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13

发布时间:2023-03-25 7:3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

B:小苗每天很早到校打扫教室是她热爱集体的好思想。

C: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D: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是她热爱集体的好思想”后加上“的体现”。C项“影片《生死抉择》是……重要措施”搭配不当,可删除“和重要措施”。D项滥用介词,把“不要轻信对那些非正式出版单位……”中的“对”删除。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言语理解】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B: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C: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讲云南曾想通过不发展工业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接着进行转折,“现在看来”若工业发展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也难以持久维持。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与此对应的是B项,故B为正确答案。D项迷惑性比较大,但文段只说了要保护环境必须发展工业,并没有说发展工业对保护环境没有任何坏处,故D项“并举不悖”的说法不正确,排除。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3、【言语理解】过去25年中,尽管经历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始终没有减退,背后最主要的推力就是个人信贷业的异常________,尽管个别客户可能破产,但总体上,个人消费信贷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跃 节节攀升

B:频繁 安然无虞

C:繁荣 有利可图

D:发达 高枕无忧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一空,“个人信贷业”是一种业务,一般不能用“频繁”来修饰,排除B。第二空,与经济衰退下消费能力不减退的情况相对应,个人消费信贷应该是增加的。“有利可图”指有利益可谋求。“高枕无忧”形容坦然无忧的样子,也可以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两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节节攀升”指不断上升。填入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4、【言语理解】①足球进校园,让孩子们能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同时,也要尊重一部分孩子不喜欢足球的________。
②老同学找他办事,他很为难地说:“我就这么点________,解决不了那么大的问题,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③中国保监会近日召开会议,强调通过开展治理理赔难等三项措施,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合法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权力 权益 权利

B:权力 权利 权益

C:权利 权益 权力

D:权利 权力 权益

正确答案:D

解析:“权力”指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权利”是与义务相对的法律术语;“权益”是指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①句中不喜欢足球是孩子的“权利”;②句中“老同学找他办事”“解决不了那么大的问题”指的是“权力”小;③句中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5、【言语理解】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       )的集中体现。经过千百年的(       ),文化经典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A:精要 积淀

B:精髓 锤炼

C:精要 历练

D:精髓 沉淀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精要”意为精粹切要,“精髓”比喻事物的精华,与“文化”搭配,一般用“精髓”,由此可排除A、C。“锤炼”比喻磨炼;“沉淀”比喻凝聚、积累。句中是说文化经典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能够世代相传且广受赞誉,足以证明其价值。这里应选“锤炼”。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政务公开的目标,既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又要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公开推动理念转变与流程再造,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没有交流互动,政务公开就成了“为公开而公开”;没有监督权和知情权的配合,政务公开就成了“稻草人”和“花架子”。在政务公开中,公众本身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公众持续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A:政务公开需要公众的主动参与

B:公众参与越广泛,政务公开才能越深入

C:政务公开源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意愿

D: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理解准确,由“在政务公开中,公众本身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参与者”可推出。
B项理解准确,由“只有公众持续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可推出。
C项理解错误,文段只是说了政务公开的目标以及政务公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而政务公开源于什么,文段并未提及,该项无中生有。
D项理解准确,由“政务公开的目标……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可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7、【言语理解】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记载,在历史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中尤其如此,中国古代文献________,自当按各人的专业需求,择要阅读。要紧的是必须懂得文献史、目录学等,以便在繁多的古籍中寻取确切相关的记载,加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 考察

B:恒河沙数 审核

C:汗牛充栋 查证

D:浩如烟海 考核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比比皆是”指一个挨一个,形容到处都是。“恒河沙数”指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难以计算,形容数量极多。二者一般不用来形容文献多,排除A、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数量繁多,十分丰富。“浩如烟海”形容中国古代文献的繁多更恰当,锁定D。验证第二空,题意为要通过在文献中找到确切相关的记载,对考古学研究进行佐证。“考核”指考查审核,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8、【言语理解】①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②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③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④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⑤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⑥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⑤①③

B:④⑥②⑤①③

C:⑥③④⑤②①

D:④⑥②⑤③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①中的“尽管如此”可推知,①前的句子谈论的应是电视的优点。因此①前应是⑤,排除C、D。④是对②中后一分句“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的具体解释。④应紧跟②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9、【言语理解】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以“法官”和“被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间的关系,然后以“所以”引出文段的结论——“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准确复述。
B项,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研究者审判规则不同,而并非研究者武断,“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无法得出,排除。C项,“能说话的”史料文段未涉及,排除。D项,由“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可知,文段并非批判规则不统一,而是强调相同材料不同结果这一现象的正常,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10、【言语理解】输血本质上是一种移植,必然会伴随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之一,其发病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供血者体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受血者会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这样供血者淋巴细胞就不能在受血者体内存在。而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两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导致发病。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采用严格规范的临床输血技术至关重要

B: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的血液是不安全的

C: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D:血型相同者也存在输血风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由输血引发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原理,然后以“而”转折,指出当供血者与受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也会导致受血者发病。因此,文段意在强调即使有血缘关系,相互献血也是存在危险的。由“所以”可知,横线处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C项为文段强调内容的同义转述。A、B两项文段均未涉及,排除。文段说的是“血缘关系”,D项的“血型相同”偷换概念,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