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56

发布时间:2023-03-31 11:1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莫斯科时间2月7日20点14分,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俄罗斯度假胜地索契市举行,金碧辉煌的开幕式演出吸引了全球约30亿的电视观众

B:联合国特别协调员卡洛,兴致勃勃地参观正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补给的中国海军盐城舰,高度赞扬中国政府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所做的努力

C:3月21日,“雪龙号”上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澳大利亚人员的配合下,倾巢出动,火速前往搜救马航MH370失联飞机

D:《警察日记》和《白日焰火》作为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对表达中国文化自信力方面的贡献,可谓两全其美

正确答案:B

解析:“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不能形容“开幕式”。A项成语使用错误。“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为贬义词。不能用于形容“雪龙号”帮助搜寻MH370失联航班的义举。C项成语使用错误。“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句子形容的是两部影片获奖,D项成语使用错误。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4题

2、【言语理解】曾为法王路易九世作传的勒高夫认为,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故“与小说家所采用的手段比较接近”。史家“凭借其对于资料和传主所生活的时代的熟悉”对史料进行“剪接”,实即“剥掉这些文献的外壳,让带动历史现实的理念显露出来”,从而展现“真实”。而且,文笔的感人,往往以生活为基础,并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使读者生“同情”。历史叙述的生动,或即以史学的思想逻辑为后盾,通过表述的严谨而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历史比文学更加真实

B:历史对于文学的重要

C: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D:文学比历史更加生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而且”之前说的是文学也具有真实性,传记文学甚至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而且”之后说的是历史叙述也具有生动性,只不过文学是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产生,历史叙述是以表述的严谨而展现。总结可知,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密不可分。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相悖;B项文段未涉及;D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引经据典的风气始于西汉初期,大盛于东汉,呈现的是________的趋势。但是,文学毕竟有别于经学,文学创作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超越经学的________,尤其要摆脱章句之学的束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愈演愈烈 藩篱

B:变本加厉 藩篱

C:愈演愈烈 窠臼

D:变本加厉 窠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变本加厉”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愈演愈烈”指坏的事情越发展越厉害。此处形容“趋势”,“愈演愈烈”更恰当,排除B、D。第二空,“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窠臼”指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此处需要和空缺前的“超越”搭配,从词义上看,“超越藩篱”更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自己”指代不明,既可指代“首长”,也可指代“我”。其他选项无歧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5、【言语理解】

水雷虽老,却依然是军舰的“________”。一方面,水雷威力巨大,即便是一些老式水雷也会对现代海军舰船构成相当威胁;另一方面,水雷研发难度低,制造成本也不高,因此平时可以大批量地制造、储备,战时可以大面积布设。所以,直到现在水雷依然是各国海军武器库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噩梦  必备

B:

天敌  王牌

C:

仇家  底牌

D:

克星  主力

正确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二空,由“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此处是说水雷有很多优点,是各国海军武器库必有的武器。“王牌”比喻最强有力的组织、人物、手段等。“底牌”比喻留着最后动用的力量。“主力”指主要力量。文段只是强调水雷自身的优点使得它成为各国海军武器库不可缺少的武器,“最有力的手段”“最后动用的力量”“起主要作用的力量”文段均未提及,且由“水雷虽老,却……”可知,三词填入语义程度均过重,排除B、C、D。

验证第一空,“噩梦”填入表示水雷依然对军舰构成威胁,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

6、【言语理解】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史

B: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C: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D: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紧接着又说明了根据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所掌握的南迁具体情况——3世纪开始,唐代迅速增长,13世纪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由此可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7、【言语理解】当冰冷的暴风雪横扫牧场时,温度会迅速降到零度以下,牛群通常会背对着风暴,缓缓移到下风处,最后被围篱阻挡时,它们只好挤在一起,最终导致牛的大量死亡。但有一种赫里福牛,却会肩并肩地一起迎着风暴,低下头来,面对暴风雪的肆虐,结果反而死亡率最低,损失最小。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A:团结就是力量

B:生存之道在于防患于未然

C:狭路相逢勇者胜

D: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牛群通常会背对着风暴……最终导致牛的大量死亡”和“一起迎着风暴……面对暴风雪的肆虐,结果反而死亡率最低”的对比可知,故事中的牛群和赫里福牛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遇到问题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C项表意与此一致,当选。
A项强调“团结”、B项强调“准备”、D项强调“坚持”,均与故事要说明的“勇于面对”不符。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8、【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歧义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与      后所做的决策相比,面对突发事件时,根据直觉所做的决策更为可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B:科学研究

C:深入调查

D:广泛咨询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相比”“更可靠”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直觉”意思相反,“直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所填词应表示经过充分的思考、推理。A项“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符合题意。“科学研究”侧重系统研究,“深入调查”侧重实地调查,“广泛咨询”侧重向他人询问,均不能与“直觉”相对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10、【言语理解】通过遥感探测发现,每年10月到次年的3月,每2~3天在2公里以上的高空就有一股从西风带吹来的浮尘,当它抵达华北平原上空后,由于地势降低,风速下降以后浮尘便会往下与污染物相混合,遭遇水汽后细粒子个体便迅速增大,造成大范围高强度的污染现象。如果遇上南边气流比较强,会形成华北地区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过程

C:覆盖范围

D:发生时间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遥感探测发现,对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频发的原理进行了分析。D项的“发生时间”非文段重点,C项的“覆盖范围”文段未涉及,均可排除。由“由于……造成……”的句式可知,文段侧重说明的是“原因”而非“过程”。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