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79

发布时间:2023-03-20 4:13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广告语中没有语病的是:

A:国庆期间促销,独家限量发售!无与伦比的顶级钻石,只给追求完美幸福的你!

B:本产品精选优质小麦、上等腿肉、新鲜蔬菜,以祖传秘方30多种名贵配方烤制而成,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C:你最爱的上班服装:清新简洁又百搭正值青春的少女们,显得更有活力,上班族女生们都来逛逛。

D:所有奶源都来自新疆最后净土阿勒泰,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医生将驼奶当成一种处方推荐给身体虚弱的人。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在句中与“顶级”语义重复。
B项,“祖传秘方”与“30多种名贵配方”语义重复。
C项语义混乱,冒号前写的是“你最爱的上班服装”,因冒号管到句号后,所以冒号后都应该是对“上班服装”的描述,后文“上班族女生们都来逛逛”与此矛盾;且“百搭正值青春的少女们”也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2、【言语理解】既然密封试卷对“高考”如此之公平,范仲淹、苏颂等人又为什么反对呢?他们的观点如出一辙,那就是“高考”试卷密封只看试卷优劣,不看平时德才,这与如今一些人的观点何等相似。但是,正像包拯反驳范仲淹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很难核实,何况考官未必都能以公心取人,他们“或缘其雅素,或牵手爱憎,或迫于势要,或通于贿赂”,很容易做出不公的事情,要想维护“至公”的“高考”手段,“高考”试卷密封,依然势在必行。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高考”试卷密封制度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B:人才的选拔要注重对德才的考察

C:科举考官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D:相对而言“高考”试卷密封是较合理的制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词“但是”之前说的是范仲淹等人反对密封“高考”试卷的观点和理由,转折词之后援引包拯对范仲淹等人反驳的理由,说明要想维护“高考”公平,试卷密封依然势在必行。D项与转折后观点一致,正确。
A项为转折前内容,B、C两项脱离了“高考”试卷密封这一话题,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0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5题

3、【言语理解】转型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从神圣转向世俗,从理性转向感性,“拒绝崇高、淡化价值”,有时候很有一些市场。这是低俗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下低俗之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在世俗的社会环境和感性的文化土壤里,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
作者说“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意味着“三俗”:

A:不可避免

B:难以拒绝

C:可以接受

D:应该默许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文段尾句,由“不是偶然”和“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可知,“三俗”现象是由转型社会中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宏观的客观环境引起的,它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必然性,即是不可避免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0题

4、【言语理解】一个作家要成为著名作家、伟大作家,就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要以“在场者”的姿态切入当下,展现社会________,反映民生疾苦,讴歌人性光辉。即使写小人物,也可写出生活的幽微之处和时代的现实关照,给主人公________上时代光影,濡染上时代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任 描绘

B:全貌 描摹

C:现实 映射

D:变迁 投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作家应关注当下,反映当前的社会状况。“责任”填入不当,排除A。“全貌”范围过大,作家的笔下应是书写有代表性的社会图景,排除B。
第二空,与“映射”相比,“投射”体现的主动性更强,与此处作家应给主人公照射上时代光影的语境更符合。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2题

5、【言语理解】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作为电影艺术中的动物更强调个性。正如电影一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一样,以动物为主角的影片在________动物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的同时,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种类中每个动物的性格特征,________地刻画典型的动物形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影片”不是纪录片,不会“记录”动物生活,排除C。“描绘”使用的工具是笔,与“影片”不搭配,排除D。“呈现”“展示”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不遗余力”形容做事卖力;“入木三分”比喻分析深刻。对应前句的“格外注重突出”,此处强调的是重视,“不遗余力”填入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金融危机,某市政府为当地的出口企业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大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B:如果你没亲身参加过蹦极运动,那么它给人带来的巨大刺激你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C:易中天《品三国》一书出版后,受到许多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D: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适用于人,不适用于“大量企业”。感同身受:心里真切的感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这一成语在使用时极容易出错,往往误用为“如同自身感受到的一样”。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D项误作缺乏整体观念,用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在充满着复杂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任何想从整体上对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可以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焦虑、敬畏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文学创作:

A: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

B: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C:本源与个体生命有关

D:题材应趋向多元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小说家把握大时代的整体性已经不可能,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写作者可以回归到文学的本源——关注个体及其相关内容。故文段意在说明文学创作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两项明显与文段无关。文段说的是回归关注个体,并非D项的“题材多元化”。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8、【言语理解】从________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海归”们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当求职简历________,当残酷的现实远不及当初设想的蓝图那么美好,他们开始反思当初的留学是否值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星拱月 石沉大海

B:步月登云 泥牛入海

C:坚定不移 杳无音信

D:春风得意 如石投水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从________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说的是海归们从受热捧到受冷落的际遇变化。“步月登云”形容志向远大;“坚定不移”形容毫不动摇。这两个词均不能形容受热捧的状态,排除B、C。
第二空,“石沉大海”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如石投水”比喻互相合得来。句中说的是简历没有收到回应,应选“石沉大海”。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

9、【言语理解】2018年,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最高奖由此前的500万元/人调至800万元/人,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在人们的印象中,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与清苦绑定在一起,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没有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因此,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的努力提供回报。这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国家尊重科研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只要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科研工作者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进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文段的主要意思是:

A: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

B:要加大对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

C: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D:科研工作者的清苦生活已在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国家上调了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标准;然后介绍了科研工作者劳动的价值极高,他们的努力值得回报;最后介绍了只有科研工作者过上优渥的日子,科研事业才能更繁荣。文段的主旨是科研工作者值得优厚的待遇。
A项,“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仅对应文段首句,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只是奖励中的部分内容,不具概括性,文段主要强调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值得奖励,排除。
C项正确,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D项,该项是科研工作者得到奖励后达到的一方面结果,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2题

10、【言语理解】①网坛女将郑洁几经________,才进了国家队。
②我将于18日________去上海参加比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折 启程

B:周折 起程

C:周折 启程

D:转折 起程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周折”意为波折,曲折,指不顺利;“转折”意为转变,变化。由“几经”可知,文句侧重于不顺利,排除A、D。
②句,“启程”和“起程”都有“动身、出发”的意思,区别在于“起程”对于动身、出发的时间和指向更明确,而“启程”则泛指行程,不强调“具体时间”。由“18日”这一具体时间可知,此处填“起程”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