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62

发布时间:2023-04-01 9:5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生活条件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以每个人发100元钱来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问题,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适用于孔子的话不妥,此处应用“金科玉律”。B项“恻隐之心”意为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形容“老领导”不妥。C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受到处分”和“停职”是某局长咎由自取,不能算“灾难”,故此处用词不当。D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发100元钱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的办法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表达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美国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学中心主任斯蒂芬·森德洛夫说:“我们从奶制品中检测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极低,从公众健康或婴儿健康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微量三聚氰胺完全没问题。如果父母先前给婴儿食用某种产品,那么应该继续这样做。这样对婴儿最为有利。”
这段话中,斯蒂芬主要想告诉大家:

A: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极低

B:婴儿应该继续食用奶制品

C:微量三聚氰胺对人体没有危害

D:维持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婴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讲微量三聚氰胺对公众健康和婴儿健康没有危害。A项是斯蒂芬所说的话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内容,他主要强调的是微量的三聚氰胺对人体没有危害。B项原文只是说“如果父母先前给婴儿食用某种产品,那么应该继续这样做”,而不是说婴儿应该继续食用奶制品。原文并没有涉及到“良好的饮食习惯”问题,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____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____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

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排除A、B。由句意可知,茶艺是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茶道是茶艺的内在精神,因此空有精神而没有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只能是空洞的理论,此处填入“空洞”更恰当。
第一空,“贯穿”侧重于过程、侧重于一条线。与句中的“茶艺过程”对应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4、【言语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造富功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诸多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茅。与之相应,国人的财富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这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拒斥财富、恐惧财富,到今天的追求财富和拥有财富。的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们日益走向富裕的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确立正确的财富观,对财富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物质生活水平

B:社会主义的追求包括消除贫穷和贫富差异

C:国人应正确认识财富的价值和意义

D:国人的财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人财富观的变化,然后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作转折,强调我们在走向富裕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C项是对“不容忽视的是”后强调内容的同义转述,故为文段的主旨。A、B两项未涉及“财富观”的话题,D项为文段部分内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言语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B: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

C: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

D: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现代农业污染防治的必要性,然后指出根据农业污染的特点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和进行“污染收费”,所以,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B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5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6、【言语理解】不论是反腐败还是监督执法,公众的万万千千双眼睛都是最有力的后援。依靠公众监督,既表明了政法部门不护短的决心,也有利于调动公众的热情。只有________的打击与________的公众监督密切配合,才能最大程度________不规矩的“执法之手”乱伸,最终还法治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张旗鼓 不偏不倚 防止 清正

B:声势浩大 不徇私情 阻止 光明

C:排山倒海 一丝不苟 压制 公正

D:雷厉风行 无处不在 遏制 清明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一般说“面对排山倒海的打击”,而不说“排山倒海地打击”,由此排除C。
第二空,公众监督有别于政府监督,具有非强制性、自发性等特点,因此“不偏不倚”“不徇私情”等不能修饰公众监督,排除A、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

7、【言语理解】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迷信理性计算,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然后进一步论证信仰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不可过于迷信理性,以免造成信仰和道德缺失。只有C项强调了这一点,当选。
A项说法本身有误,且无法从文段得出。B项将道德和理性对立起来,通过常识可知,理性与道德并不冲突。D项,“形成非常困难”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2010年,研究人员在富含砷的沉淀物中发现了一种怪异的生物体,这种被命名为“GFAJ-1”的细菌可以在富砷少磷的实验环境中茁壮生存。研究人员称,这种细菌已经将砷元素取代磷元素的位置,改写了自己的DNA。由此有人认为生命法则已被推翻,然而,最近的研究否定了这个结论。虽然这种细菌确实可以存活于2010年实验所描述的环境中,但是当磷的数量减少到比当时实验中的数量还要少时,“GFAJ-1”细菌就无法存活。此外,在“GFAJ-1”细菌的DNA中并没有发现砷的存在。可见这种喜砷生命的生存同样需要磷元素,只不过需求量极少而已。
文中的“生命法则”是指:

A:DNA不可能被改写

B:喜砷生命同样需要磷

C: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

D:生命依赖于特定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2010年研究人员认为“GFAJ-1”细菌已经将砷元素取代了磷元素的位置,改写了自己的DNA,所以有人认为“生命法则”已经被推翻。但最近的研究否定了这一结论,文段最后一句指出了最新研究成果,即“GFAJ-1”细菌的生存同样需要磷元素。故“生命法则”指的是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C项正确,当选。A、B两项均不是对“生命法则”的正确理解,排除。D项表述不明确,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4题

9、【言语理解】传言有20多本关于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的书即将出版,且有几本已经面世了。所有这些书的目的是试图告诉那些迷惑而且常常是还不开通的芸芸众生:就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而言,不可能存在两种都成立的科学理论。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对世上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提供了一贯的、统一的并且是在不断完善的解释。“科学”创世论——当课堂上讲授进化论时,有些人就想争抢“相同的课时”来解释它——是基于宗教,而非科学。实际上,所有科学家和大多数非宗教激进主义宗教领袖们都已将“科学”创世论看作是拙劣的科学和拙劣的宗教。
非专业人士起码可以了解支持进化论的各种数据和观点。对每个人来说,著名哲学家肯切尔在《关于创世论者》的最后一章都阐述得极为清楚,这部优秀作品的护封上引用了斯蒂芬·杰·库德的一句话,“此书本身就代表了理性”。的确如此,如果理性是创世论和进化论之争的唯一标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根据本文,我们可以推断出:

A:理性思维在争论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B:创世论者的观点应以理性思维为基础

C: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进化论显得难以理解

D:创世论者的观点得到了科学发现的支持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根据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原题译文改编,命制不够科学。原题正确答案B项表述为“创世论者的观点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而本题改成了“创世论者的观点应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经此引申,正确答案B项便很难推出。分析其他三项,A项,由原文末句表假设的“如果”可知,此项的“起了决定性作用”表述错误;C项,与“非专业人士起码可以了解支持进化论的各种数据和观点”表述相悖;D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知,所有科学家都将“科学”创世论看作是拙劣的科学,故D项也错误。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10、【言语理解】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开头提出问题,接下来自问自答,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A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