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532

发布时间:2023-04-12 16:4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我们在这里驻足聆听,触摸________跳动的脉搏,在与先人的凝视和对话中,铭刻人生信念的方位,增进砥砺前行的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

B:当下

C:未来

D:历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在与先人的凝视和对话中”可知,我们在这里驻足是为了回顾过去,“历史”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题

2、【言语理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________,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屡见不鲜

B:自以为是 数不胜数

C:各行其是 不一而足

D:积非成是 层出不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行无依归”是并举关系,所填词语应包含价值观不统一之意。“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积非成是”指长期沿袭下来的谬误,会被认为是正确的。两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D。“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强调“行动”,而文意强调的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排除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二空,句意为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在现在都是常见的。“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3、【言语理解】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命题的提出,不是      而是深思熟虑,不是一般口号而是      命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政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手拈来 科学

B:信口雌黄 科学

C:信手拈来 真实

D:信口雌黄 真实

正确答案:A

解析: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手拈来:随手拿来,用不着怎么思考。与“深思熟虑”相对应的是“信手拈来”,排除B、D。跟“一般口号”相对应的是“科学命题”,“真实”一般与“虚假”对应,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作为企业,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它也要追求利润。然而,从“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这种做法上来看,我国的石油政策显然存在严重缺陷。国有石油企业不管是“高价买进”还是“低价卖出”,它的利益都毫发未损,甚至还从中获得了更多。唯一受损的是国内经济和国家的利益。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A:政府应该关注国有垄断企业的盈利状况

B:国家应该养活对国有石油企业的补贴

C:我国的石油政策存在战略性缺陷

D:国有石油企业在以牺牲国家利益来获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讲了一般规律,即所有的企业,包括国有垄断企业,都要追求利润。然后以“然而”作转折,指出了国有石油企业存在“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非常规做法。通常这么做企业是没有利润可言的,而现实是企业不仅毫发未损,甚至还从中获得了更多。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暴露的正是我国石油政策上的根本缺陷,C项应为文段主要强调的内容,当选。本题的迷惑项为D。D项只是指出了国有石油企业以牺牲国家利益来获利的现象,而文段着重强调的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我国石油政策存在严重缺陷。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__的思想锋芒。
②_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___街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C: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犀利”和“锋利”都可形容文笔的锐利,较难排除。②句,“人言可畏”的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可知“可以杀人的”是“流言”而非“谎言”,据此排除B、D。③句,“内疚”的意思是内心感觉惭愧不安,与前文“内心深处还感觉”重复,排除A。验证C项,④句,“踯躅”指徘徊,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对古籍进行数字化________,不仅方便学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开放共享的资源规模更庞大,渠道也更便捷,有利于实现古籍与数字化时代________,比如,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须注册登录,就可以直接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________也令人期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进 融合 阐释

B:升级 协同 完善

C:革新 适应 发展

D:转换 共振 回归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入手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空缺处所填词语修饰的是古籍和数字化时代之间的关系。“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如文化融合;“协同”指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如协同作战。两词均不能形容古籍与数字化时代的关系,排除A、B。“实现”与“适应”搭配不当,排除C。“共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其填入此处可表示古籍随着数字化时代发展而发展,恰当。
验证:第一空,“转换”填入可表示古籍变为数字化的形式供人们阅读之意;第三空,“回归”填入可表示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汉籍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回到国内之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践行群众路线、倾听民声,党员干部应该做到:倾听“赞许”,________;倾听“牢骚”,________;倾听“建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虚谨慎 平心静气 去糟取精

B: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C: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D: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面对“赞许”应该是“谦虚谨慎”,由此可排除B、C。
第二空,对于别人的“牢骚”应该“平心静气”,排除D。
第三空填“去糟取精”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8、【言语理解】这两天,“95后说完晚安在干吗”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的一致答案是:反正不是睡觉。道晚安以后,很多人只是进入了独自享受的夜生活。正如网友所说:“晚安的意思就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跟睡不睡觉没关系。”晚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再是睡前与亲友的告别,他们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进入梦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年轻人对晚安有不同的理解

B:年轻人说完晚安后并未睡觉

C:年轻人喜欢享受宁静的夜晚

D:年轻人偏向用微博表达意愿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引出一个微博热搜话题“95后说完晚安在干吗”,然后给出了网友的答案——反正不是睡觉,最后引用网友的话说明年轻人说晚安后并没有真正去睡觉。B项与此相符,正确。A项“不同的理解”在文段中没有涉及,排除。C、D两项与“道晚安”的话题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9、【言语理解】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伸

B:发展

C:变革

D: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延续”有递进关系,排除有转折意味的“变革”与“变化”。“延续”指持续;继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伸”指向外延长、伸展。“延续”与“延伸”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也排除。“发展”是在延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高,填入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7题

10、【言语理解】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大学生群体严重浪费粮食的问题,他们每年倒掉的食物足以养活1000万人口一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如遇红白喜事,人们都以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为荣,似乎吃剩下的饭菜越多,越能表明其热情好客和慷慨大方。相反,如果谁家的宴席刚刚够吃,会被认为是小气鬼,丢人现眼。
这段文字最能说明的是:

A:红白喜事和大学生食物浪费严重

B: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C:红白喜事宴请铺张有社会心理认同

D:中国人舌头上的浪费现象严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粮食过多,下文通过大学生食物浪费严重、红白喜事食物浪费严重的现象进行例证说明。故文段主要说的是中国人在食物上浪费严重,D项正确,当选。
A、C两项都是举例说明的内容。B项过于宽泛,不能体现文段想要强调的是粮食浪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