挥运动的神经细胞不容易完全抑制,剩余的兴奋信息反射至大脑皮质,干扰睡眠抑制,因此产生睡眠惊跳。成年人的睡眠惊跳,大多与白天过分疲劳、兴奋、紧张、焦虑、惊恐,或临睡前饮用刺激性饮料等因素有关。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的是:
A:睡眠惊跳的多发人群
B:睡眠惊跳的最大诱因
C:睡眠惊跳的临床表现
D:睡眠惊跳的发生机制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睡眠惊跳是一个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各年龄层均可发生,尤以小孩为多见”可知,文段介绍了睡眠惊跳多发于小孩,“睡眠惊跳的多发人群”文段有提及,排除。
B项,由“小朋友白天兴奋性的活动比较多”“成年人的睡眠惊跳,大多与白天过分疲劳、兴奋、紧张、焦虑、惊恐,或临睡前饮用刺激性饮料等因素有关”可知,文段介绍了小朋友和成年人睡眠惊跳的影响因素,但并未涉及“最大诱因”,此项文段未提及,当选。
C项,由“睡着睡着,肢体一侧或双侧突然发生短促抽动,有的还会累及上肢、颈部和躯干”可知,“睡眠惊跳的临床表现”文段有提及,排除。
D项,由“入睡时指挥运动的神经细胞不容易完全抑制,剩余的兴奋信息反射至大脑皮质,干扰睡眠抑制,因此产生睡眠惊跳”可知,“睡眠惊跳的发生机制”文段有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 ,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 ,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
C: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原文“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可知,第一空是在强调“聪明达到极顶处”的害处,所以应选“聪明之害”;由原文“知‘为’与‘不为’无别”可知,“为而无效”更符合语境。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处理入侵物种的方法必然是将其清除。可是,如果某些濒危物种已经对入侵物种产生了________,那么就面临“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困境。如何在这两种保护需求间________,成为一个难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托 进退维谷
B:依存 顾此失彼
C:依赖 平衡协调
D:依附 博弈调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产生依托”搭配不当,排除A。“依赖”意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存”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依附而存在。“依附”意为依靠、附属。相比较,“依附”程度较轻,由文段中“除则损濒危”可知,此处填入词语程度较重,排除D。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能破除“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这一困境,“进退维谷”“顾此失彼”都是失败的结果,排除B。“平衡协调”填入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6、【言语理解】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开头提出问题,接下来自问自答,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A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7、【言语理解】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________,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________,没有定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厚非 莫衷一是
B:了然于胸 疑窦重重
C:如数家珍 扑朔迷离
D:妇孺皆知 影影绰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无可厚非”本身可做谓语,不能与“是”连用,排除A。
第二空,句意是说河图的出处是确定的,而洛书的出处则没有定论,题干两空之间语义相对,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两个成语语义相对且代入句中与句意相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
8、【言语理解】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但巴黎永远是全世界艺术崇拜者的麦加。罗丹的“思想者”高踞于自家庭院里,天天接待来自全世界各式人种的瞻仰和膜拜。巴黎地铁靠近罗丹博物馆的那一站,站台两壁张挂的全部是罗丹作品的巨幅照片,这是旅游广告,也是民族骄傲。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 )。
A:艺术具有军事所不可比拟的力量
B:军事成就是暂时的,艺术成就是永恒的
C:巴黎能成为艺术殿堂,和殖民统治分不开
D:法国国力虽不算强,但艺术却令世人瞩目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但巴黎永远是全世界艺术崇拜者的麦加”,法国在军事上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和占领是暂时的,但其艺术成就却是永恒的,故本题的答案为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比赛采用马拉松竞赛方法,取男女各前三十名。
B:丈夫看着妻子黑发中夹藏着的白发,妻子看着丈夫脸上的皱纹,两个人都觉得又增加了几根。
C:可当他经过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
D:有关专家认为,这部专著标志着我国的巴克莱研究朝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了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各”应放“取”前。B项,“皱纹”与“根”搭配不当。C项,“闻到”与“狂笑”搭配不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为履行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________,能源管理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诺
B:诺言
C:宣言
D:倡议
正确答案:A
解析:“诺言”一般搭配“许下”,“宣言”一般搭配“发表”,“倡议”一般搭配“提出”,三者均与“做出”搭配不当,排除B、C、D。“做出减排承诺”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