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36

发布时间:2023-03-28 17:0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B:虽然“限外令”的松动改进了一些在华外国人的购房意愿,但分析人士认为,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依然较小。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

D: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应择一使用;B项搭配不当,“改进”应改为“提升”;D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应删除其一。C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言语理解】空气污染阻断了植物与昆虫间的正常交流,这一点对于像蜜蜂之类的传粉昆虫来说影响更大。虽然,单就蜜蜂种群数量因此而受到的破坏程度,现阶段还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监测数据,但研究发现,常见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月桂烯极易被柴油机废气所破坏,而且月桂烯的缺失会让蜜蜂在寻找蜜源的途中迷失方向。研究人员在将花香中的月桂烯移除后,只有37%的蜜蜂还能识别出蜜源在哪。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严重损害蜜蜂生存

B:空气污染严重影响蜜蜂采蜜

C:空气污染让蜜蜂找不到蜜源

D:空气污染严重破坏蜜源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单就蜜蜂种群数量因此而受到的破坏程度,现阶段还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监测数据”可知,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由“研究人员在将花香中的月桂烯移除后,只有37%的蜜蜂还能识别出蜜源在哪”可知,C项“找不到”过于绝对,B项“严重影响”说法正确。由“月桂烯的缺失会让蜜蜂在寻找蜜源的途中迷失方向”可知,空气污染影响的是蜜蜂寻找蜜源,而不是破坏蜜源,D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3、【言语理解】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浏览网页,你可能被华丽的页面吸引。如果从浏览器的菜单中查看源代码,你会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人类的行为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B: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C: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

D: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首先说人作为一种文化动物,有爱美之心,而后,一个“然而”引出了作者真正要谈论的内容,那就是“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下面举了谎言和实话、页面和源代码的例子来论证这一点,因此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C项“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A项谈到人的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和B项人是一种文化动物都只是一个引子,D项只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国际市场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外汇资产缩水风险、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________,中国需要________考量应对,谋定而后动。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货币和财政的、战略和战术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国政策”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困境 郑重 迫在眉睫

B:考验 审慎 刻不容缓

C:局面 仔细 急如星火

D:局势 认真 十万火急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4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5、【言语理解】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语文老师让李文学会忘掉一切

B:语文老师不关心李文的事情

C: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的

D:语文老师教诲李文胜不骄,败不馁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文参加作文大赛无论失败或成功语文老师都用同样的一句“这会过去的”给予回应,但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境含义却不相同:失败时老师意在告诉他失败会过去的,不必沮丧;成功时老师意在告诉他成功也会过去的,不能骄傲。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D。
A项,“忘掉一切”是故事表层含义,未挖掘到故事的寓意,排除。无论李文是成功还是失败,语文老师都很关心李文,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的”曲解文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6、【言语理解】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最连贯、最通顺的一句:

A:错误的动机必然形成错误的结果。当某些人为眼前的蝇头私利暗暗窃喜时,岂不知祸害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B:错误的结果来自错误的动机。当有些人为眼前的蝇头私利暗暗窃喜时,岂不知祸害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C:错误的结果来自错误的动机。当有些人看见眼前的蝇头私利时,岂不知祸害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D:错误的动机必然形成错误的结果。当有些人看见眼前的蝇头私利时,岂不知祸害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AD中的“错误的动机必然形成错误的结果”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并没有说有些人看见眼前的蝇头私利时态度是怎么样的,因此表述不完整。B项表达得最连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21.这一地区,只有突破      的农业生产结构,才能为劳动力转向创造条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一

B:唯一

C:单调

D:单独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结构”只能用“单一”来修饰,“唯一”强调独一无二,“单调”强调事物枯燥无味,“单独”强调独自,没有他人他物陪同。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对下面一段话所用修辞手法概括正确的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A:暗喻、排比、夸张、顶真

B:暗喻、排比、对比、对仗

C:顶真、比喻、对比、夸张

D:顶真、对仗、比喻、对比

正确答案:B

解析:顶真,是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顺序而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文段没有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9、【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个人的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而且,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A: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

B:我国个人受侵的后果并不明显

C:我国现行法律保护个人的名誉权

D:我国的个人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是文段的中心句。后面的论述都是围绕具体的薄弱情况展开的。所以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10年过去了,1997年泰铢大幅贬值诱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整个地区带来的痛楚和无奈似乎还      。发生在泰国的危机竟然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对泰铢汇率的“矫正”迅速      为地区性金融危机,至今仍让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忆犹新 蔓延 扼腕叹息

B:恍如昨日 扩展 谈虎色变

C:历历在目 演变 心存余悸

D:历久弥新 衍生 不寒而栗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对泰铢汇率的‘矫正’”和“地区性金融危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件,而“蔓延”和“扩展”是指同种性质的事物在程度上的加深,排除A、B。从文段的语境分析,“历久弥新”与“痛楚和无奈”不对应,排除D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