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20世纪初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广泛讨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也一时蔚然成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理史观”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
B:学者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深远
C:孟德斯鸠影响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D:应该重视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中外学者关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观点,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代人也应对其重视。A项的“内在原因”文段未涉及;B项“学者普遍认为”无法得出;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2、【言语理解】据报道,针对不少冬奥会运动员带伤参赛的情况,德国奥委会总干事米夏埃尔·费斯佩尔对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提出质疑。他认为“应该放弃‘更快、更高、更强’的原则,回归到体育最基本的理念——安全第一”。他呼吁各体育联合会根据顶级运动员和相对缺乏体育经验的运动员的不同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设施标准。
这段话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运动员带伤参加冬奥会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B:“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口号不适用于冬奥运
C:各体育联合会应该制定规则和设施标准以确保安全
D:奥运会应该回归安全第一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针对冬奥会运动员带伤参赛的情况,德国奥委会总干事米夏埃尔·费斯佩尔对奥运会口号产生质疑,并提出了奥运会应该回归“安全第一”的理念。A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B项非文段重点,且“不适用于”表述过于绝对。C项与原文“重新制定”的说法矛盾,重新制定说明目前已存在相应的规则和设施标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题
3、【言语理解】①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发展协调、生态环境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等,都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新追求
②把好脉、选对路、巧施策,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就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③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更好兼顾社会效益
④制定宏观政策不仅要善于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民生账、社会账,看看是否有利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⑤与过去高速度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⑤③
B:③⑤①④②
C:④⑤②③①
D:⑤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B
解析:从选项给出的4个首句入手,发现都可做首句,无法破题。继续分析句子,⑤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①说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发展协调、生态环境改善、人民获得感增强等”是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所以①是对⑤的具体说明,故⑤①应紧密相连,符合这一顺序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3题
4、【言语理解】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6500名50岁以上的英国老人进行长达7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与那些社交活动多姿多彩的人相比,落落寡合的老人即便自己不以孤独为烦恼,死亡的概率也要高出26%。
对段意概括最准确的是:
A:交朋友越多越长寿
B:孤独是人类的杀手
C:性格外向者比内向者长寿
D:离群索居者寿命缩短26%
正确答案:B
解析:A、C将社交活动多、落落寡合简单地归结为交朋友多少和性格外向、内向,显然与论断不符,排除;文段中的“落落寡合的老人……死亡的概率也要高出26%”,不能等同于D项“寿命缩短26%”;B项较为准确地表达出孤独对人类的影响,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8题
5、【言语理解】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向纵深推进,旅游式的开会、聚餐式的调研、游玩式的走访等,有所________。但内容重复的会议、填写表格的落实、层层转发的部署等,依然使许多实际工作难有进展,依然使许多计划流于漂亮文案。有人指出,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________,并非偶然。这两种“主义”都是典型的官场病,________、相互联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遏制 对举 互为表里
B:节制 对应 互相标榜
C:收敛 对仗 互为因果
D:约束 对衬 互剥痛疮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对举”指用对偶的方式遣词造句或在同一场合相对而说。“对应”指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跟另一个系统中某一项相当。“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对衬”指对应衬托。句中表达的是把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提并论,“对举”含有的在同一场合相对而说的意思最契合语境,排除B、C、D。验证A项其他两空,“遏制”指制止,控制。“互为表里”指内外一体,互相配合。填入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6、【言语理解】一直盛传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强制实施将被迫推迟的消息,近日终于得到了
,伴随而来的,将是安装在某市近万辆公交车上的欧标机顶盒和它们背后的4个覆盖全市的欧标基站被拆掉,并代之以国标产品,该市也成为新国标在全国强制实施的缩影和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否认 表率
B:否定 标准
C:承认 标杆
D:认可 先行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上下文,前面出现“被推迟的消息”,而后“终于得到”,之后是“被拆掉”,从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得到了推行。因此,前一空填“否认”。“表率”有榜样、模范之意。根据句意,该市成为新国标在全国的一个缩影,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的哲理诗,其________的诗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早已________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生动话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渗透
B:口碑载道 渗入
C:妇孺皆知 浸润
D:家喻户晓 浸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苏轼”及其著名的诗句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意思。“口碑载道”形容到处都是群众称颂的声音。
第二空,“浸润”指(液体)渐渐渗入,滋润,如春雨浸润大地;“浸透”指(液体)渗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二者均不能用来描述诗句融入和影响人们的日常话语体系,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3题
8、【言语理解】目前我国并不缺乏好的设计,人才也不少,但如何与生活、市场结合,让设计成为产业,其间还有不少障碍。一是艺术家与生产厂家缺少交流的渠道,二是设计师闭门造车的不少,三是厂家对设计缺乏兴趣。许多专家认为,对设计的现代认知应该推广到所有企业,让企业舍得投资,只有明白了设计是未来竞争的主要资本,是国际社会衡量产品的主要标准,是消费者购买天平中的主要砝码,企业才能拥有重视设计的战略眼光。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企业对设计的漠视阻碍了我国设计的产业化发展
B:设计者与企业沟通不畅制约着设计的市场化进程
C:国内企业对设计水平的评价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
D:企业不愿在设计环节投资造成大批设计人才流失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让设计成为产业,其间有不少障碍,然后从专家的角度给出了革除这些障碍的方法,即应将对设计的现代认知推广到所有企业,使企业拥有重视设计的战略眼光。由此可推知,阻碍我国设计产业化的原因在于企业观念上对设计的漠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9、【言语理解】文字是文化的一种________,它的产生________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汉字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那种实用理性________和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载体 标志 思维
B:积淀 象征 思想
C:标志 证明 精神
D:符号 说明 观念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积淀”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通常是一种事物沉淀变成更厚重的事物,应该是文字积淀成文化,而非文化积淀成文字,排除B。
第二空,由句子可知,文字的产生对社会文明而言有划时代的意义,则填入“说明”一词太过平淡,体现不出这种重大意义,排除D
第三空,由“和”可知,填入词语与“精神”构成并列关系,故不可再选“精神”,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10、【言语理解】观察,是对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基础。什么叫在“自然条件”下呢?这是指人对自然现象不加任何控制,比如考察自然界的动物,而不是动物园中的动物。但这种考察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把视觉积极调动起来“观”,让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察”,观其特点,察其同异,目的是发现其中具普遍性的现象以及现象间的联系,最后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关的事实基础。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解释:
A:“观察”的含义
B:“考察”的含义
C:“自然条件”的含义
D:“观察”与“考察”的区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对观察的含义进行了笼统的解释,接着对该含义中的两个要素——“自然条件”和“考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故文段主要意思是解释“观察”的含义,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项都只是文段的一个方面,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