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75

发布时间:2023-03-19 14:3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相比银行一直以来利用低息储蓄来做这一市场,“余额宝”只是分走了银行业超过万亿利润当中的沧海一粟

C:《父母爱情》这部电视剧不仅主角的表现十分出色,就连配角都栩栩如生

D:新一代的彩色X光照排系统,在价格、灵活性和功能方面为传统电分机所鞭长莫及,但国外这些新系统均不能处理文字

正确答案:B

解析:“江河日下”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句中误将“江河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A项错误。“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不能用于形容“配角”,C项错误。“鞭长莫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此处应为“望尘莫及”,D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3题

2、【言语理解】来黄山旅游的游客往往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兴致登山,下山却被厚重古雅的徽州古城、西递宏村等建筑所________,沉醉于________的砖雕木雕、技艺天成的徽墨歙砚、味重色浓的徽菜、洒脱不羁的新安书画——“原来,徽州,有一个古老雅致的中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撼 巧夺天工

B:折服 妙趣横生

C:吸引 浑然天成

D:感染 独具匠心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所填词语与“砖雕木雕”相搭配。“妙趣横生”意为美妙的意趣层出不穷,多用于形容语言或文章。“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两词均不能用来修饰“砖雕木雕”,排除B、C。
再看第一空,“感染”指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此处描述的是山下建筑给游客带来的感受,建筑不能“感染”游客,排除D。“震撼”指震动,摇撼,也形容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受,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其填入此处恰能用来形容人们看到徽州古城等建筑时的心理变化。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

3、【言语理解】现在人们日益关注“绿色增长”的概念。“绿色增长”的概念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相比,它们的核心是一致的,倡导的都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差别只是视角和重点不同。低碳经济强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强调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生态经济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增长则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产业增长为标志,达到低耗能、低排碳和低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绿色增长的主要特点

B:绿色增长的优缺点

C:绿色增长的发展现状

D:绿色增长的未来前景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主要特点”在文段最后一句已有明确阐述,后文不太可能继续讲述,排除;B项“缺点”不太可能在下文出现,文段对“绿色增长”是持绝对肯定态度的,排除;C、D两项相比较,按一般行文逻辑,应是先讲现状,再展望未来,故C项更有可能是作者接下来要讲述的,当选。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4题

4、【言语理解】

唐代是中国园艺起步的时代。唐以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寻常百姓,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而到了唐代,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果实不堪食用的海棠便因此开始得到重视。到了宋代,海棠成为园林观赏植物中的明星,宋人常以海棠牡丹并论,在宋代花鸟画中便有以海棠为题的古画留传。而宋代之后,海棠已然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历代都不少见。中国人喜欢海棠,于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正是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典园艺史的发展脉络

B:海棠在中国古典园艺史上的地位变迁

C:海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栽培植物的文化象征

D: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后期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唐代以前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接着介绍唐代以后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海棠开始得到重视;然后说明到了宋代海棠名气大增,宋代之后海棠地位更高;最后指出中国人喜欢海棠,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由此可知,文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海棠在我国园艺植物中的地位变化。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均脱离了“海棠”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的“文化象征”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31题

5、【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剑桥大学材料科学教授科林·汉弗莱认为,只要解决了芯片与大脑的接口问题,把刻在微型芯片上的微型记忆电路加入大脑中的设想就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

B: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

C: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不久前,中国社科院等发布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深圳因其经济、能源、设施、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低碳的成绩,在110座城市中位列前三。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中国社科院等发布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显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6、【言语理解】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在美国26%的社交媒体用户说他们会跟踪科学相关的页面,33%的社交媒体用户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获取科学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44%的社交媒体用户认为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查看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科学新闻。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A: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B: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信息的普及

C:社交媒体成了不常见的科学新闻的主要来源

D:要对社交媒体上的科技信息进行甄别和监管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新媒体时代,科学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后文援引数据说明大量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科学信息。
B项未提到“社交媒体”,排除;
C项,“不常见的科学新闻的来源”只是社交媒体作用的一方面,且“主要来源”不能由文段推出,排除;
D项的“甄别和监管”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
A项是文段观点的准确概括。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7、【言语理解】有关取消全运会奖牌榜的消息成为既定事实之后,体育界对此的看法并不________。取消了奖牌榜,竞技体育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类似的不解与怨艾,________没有成为业界的主流声音,________丝丝缕缕、不绝于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意 如果 仍然

B:一致 一旦 那就

C:统一 虽然 却也

D:成熟 即便 也是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对取消奖牌榜的不解与怨艾可知,虽然取消奖牌榜已成既定事实,但体育界对此问题并未达成共识,仍存在分歧。体育界并非完全反对取消全运会奖牌榜,而是存在争议,“同意”填入不当,排除A。“成熟”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未体现出“共识”之意,与文意无关,排除D。“一致”指没有分歧。“统一”指分歧归于一致。填入均恰当。
观察第二空和第三空,由“没有成为业界的主流声音”和“丝丝缕缕、不绝于耳”可知,此处存在转折关系,C项表示转折,填入恰当。B项表示假设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7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9题

8、【言语理解】我们常用“方盒子”来形容形状了无生趣的房子,不过这里谈的“方盒子”却一点也不无聊,因为它是悬立于空中的等边立方体,而且转了四十五度的立体角,使原本并不突出的形体,顿时鲜活起来。建筑师的创意令人赞叹不已!这幢位于鹿特丹港湾的集合住宅,兴建于“后现代主义”猖狂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房子造型新颖有趣,于是人们昵称它为“方块房子”。从此以后,这个城市又多出一个新的观光景点。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方盒子”一般用来形容了无生趣的房子

B:“方块房子”将是一种流行趋势

C:建筑成为人们的旅游观光场所

D:集合住宅的创意成为看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们常用“方盒子”形容了无生趣的房子,接着用“不过”进行转折,提出文段论述的“方盒子”不无聊,随后用“因为”引导的句子进行了解释,详细介绍了这幢“集合住宅”,即“方块房子”的情况,尾句用“从此以后”引出结论,即这个“集合住宅”成为“新的观光景点”,D项正确。A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流行趋势”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建筑”扩大范围,文段主要论述的是“集合住宅”,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9、【言语理解】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20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是……的”的固定句式可知,D项“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美国3M公司有一位研究员,有一次,他想发明一种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失败了,实验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根本无法用作胶水。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们有这样一种需求:把便条或书签贴到桌上或墙上,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揭下来。他此前发现的粘合力差的液体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就这样,一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
“即时贴”的发明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

A:遇到问题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B:一种成功的发明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C: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技术创新的灵感

D:成功的技术发明来自锲而不舍的努力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讲述了一位研究员在研究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时,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实验失败后却用这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从失败到成功,同一种事物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