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糖精:糖
A:验光师:精神病人
B:果园:水果
C:客户:费用
D:人造黄油:黄油
正确答案:D
解析:糖精和糖的作用类似,但是糖精是人工合成的,糖是天然的。
A项,验光师与精神病人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果园产出水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客户需要支付费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人造黄油和黄油作用类似,但人造黄油是人工合成的,黄油是天然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2题
2、【判断推理】类别化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这种感知和判断不仅基于现实社会中社会体制的不同分类标准,也基于自身与他人的社会比较过程。类别化分为社会类别化和自我类别化。社会类别化是个体基于共享的相似性把他人分为不同群体类别的主观心理过程。自我类别化指个体从独立个体到群体成员的过程是通过类别化而得以实现的,是通过“去个性化”实现对群体的归属和成员身份的定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类别化的是:
A:只要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就自然提高了,因此,重要的是首先做好自己
B:小明打算应聘公司某职位,而其父母则认为他更适合做公务员
C:同学们都说小倩长得像明星,做主播肯定有前途
D:王医生常常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
正确答案:D
解析:类别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自身或他人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自我类别化的定义要点:①个体到群体的过程通过类别化实现;②通过“去个性化”实现对群体的归属和成员身份的定位。
A项,个人的素质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就自然提高,不涉及类别化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①。
B项,小明打算应聘某公司的职位,而父母认为他更适合做公务员,并未体现小明及其父母对小明所处位置判断是基于什么标准,不符合要点②。
C项,小倩长得像明星而被同学们认为做主播更有前途,属于个体基于共享的相似性被分为不同的群体,属于社会类别化,不符合要点②。
D项,王医生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是因为医生的身份自豪,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体现了“去个性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
3、【判断推理】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避罚服从取向阶段,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三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四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五是社会法制取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但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六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认为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一个人认为公司员工都参加了聚餐,所以自己也应该参加聚餐,则他的个人道德判断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正确答案:C
解析: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根据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评定行为的好坏。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社会法制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定义的关键信息:认为符合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A项,员工参加聚餐,没有体现为了避免惩罚而去参加聚餐,不属于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B项,员工参加聚餐,没有体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评定行为的好坏,不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项,因为大家都去了,所以自己也决定去,是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属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项,员工参加聚餐,没有体现人类最一般原则,不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5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4、【判断推理】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1000万年。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
B: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C: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2500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D: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万年前”,推出“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并未隆升”的结论。
A项,“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与题干论证无关,不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前提。
B项,指出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并不涉及青藏高原的海拔和隆升时间,与题干论证无关,不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前提。
C项,指出棕榈科植物只能生活在海拔不超过2500米的地区,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形成了大型棕榈化石,则那时青藏高原中部的高度不会超过2500米,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前提。
D项,指出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峡谷中生长着棕榈,峡谷两侧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题干论证必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客观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进而出现条件化的形成。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场所恐惧症患者常伴有惊恐发作。然而,有专家认为最初一次惊恐发作是场所恐惧症起病的必备条件,因而认为场所恐惧症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应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场所恐惧症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能短期好转甚至缓解
B:场所恐惧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
C:研究发现场所恐惧症起病多在40多岁,且病程趋向慢性
D:研究发现约23%患者的场所恐惧出现于惊恐发作以前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专家的观点:场所恐惧症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应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
A项,指出场所恐惧症病程有波动,但与场所恐惧症是否为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以及场所恐惧症到底应该怎样归类无关,无法质疑专家的观点,排除。
B项,说明场所恐惧症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惊恐发作是否为场所恐惧症起病的必备条件,也与场所恐惧症应该怎样归类无关,无法质疑专家的观点,排除。
C项,指出场所恐惧症起病的年龄和病程,与场所恐惧症应该怎样归类无关,无法质疑专家的观点,排除。
D项,指出有部分患者的场所恐惧出现于惊恐发作之前,说明场所恐惧症不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也就不应将其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质疑了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5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4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1题
6、【判断推理】曲:直
A:呼:吸
B:动:静
C:进:退
D:黑:白
正确答案:B
解析:曲和直是绝对反义词。
A项,呼和吸是相对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动和静是绝对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进和退是相对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黑和白是相对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8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7、【判断推理】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居民因担心辐射阻挠移动通信信号基站建设的案例。对此,专家指出,移动通信基站手机频段的电磁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为40微瓦/平方厘米,其强度相当于一台电视机或1.5个移动电话充电器。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担心移动基站的辐射危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A: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每天都处于移动基站的辐射范围内
B:即使有辐射,移动通信也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
C:低于100微瓦/平方厘米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D:没有哪个人因为电视机有辐射而放弃看电视
正确答案:C
解析:专家的结论:大家大可不必担心移动基站的辐射危害。
A项,指出人们并不是每天都处于移动基站的辐射范围内,但如果移动基站确实具有很强的辐射,则人们还是会有受到危害的可能,不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B项,指出即使有辐射,人们也无法避免,不能说明人们担心移动基站的辐射危害是没有必要的,不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C项,指出低于100微瓦/平方厘米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移动通信基站手机频段的电磁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为40微瓦/平方厘米,低于100微瓦/平方厘米,说明移动基站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支持了专家的结论。
D项,指出人们不会因为电视机有辐射而放弃看电视,但题干论述的是移动基站是否有辐射危害,该项与题干的论述对象不一致,不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有商业调查表明,A城市的滑雪运动器材销售量高于B城市,可见A城市的居民比B城市的居民更喜欢滑雪运动。
下面如果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调查的推论?
