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98

发布时间:2023-03-23 2:0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邀请,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两位女儿玛利亚、萨沙和母亲访问中国,米歇尔与彭丽媛的相会,将是一场美国玫瑰与中国牡丹的相遇

B: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透明的蓝绸布,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C: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D:她含笑的双眼炯炯有神,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她抬起沉重的手,在胸前缓缓地画着十字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将米歇尔和彭丽媛分别比喻为美国玫瑰和中国牡丹,B项将清澈的湖水比喻为透明的蓝绸布,C项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比喻为标尺。D项“好像”是似乎的意思,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3题

2、【言语理解】张恨水《春明外史》里的杨杏园是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轻度的精神分裂者,他白天的身份是      于北京大街小巷的现代记者,晚上则是安居租赁而来的小四合院的古典诗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踟蹰 游走

B:彷徨 奔走

C:犹疑 奔跑

D:徘徊 穿梭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杨杏园白天是现代记者,晚上是古典诗人,说的是他进行传统与现代两种角色的转换,即一种思想的游移,而不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中做出选择。所以可排除“彷徨”、“犹疑”等具有主体选择意味的词语。游走:奔波,游逛;穿梭:形容往来频繁。显然“穿梭”更符合记者到处寻找新闻的忙碌工作状态,故答案为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精神与物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两翼,此起而彼伏,相辅而相生,这也是自然界的平衡规律。物质产品极大丰裕之时,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要求恰恰也就少了。反之,民族危亡,国难当头,《黄河》之声震天响起!特大地震,轰然袭来,泪光中的诗篇和歌吟,让多少人心潮澎湃,挺起脊梁擦干眼泪!经济萧条不振,恰恰需要给人以文化的心灵鸡汤!
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A:经济环境的坎坷与挫折,正好为文化产品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

B:人类生活中,物质产品越丰富,精神需要恰恰会越少

C:往往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经典文化作品产生

D:社会危难之时,人们更需要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安抚与激励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物质与精神此起彼伏、相辅相生的关系,然后以特大地震中文化艺术作品在鼓舞和安抚人们心灵上的巨大作用为例,说明经济萧条不振的情况下更需要这些精神作品在心灵上给人以慰藉和激励。D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近几年的经典解读出版中,除了文史类的专业学者,一些作家、诗人等跨界的知识精英也加入了进来。这些跨界解读给经典出版增添了更多的________和丰富性,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也将读者群从文史爱好者________到文艺爱好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维度  扩展

B:

力度  延伸

C:

深度  转移

D:

角度  推广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分析文意及“跨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丰富性”语义相近,构成并举关系,体现跨界解读给经典出版带来更广的解读范围。“力度”指力量大小的程度,功力的深度。“深度”指深浅的程度。两词均侧重程度“深”而不是范围“广”,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C。

第二空,由“从文史爱好者……到文艺爱好者”可知,此处要体现跨界解读也使读者群范围扩大。“扩展”指向外伸展、扩大,填入符合文意。“推广”指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常与事物搭配,如“推广普通话”“推广先进经验”等,填入搭配不当且不符合文意,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57题

5、【言语理解】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地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等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唐诗古道”上留下了400多首诗篇;接着指出“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但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然后具体说明了当时浙东的诗歌繁荣情况,并由此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文段尾句指出一种现象——浙东七州串联成“浙东唐诗之路”。依据行文逻辑,下面应介绍为何浙东能铺成唐诗之路。B项与文段衔接最紧密,当选。
A项的“唐代政治格局”、C项的“山水诗”、D项的“《全唐诗》成书过程”在文段中并未提及,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这种人才供需状况下,简单地把市场当时      不了的东西弄到某种库房里暂时存放,      它的上市时间,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能把它们在库房里放一辈子。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你得能让这些人在出库时正好避开供大于求的行业,最好还落在供不应求的行业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受 预测 似乎

B:容纳 改变 或许

C:转化 控制 既然

D:消化 拖延 除非

正确答案:D

解析:不把人才放到市场上,而是放到库房里暂时存放,这是“拖延”或是“改变”人才上市时间的行为,排除A、C。第三空中,“或许”表示可能但不肯定;“除非”表示除……情况以外。通过拖延上市时间的方法显然不能解决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而例外情况是能把人才放库房里一辈子不让他上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50年来,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先后赡养了18位孤残老人,与11位残疾人结为兄妹关系,还从家庭助困金中拿出46万多元资助38位学童和特困家庭。有人对他说:“你是不是有点傻啊?”他回答道:“我愿意当一辈子人民可信可托的‘傻子’,我还要带动更多人去做这样的‘傻子’。”
对于选文中“傻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傻子”不是真的傻,而是把爱奉献给了社会

B:“傻子”在这里是反语,明贬暗褒

C:自私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很多人并不认可孙茂芳的做法

D:从利我的角度孙茂芳是“傻子”,从利他的角度孙茂芳是“智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赡养孤残老人、与残疾人结为兄妹、资助贫困学童的故事,文段中的“傻子”实际上是对孙茂芳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因此应从正面理解“傻子”的意思,A、B、D三项均与此相符,排除。C项“很多人并不认可孙茂芳的做法”从文中找不到依据,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0题

8、【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际上,含笑是一种相当平凡的花,她既非倾国倾城,也没有高雅脱俗的气质。

B:小孩独自蹲在大人视线之内的地上,不声不响地拨弄着地上的小青蛙。

C:工厂里的200台机器,395位工人放弃休假,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

D: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主谓搭配不当,“放弃休假,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的只能是“人”,而不能是“机器”,可删除“200台机器”。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      ,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      ,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这种做法,      和当今世界流行的价值观念有关,
      可能和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神有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利益 开发 既 又

B:享受 追求 不但 而且

C:享受 索取 一方面 另一方面

D:利益 进军 或者 或者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前文的“功利”已包含利益这层含义,这里再用“利益”则显得重复,故排除A、D。再看第二空,句中是说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享受所采取的具体做法,这里再填“追求”则与前句重复,且无“向……追求”的用法,“索取”符合句意。第三空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与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关系相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铁腕”推动改革,令市场________。但是要革除多年________,显然非一日之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雷贯耳 问题

B:闻风丧胆 弊病

C:为之振奋 阵痛

D:耳目一新 积弊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如雷贯耳”的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为之振奋”多形容人振作精神,奋发努力。两词的主语通常为人,这里对象为“市场”,不恰当,排除A、C。“闻风丧胆”意思是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含贬义,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B。第二空,“革除积弊”为常用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