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00

发布时间:2023-03-23 9:5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科技工业园文化是生活在科技工业园中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员(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政府官员、技术工人等)所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念、制度环境和工作规章。

B:身为中国人,不能熟练地使用母语进行思想、文化和生活上的交流,不懂得珍惜母语蕴含的丰富文化和历史价值,难道不是很悲哀吗?

C:虽然目前禽流感人传人的现象不明显,但不排除将来会像SARS一样从动物到人,在人身上发生变异,进而有人传人的可能,因此在疫情出现早期就杀灭疫禽的决定是正确的。

D:网络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标志”与“贡献”无法构成递进关系,“而且”应改为“不仅”,前面一个“不仅”删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言语理解】“回输”是细胞治疗需要________的主要手段之一。将细胞注射回人体,犹如将一艘艘小船放回航道,而人体内是一个密织交错的“航道网”,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力强的“导航”设备,只能“________”,无法到达指定位置的细胞治疗,功效将被大大________,甚至不起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仰仗 随波逐流 稀释

B:凭借 离弦走板 侵蚀

C:依靠 返本还原 缩小

D:依仗 随俗浮沉 减弱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如果没有有效的……‘导航’设备”“无法到达指定位置”可知,句意是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注射回人体的细胞就会没有方向,从而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所填词语应表达没有方向的意思,同时要符合文段中的比喻,能够与“船”呼应。“离弦走板”比喻说话或做事偏离公认的准则。“返本还原”指返回根本,恢复原样。两者均与文意无关,排除B、C。“随俗浮沉”指人顺随世俗,没有定见。文段中说的是细胞,适用对象不符,排除D。“随波逐流”指随着水的流动而行动,没有方向,符合文意且能够与“小船”“航道”相呼应,恰当。
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仰仗”指依靠,依赖,用在句中指“回输”是细胞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稀释”表示使溶液浓度降低、作用变小等,填入形容细胞无法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3、【言语理解】________龙是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威严,________,狮子便是象征人民的力量,________,龙是飘渺的,狮子却是实在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说 那么 然而

B:虽然说 相反 可是

C:比如说 自然 不过

D:有人说 反而 但是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句意,从“……是……便是”的句式可知,第一、三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因此第一、二空应选填“假如说”“那么”;由“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威严”和“飘渺”对“龙”的两种不同定位可知,第三空前后内容应构成转折关系,第三空填“然而”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

4、【言语理解】下列有歧义的句子是:

A:群众有意见是正常,没意见倒是不正常的了。

B:那时他已经戒烟,如果再没了酒,生活就没味道了。

C:整容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感染、瘀血、不完全对称等。

D:小王和小李这两个人,我对小王比较了解,小李就不大了解。

正确答案:D

解析:D可以理解为“我对小王了解,但对小李不大了解”,也可以理解为“我了解小王,而小李就不大了解小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奋斗,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      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就

B:只有 才能

C:只要 就

D:倘若 也就

正确答案:C

解析:从句意分析,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应选C。B显然不正确,“才能”和“能够”重复,句意不通顺。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解释是心理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攻击的语言旨在表现自己一种深刻的心理洞察力,表明自己理解对方行为的根源。例如,“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缺乏基本的安全感”,或者“你之所以不想结婚显然是因为你害怕性行为”,或者“很明显你潜意识中非常敌视女性”。解释的原因越丰富详实、有凭有据,就越发具有说服力。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解释是心理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B:解释的原因越丰富就越具有说服力

C:解释是心理战中一种表现自己对对手心理和行为了解程度的行为

D:只有真实的事情才具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第一、二句是主旨句,后面是举例说明。而第一、二句结合起来就是C。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

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

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

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文德”与“民德”的关系展开。由“‘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可知,“文德”会影响“民德”,“民德”也会影响“文德”,C项的“双向关联”概括恰当。
文段论述的是“文德”与“民德”之间的关系,A项只提到“文德”,未涉及“民德”,表述片面,排除。B、D两项均只涉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8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

8、【言语理解】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亏一篑

B:马失前蹄

C:功败垂成

D:无功而返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马失前蹄”比喻由于疏忽大意而出现错误、遭受挫折。但句中并未提到是因为疏忽大意而失败,故排除。D项“无功而返”也不恰当,因为未获得总冠军并不代表什么荣誉都没获得,故排除。A项“功亏一篑”比喻做一件事情最后只差一点而没有取得成功,C项“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闯入总决赛”与“获得总冠军”只一步之差,且“功亏一篑”多与“关键的时候”、“关键时刻”等连接使用,因此,选A更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      ;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正确答案:C

解析:“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空应与“融合”相对应,选“渗透”比较恰当;第二空对应“漠视”,选“轻视”较为适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极端主义”大多固守一隅而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________________,“极端主义”审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违背了事物存在的现实逻辑。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极端主义”的判断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悖于行为的内在规律。作为一种情绪化的社会心态,“极端主义”的言行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十分不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片面的方法论

B:作为一种狭隘的认识论

C:作为一种错误的认识论

D:作为一种主观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的句子与后文的“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情绪化的社会心态”为并列关系,分别对应文段首句中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与“全面”对应,A项最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