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559

发布时间:2023-04-17 0:42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我们如今有铺天盖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记忆。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里,都________地涌现出新鲜事物。当不同信息同时涌现在记忆中,人们会无法 ________出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于是会出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源不断 筛选 顾此失彼

B:滔滔不竭 挑选 杞人忧天

C:络绎不绝 遴选 应接不暇

D:层出不穷 甄选 急于求成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滔滔不竭”也作“滔滔不绝”,比喻人说话连续不断,十分健谈。这两个成语均不能用于形容“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排除B、C。“层出不穷”的“出”是出现的意思,与后面的“涌现”语义重复,排除D。
另外两空,“筛选”与“信息”为常见搭配,信息多会导致应付不过来,即“顾此失彼”。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作为人间最________、最________的情感,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情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层 持久

B:真挚 复杂

C:特殊 难忘

D:强烈 丰富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可知,空缺处两个词语为并举关系,共同修饰“情感”。由后文的“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情感”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之共同表达这种情感的深厚与恒久。
第一空,“真挚”“特殊”“强烈”均不能与“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相对应,排除B、C、D。
验证A项,“深层”填入第一空,与“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对应恰当;“持久”填入第二空,与“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3、【言语理解】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我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B:2012年我国GDP已超过60万亿元

C: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D: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半数”可知A正确;由文段中“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可知C正确;由文段中“我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可知D正确;由文段中“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可知,2012年我国GDP为23÷43%<60万亿,B项“超过60万亿元”不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

4、【言语理解】科学家对家蚕丝和野蚕丝进行试验。在热重量分析和示差扫描热量分析中发现,野蚕丝比家蚕丝的热分解温度高30摄氏度。在拉伸试验中,野蚕丝比家蚕丝有明显断裂点。科学家对蚕丝进行X散射试验发现,野蚕丝比家蚕丝结晶尺寸大了约1纳米。这是由于家蚕丝结晶领域是由甘氨酸交互反复排列构成,而野蚕丝结晶领域则是由丙氨酸连续排列而成。科学家在对氨基酸排列与热稳定性关系试验结果分析中发现,丙氨酸连续排列比率越高,热稳定性越强;甘氨酸交互反复排列情况越多,机械强度越强;而具有更多大侧链氨基酸的蚕丝,其机械强度较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蚕丝内部的氨基酸排列是不同的

B:野蚕丝质量会比家蚕丝更好一些

C:用试验说明野蚕丝与家蚕丝的区别

D:丝绸材料的特性与氨基酸排列有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科学家对家蚕丝和野蚕丝进行试验发现的二者在热分解温度、断裂点、结晶尺寸方面的不同,然后以“这是由于”引出对其差异原因的分析。由“家蚕丝结晶领域是由甘氨酸交互反复排列构成,而野蚕丝结晶领域则是由丙氨酸连续排列而成”“丙氨酸连续排列比率越高,热稳定性越强;甘氨酸交互反复排列情况越多,机械强度越强;而具有更多大侧链氨基酸的蚕丝,其机械强度较弱”可知,二者差异的原因与氨基酸的排列相关。
A项未指出氨基酸排列不同与蚕丝特性的关系,C项未指出区别的原因,均概括不全面;B项的“更好一些”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不为眼前的一时之气所累,他们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目光和气度,在生活中往往显得________,拥有更高的威望。
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所传递出的信息如同密码一样纷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用睿智的心智去破译,正所谓察言观色、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卓尔不群 见微知著

B:鹤立鸡群 鉴往知来

C:曲高和寡 见始知终

D:独占鳌头 见仁见智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由“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目光和气度”“拥有更高的威望”可知,应填入一个褒义词,“曲高和寡”“鹤立鸡群”的感情色彩明显与此不相符,由此可排除B、C。
②句,由“正所谓”可知,“察言观色、________”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见微知著”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它采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________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________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凭借 附属

B:通过 呈现

C:依照 展现

D:融汇 依附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借助透视这种手段来表现三维空间,强调的是“借”,“依照”“融汇”均不合句意,排除C、D。
第二空,“附属”指依附归属。“呈现”指展现、显现。由句意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浮雕的依附、归属性。“附属”填入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7、【言语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领域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第一次是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模式;第二次是以丰田精益生产为标志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新生产模式的出现,即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规模定制模式则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管理范式需要创新

B:传统的企业制度和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

C:大规模定制模式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D: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内在需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百多年间,工业领域的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然后介绍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生产模式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由“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可知,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属于第三次管理范式转换,A项强调管理范式的创新,填入衔接恰当。
B项强调传统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传统管理范式”非文段强调的重点。C、D两项未提到“管理范式”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8、【言语理解】任何城市的演变都是城市的历史与新元素的________。城市的历史和历史建筑应当是我们的资源、城市的特色,而不应被看作城市建设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负担

B:兼收并蓄 阻力

C:此消彼长 包袱

D:相辅相成 障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城市的演变是历史与新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消彼长”指一方面失去了,另一方面会得到长进,与句意不符,排除C。“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多用在学习上,与句意不符,排除A。“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强调对不同东西的吸收,与句意不符,排除B。“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符合题意。将D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障碍”指阻挡前进的东西。“城市的历史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的资源和特色,不应被看作是城市建设的障碍,填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9、【言语理解】量子力学认为真空并非“________”,而是充斥着大量“虚”的粒子和反粒子对。它们同时产生,刹那之间又相互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无所有 淹没

B:空谷幽兰 迸发

C:熙熙攘攘 吞噬

D:空无一物 湮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此处句意为真空并非什么都没有,即所填词语应表示“空”之义,“空谷幽兰”“熙熙攘攘”与此不符,排除B、C。第二空,“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湮灭”为物理学概念,指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高能光子等能量的过程。此处用来描述“粒子和反粒子对”的相互作用,应选“湮灭”。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6题

10、【言语理解】法律并不只是解决纠纷的手段,它也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换言之,法律是安排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归根到底,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法律的根本精神

B:法律的最高价值 

C:

法律的基本功能 

D:

法律的绝对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提到“法律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并未提到法律的最高价值,故排除B。文段提到“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并不是指法律的基本功能,故排除C。D项,“法律的绝对作用”文段也未提及。从文中“也是”、“归根到底”等词可以看出其后的语句是文段要强调的内容,“传达意义的符号”,“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这两句话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法律,是法律的精神所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