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39

发布时间:2023-03-29 2:2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比赛采用马拉松竞赛方法,取男女各前三十名。

B:丈夫看着妻子黑发中夹藏着的白发,妻子看着丈夫脸上的皱纹,两个人都觉得又增加了几根。

C:可当他经过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

D:有关专家认为,这部专著标志着我国的巴克莱研究朝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了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各”应放“取”前。B项,“皱纹”与“根”搭配不当。C项,“闻到”与“狂笑”搭配不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年,对我来说,在五十载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中,不离不弃,形影相随。少年时,我痴心追逐她,她总把我远远甩在后面;青年时,我与她携手漫步,温情、苦涩、梦想回荡彼此的心田;中年时,我们曾天各一方,相思、相爱伴乡愁,氤氲在浓烈的记忆里;老年时,不知不觉我跑在了年的前面,尽管我一再放慢脚步,一回头,年就影子一样赖在我身上,拉不下、甩不掉,从此,我不再恋年、爱年、思年,我开始惧年,甚至有些恨年。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年,是如饥似渴的追逐、如山花烂漫的梦想

B:年,是实实在在的乡情、踏踏实实的亲情

C:对年愈加不理不睬,她就尾随你,稍不留心,就突兀横在你面前,挡你的路、绊你的脚

D:年,在你追我赶中,让我们老去。与年赛跑,也验证我们生命的流程和质量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在五十载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中,“年”与“我”不离不弃、形影相随;接着从“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四个阶段来分别说明“我”与“年”之间的情怀,从少年时被“年”甩在后面到老年时跑在了“年”的前面,“年”赖在“我”身上,拉不下、甩不掉。由此表达了“我”在与“年”赛跑的过程中逐渐老去的感慨。 D项准确概括了“我”与“年”的情怀。
A项“追逐”“梦想”仅是“我”少年时和青年时的情怀,概括片面,排除;B项的“亲情”“乡情”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挡你的路、绊你的脚”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3、【言语理解】

①依据书法史界最新研究成果,有人提出应关注书写工具及其工艺特性、书写姿态、书写目的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意义

②只有从书写工具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影响上加以研究,才能变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为有理可据的科学书法断代

③就书法样式的演变而言,古人很早就有所体察

④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⑤以此建立基于书法及风格、笔画、部件、字势分析的书法断代方法论

⑥但是这种说法虚无缥缈,难以把握,更无法用作断代方法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⑤⑥①③④

B:

②③⑤④⑥①


C:

③④⑥②①⑤


D:

③②④⑤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

通读六个句子,由③中的“书法样式的演变”和④中的“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可知两句应为承接关系,且④中的指代词“他们”与③中的“古人”对应恰当,故③④应相连,排除B、D。通过时间顺序判断,①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在③中的“古人”之后,排除A,锁定答案为C。

验证C项,③④⑥说明古人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方法难以把握,②①⑤引出了科学的书法断代方法,行文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8题

4、【言语理解】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回顾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________,欧盟采取得当的________,有效地控制住了危机的蔓延与发展,从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佳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 办法

B:历程 措施

C:经历 手段

D:经过 举措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遇到过的事情,只能用于修饰人,排除C。“经过”指过程、经历。一般用于形容某一具体事件,排除D。
第二空,“办法”比较口语化,不符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文的用语风格,排除A。在官方用语中,“回顾……历程”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0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5、【言语理解】人口的激增,让地球的粮食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类才能养活自己。但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于是,科学家转向海洋求助: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这样就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计,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这段文字用“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来说明:

A:对海域的深度开发,可以弥补地球上耕地的不足

B:海洋鱼类资源将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C:加大深海养殖的力度,可以解决食物供给不足的现象

D:海水养殖业将成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知,“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是指: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鱼”,二是“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四个选项中包含了这两点的只有B。
A项的“深度开发”、C项的“深海养殖”、D项的“将成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文段中均未体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看起来生活好像总是如此不公平。但即便是这样,没有谁因此占了谁的便宜,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不公平的受难者。也就是说,刻薄的世界________,厚待的人生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屈指可数 指日可待

B:广阔无垠 回头是岸

C:比比皆是 遥遥无期

D:寥寥无几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不公平的受难者”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刻薄的世界”之普遍,“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与文意相悖,排除A、D。
第二空,与“刻薄的世界”普遍相对应,“厚待的人生”应是少见,难得。“回头是岸”比喻只要悔改就有出路。与句意不符,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4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4题

7、【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有人信奉着这句话:干了不说或干了再说

B:话说到这里,不好往下再说了。

C:考虑到企业以后的发展,只好等等再说

D:不等我再说什么,他扭头就走。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说”指说话,C项中“说”指考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群众工作不能________,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都必须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坚持不懈、不断完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B:一帆风顺

C:一劳永逸

D:一击即中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可知,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下子就成功。“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一击即中”指一次击打就击中目标,不是规范成语。只有“一蹴而就”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4题

9、【言语理解】面对“限塑令”,书店可以推出多次循环使用的环保购书袋以提升书店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还可以推出一系列其它环保时尚的文化产品,为书店营销带来新的热点和卖点。
以下能最准确表述作者观点的是:

A:“限塑令”对书店来说,是一次考验

B:“限塑令”给书店带来了商机

C:书店可利用环保购书袋拓展增加利润的空间

D:面对“限塑令”,书店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的是面对“限塑令”,书店应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D项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这一要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现代经济学承认市场有其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运作会失灵,政府也许有能力福国利民。现代经济学也承认,会有政府干预经济却仍然运作不畅的情况,换手让市场来试试可能成效会更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没有本质区别

B: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都远非完美

C: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能够互相补充发挥作用

D: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能够互为替代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明在市场运作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也许能够有效;第二句话说明在政府干预经济运作不畅的情况下,市场也许能够有效。两句给出的情景不同,发挥作用的对象也不同,由此可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可以互补,C项的“互相补充”概括恰当。
A项“没有本质区别”、D项“互为替代”均表述错误;B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之间的配合,而非它们的缺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