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557

发布时间:2023-04-16 15:3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我们身处一个竞争激烈、讲人情、重情面的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________,正如不少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文学批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情化、商业化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倾向

B:根深蒂固 局限

C:有目共睹 陋习

D:无孔不入 弊病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两词都强调看得见,“影响”是抽象的事物,故排除A、C。
第二空,“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为中性词。“弊病”指弊端,事情上的毛病,为贬义词。分析文段可知,文段对于文学批评被人情化和商业化是批判的,故用“弊病”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4题

2、【言语理解】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正确答案:D

解析:原文没有体现“聪明”与“愚蠢”的问题,排除A;应聘者交白卷也不属于“创新”,排除B;该企业老总之所以聘用交白卷者并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值得信任”,所以C项也理解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核聚变能够为全世界提供急需的清洁能源。据估计,1千克核聚变燃料所提供的能量相当于1000万千克化石燃料。但一直以来,核聚变实验都面临一大挑战,________________。最近,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过消耗”的核聚变反应,他们借助192台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激光器,对一个小氢球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在随后的几纳秒时间里,小氢球发生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

B:即很少有国家能独立承担实验所需要的巨额成本

C:即全球主要国家就核反应堆的建设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D:即核聚变所需的燃料并不像之前设想的那样容易获取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后文的“首次实现‘产出超过消耗’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曾经核聚变实验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A项填入衔接恰当。
B、C、D三项文段均为涉及,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

4、【言语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应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理上相邻的省份或城市,最佳的发展模式也不是大家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而是应该各自有分工。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不同地理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B:地理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特色

C: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D: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前两句由国家的发展引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来,强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后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说明,即通过自然条件不同、自然条件相同两种情况具体说明了各地应各有分工,不能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C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分别对应最后两句的两种情况,是对观点的具体分析,不是论述重点,排除。
D项对应文段的最后一句,是对文段论述观点的说明,不是观点句,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韩国政府决定成立个人信息保护机构,建立关于个人信息的国家认证资格证制度,扩大个人信息争议调停委员会的功能得以拓展。

B:在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区,竟然“冒”出耗水惊人的高尔夫球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在陕西榆林发现的咄咄怪事。

C:近年来,含有不洁物的饮品被消费者所举报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很少有消费者维权成功,几乎没有企业承认生产过程中存在卫生隐患。

D:当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面临灭顶之灾时,它的主人约瑟夫乘坐救生船离开,有幸成为100年前发生的这场海难中的幸存者之一。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成分赘余,应删除“得以拓展”;C项句式杂糅,“被……举报”或“为……所举报”应择一使用;D项语义重复,可删除“有幸”。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6、【言语理解】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其中有30%以上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者“填补了国内空白”。________的是,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斋中,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悲 难以为继

B:遗憾 步履维艰

C:可惜 寸步难行

D:无奈 一筹莫展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针对我国科研成果多,却大多未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现状,作者的感受应是惋惜的。“可悲”指令人悲伤,使人痛心。用来形容科研成果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现状程度过重,排除A。“无奈”指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遗憾”指不称心,大可惋惜。“可惜”指令人惋惜。均符合句意。
第二空,“寸步难行”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指行走十分困难。由“极少一部分”与“大部分”的数量对比可知,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比较困难,但并非完全无法推广。“寸步难行”程度过重,由此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2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2题

7、【言语理解】①徐悲鸿的父亲达章公是一位正直不阿的画家。
②他不慕功名,不求闻达,曾刻了许多图章,以明心志。
③如“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儿女心肠、英雄肝胆”……
④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鸿受到很深的影响,并使徐悲鸿走上了绘画之路。
⑤他精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在山水、人物、花鸟上均有很深的造诣。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⑤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④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⑤含有指代词“他”,置于首句指代不明,排除A。⑤介绍的是徐悲鸿父亲的艺术造诣,②③介绍的是徐悲鸿父亲的品格,④介绍的是徐悲鸿父亲的艺术和品德对徐悲鸿的影响,按照行文逻辑,应该先介绍艺术造诣再介绍品格,最后总结论述影响。因此这四句顺序应为⑤②③④。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8、【言语理解】(1)一代科学巨匠竺可桢________“求是精神”,指引浙大的思想航标。
(2)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实践,他认为,学校改革至今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核心的“去行政化”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承 进退维谷

B:继承 举步维艰

C:秉承 举步维艰

D:继承 进退维谷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秉承”指承受,接受。“继承”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句中没有说竺可桢先生对前人“求是精神”的继承,而是强调他恪守这种精神,以此作为指引浙大的精神航标,排除B、D。
(2)句,“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行进一步都十分不容易。句中说的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进展缓慢,并没有两难之义,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9、【言语理解】别看王老师日常穿着不修边幅,他其实是很有________的人,而且在授课时语言________,不带冗余,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位 简捷

B:品位 简洁

C:品味 简捷

D:品味 简洁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句意为王老师是有格调的人。“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意为(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形容人,“品位”恰当,排除C、D。再看第二空,“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指简单快捷。与“语言”“不带冗余”相对应,“简洁”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拿破仑去世后,其尸检报告给出的拿破仑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66米至1.67米。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其实与英法两国间的国际政治相关。1803年《亚眠和约》破裂之后,英国媒体把拿破仑5尺2寸的身高写在了报纸上,画在了漫画中,却没有标明其“法寸”的长度单位。英国读者便用英寸来理解拿破仑的身高,换算为1.57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拿破仑是个矮个子纯属误解

B:其实拿破仑比一般法国人要高

C:英国人污蔑拿破仑是矮个子

D:要用历史眼光看拿破仑的身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拿破仑的身高确实不高;接着通过历史学家介绍当时法国人的平均身高,表明拿破仑的身高在当时看来并不矮;然后解释说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拿破仑在所属的时代并不矮,我们不应按照现在的标准,而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拿破仑的身高。
A项,由“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可知,“误解”说法不准确,排除。
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且说法不严谨,少了限定词“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排除。
C项,仅对应文段后半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