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562

发布时间:2023-04-17 12:5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表述正确。A、D两项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原文中因偏见而被埋没的是“非文人艺术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言语理解】以中国文人传统,艺术鉴赏从来讲究私藏和私赏,除去拜师,递藏是习得书画和精进技艺的重要途径。“雅集”就是古代文人常见的聚会形式,尤其北宋李公麟绘画、米芾题记的驸马王诜的“西园雅集”,成为后来历代画家摹绘的母题。雅集主人多为书画大家或文坛领袖,选个合意的日子,将同门好友召集到宅第花园,摆酒吟诗,读书品画。主人手里若是没有几件值得观赏的收藏,怎能应付得来这样的场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古文人画士的高雅情趣

B:雅集是书画的主要母题

C:艺术鉴赏的方法与途径

D:艺术鉴赏需要适量藏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古人进行艺术鉴赏讲究私藏和私赏,递藏是精进技艺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古人进行艺术鉴赏,藏品必须可少。然后介绍“雅集”这一形式,具体阐述了古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方式。最后通过反问,指出如果主人必须有收藏才能组织艺术鉴赏活动。综合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古人的艺术鉴赏活必须有藏品才能进行,只有D项强调了这一点。
A项未提及“艺术鉴赏”,B项“雅集”是举例内容,C项没有提及“藏品”的作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制约;另一类是软制约,也就是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不仅要健全制度,使权力的制约具有刚性;还要发挥官德的作用,让良心制约权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道德对权力的制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B:建立健全制度是对公共权力软制约的有效手段

C:良好的政治是由有良心的官员来创造的

D: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中“不仅要……还要……”可知,文段主要讲述的是“要怎么做”,且“不仅……还”的句式中,一般强调的重点在“还”,故整个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即选项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1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
作者强调的意思是:

A: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的不平等

B: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和传播十分重要

C: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意纠错

D: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虽短,却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两个事实:一是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传达变得非常迅速;二是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当发现错误时信息接收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而使得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强调在高速的信息传播时代,为避免错误得不到很好的纠正,我们应当及时而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对接收信息有准确的判断。B项的表述与此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0题

5、【言语理解】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B:剖析权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会危机

C: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

D: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的深痛剖析难以进入法律层面,因此转而定型为一种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的“代偿”方式。然后说明了在这一背景下,唐朝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蓬勃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便是咏史诗这一文学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问题,D项表述正确。A、B两项与此不相关,排除。C项未突出“咏史”这一主题,且“唐代诗人”的范畴过大,文段末句点明的是“中晚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6、【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转型的加剧使政府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然后说明这一局面的出现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说明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故“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为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文段引出的内容,未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排除;D项的“首要方式”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2题

7、【言语理解】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正确答案:A

解析:“和而不同”位于文段最后半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时,中华文化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A项的“和睦相处”体现的正是“包容”“开放”的态度,正确。B项“互不相连”与文段表达的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的态度相悖。C项说的是“兼收并蓄”,排除。D项强调“融合”,抹杀了“不同”,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8、【言语理解】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因质地坚细、敲之有金石之声而得名。帝制结束后,金砖不再被需要,制作手艺________民间。20世纪80年代,砖瓦匠人金梅泉通过摸索,初步恢复了金砖的古法制作,令金砖“________”,该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落 死而复生

B:流落 柳暗花明

C:流传 重见天日

D:散失 卷土重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空缺前“金砖不再被需要”可知,金砖制作手艺慢慢消失了。“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与文意相悖,排除C。第二空,“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为贬义词,不能形容金砖,排除D。“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死而复生”指死去了又活过来,多用于表示失而复得。“死而复生”填入更能描述金砖技艺从散失到恢复这一过程的难得,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8题

9、【言语理解】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学习西方,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然后具体论证,解释必须有主体意识的原因及强调没有主体意识造成的危害。由此可知,“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为文段强调的重点,A项当选。
B项是文段部分内容,C、D两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10、【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

B:到2022年,北京城将充斥着冬奥会徽章、吉祥物图案、迎奥运的各种标语和冬奥会五彩缤纷的广告牌。

C: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我国扮演了多重角色,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

D:当代社会中,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更加享受单身生活的状态。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词语使用错误,“充斥”为贬义词,句子为褒义色彩。A、C、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