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所有的地震都是以P波开始的,这些P波移动快速,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造成的破坏较小。下一个是S波,它的移动很慢,使地面前后、左右晃动,破坏性极大。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测量P波沿地面移动的情况,来预测S波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发出警报。然而,从事此类系统工作的科学家们发现,事实上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最重要前提是:
A:地震越大,P波与S波之间的间隔越短,留给人们预警的时间不多
B: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的地震人们根本感觉不到
C:根据历年大地震的记载,强震大多在夜里瞬间发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防御行动
D:发生较大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而后才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种晃动是由S波造成的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根据早期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这一结论。
A项,说明地震越大,P波与S波之间的间隔越短,而早期预警系统是根据P波来预测S波进而发出警报的,那么两者之间间隔越短就说明人们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在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所需的前提。
B项,指出地球上每年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人们根本感觉不到,与人们是否有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无关,并非题干所需的前提。
C项,指出强震大多在夜里瞬间发生,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行动,能够支持题干结论,但并未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所需的前提。
D项,指出S波造成的影响,与人们是否有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无关,并非题干所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1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5题
2、【判断推理】盖亚假说认为地球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形成了一个可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该假说又分为强盖亚假说和弱盖亚假说。其中弱盖亚假说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在生物体影响生物环境的同时,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生物进化的过程。强盖亚假说更进一步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这个有机体的健康,甚至可以自行消除那些有害的因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弱盖亚假说的是:
A:地球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星球尺度上的新陈代谢作用
B:环保的重要性在于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C:大气层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的
D:沙漠中引种耐热植物后,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弱盖亚假说定义的关键信息:生物影响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同时反过来影响生物。强盖亚假说定义的关键信息:地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A项,地球利用太阳能属于一种新陈代谢作用,体现了地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属于强盖亚假说。
B项,环保的重要性在题干中未涉及,属于无关项。
C项,大气层出现臭氧层空洞体现了生物影响生物环境,同时臭氧层空洞对生物造成影响,体现了生物环境同时反过来影响生物,属于弱盖亚假说。
D项,沙漠中引种耐热植物后,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说的是植物和人之间的影响,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4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5题
3、【判断推理】科研管理要注重目标管理,要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现在有些高校只注重过程管理,经费报销限制太死,程序太繁琐,这是不好的。据此,有四个推论:(1)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矛盾的;(2)并非所有高校都不注重过程管理;(3)是否出科研成果是科研管理的目标之一;(4)现在有些高校不重视目标管理。
以上推理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正确答案:C
解析:(1),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两者是可以并存的,错误。
(2),由“有些高校只注重过程管理”等值于并非所有高校都不注重过程管理,正确。
(3),由“科研管理要注重目标管理,要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可知科研成果的产出是科研管理的目标之一,正确。
(4),由“有些高校只注重过程管理”,可知这些只注重过程管理的高校不重视目标管理,正确。
综上,正确的一共有3个。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
4、【判断推理】三位办案人员在办理一刑事案件。甲说:“犯罪嫌疑人向东逃跑了。”乙说:“犯罪嫌疑人没有向东逃跑。”丙说:“犯罪嫌疑人没有向南逃跑。”已知两个人的断定与事实不符。
由此可以推出:
A:犯罪嫌疑人向南逃跑了
B:犯罪嫌疑人没有向东逃跑
C:甲的断定与事实相符
D:丙的断定与事实相符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两个人的话为假可知,丙说的话为假,即犯罪嫌疑人向南逃跑,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向东逃跑(可能先向南逃跑再向东逃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5、【判断推理】若明若暗:雾里看花
A:如火如荼:无声无息
B: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C:如醉如梦:一清二楚
D:如日中天:日薄西山
正确答案:B
解析:若明若暗常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雾里看花常比喻看事情不真切,两者为近义词关系。
A项,如火如荼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无声无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两者不存在近义词关系,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两者为近义词,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如醉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一清二楚形容十分清楚、明白,对事物十分了解。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3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8题
6、【判断推理】下面是某冬日我国北方某些城市的天气情况:①有些城市有降雪;②有些城市没有降雪;③北京和邯郸没有降雪。
如果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中哪个断定一定为真?
A:北京有降雪,但邯郸没有
B:所有这些城市都有降雪
C:所有这些城市都没有降雪
D:以上各选项都不一定为真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情况①和②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已知三种情况中只有一个为真,则③必然为假,即北京有降雪或者邯郸有降雪,由此可知①为真,②为假;由②为假可推出所有城市都有降雪。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68题
7、【判断推理】能量代谢指的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能量交换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所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及光、电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代谢变化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属于能量代谢?
A:在海边或者空旷地带建立风力发电站
B:将鸟类的粪便收集起来,建设沼气池
C:有些水果含糖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导致肥胖
D:宇宙间万物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正确答案:C
解析:能量代谢的定义要点:①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能量交换;②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所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及光、电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代谢变化。
A项,风力发电站不是生物体,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沼气池不是生物体,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多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易导致肥胖,体现了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符合定义。
D项,宇宙万物包含了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3题
8、【判断推理】回避制度:是指与刑事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不能参加该案件处理工作的一项诉讼制度。
在某一案件中,下列人员可以不回避的是:
A:当事人的同学,住在法院隔壁
B:当事人的哥哥,负责法院同声翻译
C:当事人的母亲,法院法医鉴定员
D:当事人的父亲,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宣传委员
正确答案:A
解析:需要回避的人员是指:与刑事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A项,当事人的同学住在法院隔壁,两人是同学关系,不需要回避,当选。
B项,当事人的哥哥是翻译人员,应该回避。
C项,当事人的母亲是法医鉴定员,应该回避。
D项,当事人的父亲是检察人员,应该回避。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9、【判断推理】时间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密度
A:数量 质量
B:流水 磐石
C:速度 体积
D:日晷 天平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时间和数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质量=体积×密度。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时间如流水,磐石与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路程=时间×速度,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质量=体积×密度,当质量一定时,体积和密度成反比。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日晷可以测定时间,天平可以测定质量,但天平与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0题
10、【判断推理】开:关
A:小麦:水稻
B:痛苦:快乐
C:盈利:非盈利
D:工作:休息
正确答案:C
解析:开和关是矛盾关系。
A项,小麦和水稻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痛苦和快乐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盈利和非盈利是矛盾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D项,工作和休息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