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61

发布时间:2023-04-01 5:1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生活条件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以每个人发100元钱来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问题,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适用于孔子的话不妥,此处应用“金科玉律”。B项“恻隐之心”意为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形容“老领导”不妥。C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受到处分”和“停职”是某局长咎由自取,不能算“灾难”,故此处用词不当。D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发100元钱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的办法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表达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秦汉四百年间,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则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与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加政治一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治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

B: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C: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D: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统整合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秦汉的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接着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最后具体论述了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具体影响。文段强调的是秦汉文化形成的定势对后世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秦汉文化”这一关键词。C项与文段内容无关。D项的“前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5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6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1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3、【言语理解】对下列病句的语病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1)他虽然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这次也没看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
(2)他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

A: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B:语意不明、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D:语意不明、成分残缺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中“显示错误的命令”有歧义,“错误”既可理解为修饰“显示”,即电脑屏幕的显示出现了错误;又可理解为修饰“命令”,即命令的内容是提醒人出现了错误。(2)句中语序不当,应改为“他用绳子把动物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4、【言语理解】面对逆境,尼采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这本代表作在1885年出版时销量________,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直到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被重新________和重视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降 审视

B:惨淡 发掘

C:领先 评价

D:尚可 借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转折词“但”可知,这本代表作在出版时销量并不好,尽管遭遇挫折,但尼采并没有放弃,此后还是不断自费印书。因此应排除表示销量好和中等的C、D。“下降”具有变化性,不适合形容刚出版的书籍,排除A。
第二空,“发掘”用于描述后人对尼采思想的探索研究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5、【言语理解】公选干部是传统的干部组织考察提拔制度与现代的公职人员考录任用制度的一种结合。公选干部,一是强调“公”字,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打破了传统的干部提拔任用上的封闭性、模糊性、人为操作性,至少让公众对提拔的领导干部有一份信任。这是亮点之一。
这段文字指出,公选干部的亮点之一是:

A:真才实学者能够突破资历、身份的限制,脱颖而出

B:基层和民间的饱学之士走到台前,发挥治理才能,开辟一条坦途

C:公开推荐和公开选拔

D:任用的公开公正,赢得公众认可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意可知,短文中提到的“亮点”即:因为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致使公众对提拔的领导干部有了一份信任。故答案为D。A、B两项在短文中没有提及,C项没有突出“让公众对提拔的领导干部有一份信任”这个特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人类为了以后的安全或是不时之需而攒钱。但从整体来看,钱还是要花的。如果每个人都想攒钱,那么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① 通过假设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经济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率让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② 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这些钱必须从这些民族或国家流动到其他民族或国家。 ③ 否则,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然而,如果资金从前者到后者的流动效率低下,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 ④ 因为人总是本性难移,所以危机总是在所难免。
“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
这句话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

分析可知,给出的句子的结论是“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快速阅读4个空缺处的前后文,由②处的“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可知,前面应有句子表假设,与后面陈述现实的句子形成对比。“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是理性经济人”与“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相对比;“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与“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情况恰恰相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7、【言语理解】

最早对“峨眉”二字做出解释的是晋人任豫,其《益州记》记载峨眉山在南安县(今四川乐山)界以南八十里,两山首相望如蛾眉。这个说法为北朝郦道元所接受,其《水经注》记载峨眉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秋日清澄,望两山相峙如蛾眉。任豫、郦道元从峨眉山的外形来推定“峨眉”二字的语源语义来历,几乎成为后世定论。然而考查图书典籍,我们却找不到“峨眉”为“蛾眉”的文献证据。

这段文字是一篇论文的开头,这篇论文最可能:

A:

考证“峨眉”一词的来源

B:

介绍峨眉山外貌形态的变化

C:

介绍《水经注》对后世的影响

D:

论证文献对地理研究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说晋人任豫对“峨眉”二字做出的解释;接着说北朝郦道元也认同其观点;然后说他们都是从峨眉山的外形来推定“峨眉”二字的语源语义来历;最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我们在图书典籍里面找不到“峨眉”为“蛾眉”的文献证据。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继续围绕考证“峨眉”一词的来源展开论述,A项说法与之相符,当选。

B项,文段已经说明了任豫、郦道元从峨眉山的外形来推定“峨眉”一词的来源,“峨眉山外貌形态”属于本文内容,下文不可能再赘述峨眉山外貌形态的相关内容,排除。

C项,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峨眉”一词的来源,“《水经注》对后世的影响”与文段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论证文献对地理研究的重要性”脱离了对“峨眉”一词的考证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8、【言语理解】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没有质量并且不带电荷,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这使得中微子的运动轨迹不会发生改变。那些来自遥远宇宙、来自黑洞边缘或者来自宇宙线发源地的中微子,可以告诉人类那些“源”在哪里,甚至可以让我们一探黑洞的究竟。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令人惊喜的存在

B:特立独行的中微子

C:中微子:宇宙的使者

D:触不可及:“隐形”的中微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点明观点:中微子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后具体论述它的重要所在——运动轨迹不发生改变,可以借助它探索宇宙。能够点明这一作用的标题只有C项的“使者”。
文段围绕“中微子”展开,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A。B项“特立独行”、D项“触不可及”均不能体现中微子的作用,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5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4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9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1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5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9、【言语理解】请选出某市街路地名语义与结构能形成对偶的一项:

A:长江路——临河街 东盛大街——西安大路

B:牡丹街——蔷薇路 解放大路——胜利公园

C:惠民路——文昌路 人民广场——工农大路

D:三道街——八里铺 远达大街——皓月大路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的“长江”为河流名称,“西安”为城市名称,“临河”、“东盛”均不能与之形成对偶关系。C项的“惠民”为动宾结构、“文昌”为主谓结构,二者不能形成对偶关系。D项“远达”为状中结构、“皓月”为定中结构,二者对应不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2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4题

10、【言语理解】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

B:万全之策

C:大势所趋

D: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承认免费医疗和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有弊端,然后以“但”转折,肯定了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体系的进步性。“万全之策”指极其周全妥当的计谋,与“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相悖,排除B。“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强调事先做准备;“当务之急”指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文段并未体现事先做准备、紧要之意,排除A、D。
“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对应“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大势所趋”所含的未来趋向性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