A:B城市的人口多于A 城市
B:A城市的滑雪运动器材均在B城市进行生产
C:多届国家级滑雪运动比赛的冠军均来自A城市
D:近年来A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许多旅游人员在A城市学习滑雪运动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A城市的滑雪运动器材销售量高于B城市推出A城市的居民更喜欢滑雪运动。
A项,指出B城市的人口多于A城市,但A城市的滑雪运动器材却比B城市的销售量还高,说明A城市的居民可能确实比B城市的居民更喜欢滑雪运动,加强了题干论证。
B项,说的是滑雪运动器材产地的问题,但题干是通过销售量来进行论证的,因此该项无法说明A城市的居民不比B城市的居民更喜欢滑雪运动,不能削弱题干推论。
C项,指出多届滑雪运动比赛的冠军来自A城市,但据此无法说明A城市的居民与B城市的居民哪个更喜欢滑雪运动,不能削弱题干推论。
D项,指出A城市的滑雪运动器材销售量高是由于许多在A城市学习滑雪运动的旅游人员购买了器材,而非A城市的居民购买的,因此A城市的居民并不比B城市的居民更喜欢滑雪运动,削弱了题干推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9、【判断推理】盖亚假说认为地球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形成了一个可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该假说又分为强盖亚假说和弱盖亚假说。其中弱盖亚假说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在生物体影响生物环境的同时,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生物进化的过程。强盖亚假说更进一步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这个有机体的健康,甚至可以自行消除那些有害的因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弱盖亚假说的是:
A:地球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星球尺度上的新陈代谢作用
B:环保的重要性在于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C:大气层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的
D:沙漠中引种耐热植物后,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弱盖亚假说定义的关键信息:生物影响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同时反过来影响生物。强盖亚假说定义的关键信息:地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A项,地球利用太阳能属于一种新陈代谢作用,体现了地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属于强盖亚假说。
B项,环保的重要性在题干中未涉及,属于无关项。
C项,大气层出现臭氧层空洞体现了生物影响生物环境,同时臭氧层空洞对生物造成影响,体现了生物环境同时反过来影响生物,属于弱盖亚假说。
D项,沙漠中引种耐热植物后,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说的是植物和人之间的影响,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4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5题
10、【判断推理】藏书,是指凭自己的爱好、评价和鉴赏力而有选择地收藏图书,不仅是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也是为了把某个领域的图书精心、完善地收藏起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藏书的是:
A:某围棋爱好者一见到吴清源的书就买下来并妥善保存
B:某书法家不惜重金求购各种碑帖拓本,以备临摹鉴赏
C:某商人批量买下市面上的某套书籍,待价格飙升售出
D:某古币收藏家一见到关于古代钱币的书就买下并保存
正确答案:C
解析:藏书的定义要点:①凭自己的爱好、评价和鉴赏力有选择地收藏图书;②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③为了把图书精心、完善地收藏起来。
A项,围棋爱好者喜欢吴清源的书并购买保存,符合定义。
B项,书法家收藏碑帖拓本以备临摹鉴赏,符合定义。
C项,商人批量买下某套书籍,待价格飙升后售出,不符合要点①②③。
D项,古币收藏家购买关于古代钱币的书并保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