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53

发布时间:2023-03-31 3:1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西湖旅游的人们,面对湖光山色,无不为大自然的造化所折服。

B:这篇文章,议论层层推进,雄辩有力,异常深刻地阐发了这个道理,看了之后让人不得不信服。

C:他把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说得,有的人还真相信了。

D:公务员,,就应该是公众的勤务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B项“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也比喻反复强调。多用于贬义,不符合句子的褒义语境。D项“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与句意不符,应改为“顾名思义”。C项“煞有介事”使用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2、【言语理解】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文艺创作时,为了使人物表现得更为________,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适当”创作,但是大的历史事实、人物命运、主要矛盾、重要事件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________和歪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整  杜撰

B:真实  虚构

C:形象  改编

D:丰满  臆造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适当”创作是指发挥合理的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此处填入“完整”“真实”不合句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歪曲”并列。“歪曲”本身是一个带贬义色彩的词语,因此“臆造”比“改编”更契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

3、【言语理解】根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6年,世界上多数国家培养的博士正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博士的产出就像某些工业产品,如汽车、电脑和电视,年年攀升。世界上博士产量年增长率占前三甲的是两个发展中的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第一位是中国,年增长率为40%,每年已达到近5万人;其次是墨西哥,年增长率为17.1%;增长率第三的是丹麦,为10%。但是,在博士产量大增的情况下,也有极少数的国家并没有随大流。例如,德国是博士产量几乎一直保持零增长的国家。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许多国家的博士培养已经产业化

B:博士数量的增长是全球的总体趋势

C:博士的培养不能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增长

D: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博士数量增长快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只说博士数量很多,没说“已经产业化”。
B项,由“从1998年到2006年,世界上多数国家培养的博士正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可得出。
C项无中生有,无法得出。
D项属妄加推测,由“占前三甲的是两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无法得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增长快。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5题

4、【言语理解】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
对上面三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的话都是强调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孟子谈论的是人要守气节,故C项说法有误。荀子谈论的是为臣之道,D项说法有误。三段话都强调了不管境遇如何,人都要守气节。A项说法不如B项准确。

考题出处: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2题

5、【言语理解】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  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  的那束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重 明亮

B:阴森 耀眼

C:黑色 最亮

D:慌乱 绚丽

正确答案:C

解析:阴森:阴沉,可怕,常用来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灾难的背景不能用“阴森”来形容,排除B。慌乱:慌张忙乱,通常只能用来形容人,与“背景”不能搭配,排除D。由“那束光”中的“那”可知,“他的青春”是很多束光中特别的一束,与“明亮”相比,“最亮”更能体现出这种特别,且“黑色的背景下最亮的那束光”的表述形象生动,震撼人心,与句子的整体基调相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6、【言语理解】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文化的教化与积淀,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培养健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的人。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体现在人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等文化心态的确立以及人类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以道德、宗教、艺术、教育等各种生活内容存在,并通过家庭启蒙、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化具有:

A:塑造功能

B:濡化功能

C:调节功能

D:传播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二句阐述了文化在人的培养与塑造方面的作用,第三句阐述了文化在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说文化对人和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的功能。“濡化”指对人教育与影响,符合文段中文化的功能。
A项的“塑造”对应于“文化对于人的塑造”,C项的“调节”对应于“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D项的“传播”对应于“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概括均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7、【言语理解】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在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水养殖等生产环节是在海域和流域共同完成;而海盐业和海水利用等则完全是在陆域上完成所有生产环节。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海陆产品通过这种技术延伸得到互动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依赖性

B: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的进步

C: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在产业上相互交错

D: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的交汇

正确答案:A

解析:“此外”提示文段为并列结构。文段首先论述了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海洋产业活动对沿海陆地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接着指出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A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现代科学技术”只是“此外”后论述的内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排除。C项强调两者相互交错,未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依赖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9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8、【言语理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B: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中国人民与中国梦

D:中华民族的梦想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为总起句,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接着指出如何实现中国梦,即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实现中国梦”是文段的关键词,A项与此最相符。B项侧重于论述中国梦是什么,C项侧重于论述中国人民与中国梦的关系,D项未涉及“中国梦”这一话题,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9、【言语理解】在读屏时代,从倡导多读多写汉字的角度,“汉字听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过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比如,比赛偏重冷僻字词,参赛小选手们只能强化记忆,在比赛中展示了“中国式教育”。就连汉字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也认为,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实在有点太多了。联想到近几年一直没有停歇过的汉字繁简之争以及中高考改革方案的推出,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对汉语言文字的关注在日渐深入,民众的母语水平和学习母语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

A:新时期的汉字听写比赛应该适度适当导向正确

B:读屏时代的汉字听写加快语言教育改革的步伐

C:汉字听写数量过多会引发民众提笔忘字的忧虑

D:中国式教育与强化记忆是语文教育的必要手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汉字听写”比赛虽能倡导多读多写汉字,却不应过度;然后对比赛中存在的偏重冷僻字词倾向进行了批判,说明这会使得参赛选手过于强化记忆;后文用“大家对汉语言文字的关注在日渐加深”则是进一步强调“汉字听写”比赛要发挥好导向作用。故文段主要强调的是汉字听写既要适度又能发挥导向作用,A项正确。
B、C两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D项脱离了汉字听写比赛不应过度的话题,且文段对中国式教育和强化记忆持否定态度,“必要手段”无法推出。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6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7题

10、【言语理解】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C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最基本要求”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