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81

发布时间:2023-03-20 12:1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各组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非经批准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B:(1)除非领导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领导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D:(1)这样的事,她何尝乐意做? (2)这样的事,她何尝不乐意做?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1)句的意思是“她不乐意做”,(2)句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是“她乐意做”。所以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2、【言语理解】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⑤③②①④⑥

正确答案:A

解析:以指示代词“这”开头的句子,一般不放段首,排除D。⑤中的“悖论”对应的是④、⑥,故这三句应是紧密相连的,且顺序为④⑥⑤,排除B。①②③句之间的关系:③为概括句,①②是对③的补充说明,由此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②。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3、【言语理解】拿破仑去世后,其尸检报告给出的拿破仑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66米至1.67米。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其实与英法两国间的国际政治相关。1803年《亚眠和约》破裂之后,英国媒体把拿破仑5尺2寸的身高写在了报纸上,画在了漫画中,却没有标明其“法寸”的长度单位。英国读者便用英寸来理解拿破仑的身高,换算为1.57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拿破仑是个矮个子纯属误解

B:其实拿破仑比一般法国人要高

C:英国人污蔑拿破仑是矮个子

D:要用历史眼光看拿破仑的身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拿破仑的身高确实不高;接着通过历史学家介绍当时法国人的平均身高,表明拿破仑的身高在当时看来并不矮;然后解释说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拿破仑在所属的时代并不矮,我们不应按照现在的标准,而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拿破仑的身高。
A项,由“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可知,“误解”说法不准确,排除。
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且说法不严谨,少了限定词“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排除。
C项,仅对应文段后半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4、【言语理解】繁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劳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蜜蜂对柑橘和咖啡的花朵仿佛着了魔一般,而对其他植物的花朵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旁若无人

B:熟视无睹

C:素不相识

D:置若罔闻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表不在意之意。“旁若无人”指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素不相识”指向来不认识。两词均不能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排除A、C。“熟视无睹”指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其能够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且与文意表达的蜜蜂忽视其他植物花朵的语境相符合。“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加理睬,侧重于“不听”,不符合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

5、【言语理解】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灵的孤独让我也曾为自己的选择动摇过。每每为吃饭发愁,或者想念妈妈只能打打电话时,我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冲动的选择。但想想这毕竟是自己的决定,也不过就半年时间,能挺就挺吧!但很快,看到这些农村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起色,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又返回了课堂,我想我找到了喜欢这里的感觉!
作者最有可能的身份是:

A:小学教师

B:青年志愿者

C:记者

D:年轻村干部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每每为吃饭发愁,或者想念妈妈只能打打电话时,我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冲动的选择”、“也不过就半年时间”、“看到这些农村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起色,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又返回了课堂,我想我找到了喜欢这里的感觉”可知,答案最可能是青年志愿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禾苗把鸦鹊湖成无边的草原,一条机耕道在稻田间蜿蜒着没入远方。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获得人生的

C: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穿,期盼着奥运冠军凯旋归来。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退

正确答案:D

解析:“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用在D项中明显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这是正面表现苏金散对生命一视同仁的高尚医德

B:“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苏金散正骨拿踝的娴熟技法

C:“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是从病人的角度侧面表现苏金散的高超医术

D:“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这是以病人的感谢来表现苏金散的高超医术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并未体现“一视同仁”,而是从侧面表现了苏金散的医术高明,该项理解错误。B、C、D三项分析理解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8、【言语理解】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例如,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攻占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地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还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很难超越人类

B:应理性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C:媒体在宣传人工智能时应客观科学

D: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与科普宣传同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人们对“人机关系”问题的探讨和焦虑;然后说明一些综艺节目以“人机对战”为噱头,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人机之间的紧张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最后以强调词“事实上”说明,现在各种人工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强调的内容为文段重点,意在告诉人们一味地渲染人机关系的对立是不科学的,应理性地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B项表述正确。
A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否能超过人类非文段重点,文段关注的是人机关系,即人工智能究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人类的挑战,排除;C项讨论媒体宣传问题,偏离了人机关系的话题,排除;D项“与科普宣传同步”在文中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

9、【言语理解】现代通识教育鼓励个体借着知识、智慧、善意与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心灵的成长和人性内在的精神解放,在真正的学习和探究中,展现个体的潜能,体悟生命的意义,诠释生活的真谛,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
这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通识教育是文化教育

B: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

C:通识教育是人生价值教育

D:通识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精神解放”,“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可知通识教育侧重的是个人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文段没有提及“文化”“人生价值”“综合素质”的问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10、【言语理解】在乡村,老牛与牧童彼此守望。庄稼人面朝黄土,把自己生命的期望播种进________的泥土里,把一切梦想向季节里扔去,和庄稼、土地一起________,一起金黄。在鲜润的土地上,将十指插入泥土,攥一把,闻一闻泥土的清香,然后把泥土捏出心中渴望的形状,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多少次的庄重礼仪和神奇享受。________的身影和溅落的汗珠也被编成一个章节,使故事闪现着更加真实的笑声,________在季节深处的笑容和粗犷的酒歌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黝黑 葱郁 消瘦 镶嵌

B:广袤 成长 清瘦 洒落

C:湿润 葱郁 健硕 飘落

D:厚重 成长 矫健 凝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一起……一起……”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与表色彩的“金黄”相呼应,此处填“葱郁”更为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由“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可知,第三空处的“身影”代指“老农”,因此用“消瘦”修饰最为准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