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73

发布时间:2023-03-19 9:0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句子表达上有问题的是:

A:小型客机,速度不亚于大型喷气式客机,只容纳十几位乘客,可以在中小城镇的简易跑道上起飞降落。

B:油菜籽可以榨油,种仁的含油量高达59.2%,是我国产油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容易被人体消化利用。

C:为了便于阅读和流传,姑苏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加以选编,辑为《今古奇观》,是当今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D:在辽阔的宇宙海洋里,太阳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成员,恒星世界中的巨人——红超巨星的直径要比太阳大几十倍或几百倍!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语义混乱,“速度不亚于大型喷气式客机”“可以在中小城镇的简易跑道上起飞降落”均是小型客机的优点,而这两个分句间的“只容纳十几位乘客”不是小型客机的优点。可将A项改为“小型客机,虽只能容纳十几位乘客,但速度不亚于大型喷气式客机,且可以在中小城镇的简易跑道上起飞降落”。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2、【言语理解】在过去20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重大变化:新兴市场愈发________,许多发展中国家增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重若轻

B:举足轻重

C:举步维艰

D:举棋不定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许多发展中国家增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是对“新兴市场”地位的肯定。“举步维艰”比喻事情很难办,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举棋不定”比喻做事有所顾忌,犹豫不决。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举重若轻”形容担当重任或处理难题不费力气,轻松自如。强调能力强,与题意无关,排除A。“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用来形容“新兴市场”地位的重要性,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3、【言语理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也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相比,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下面叙述中,不属于网络文学特征的是:

A:具有“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

B:网络作家有着与文学无关的身份与职业,因而创作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C: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

D:“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作家是“在生存中写作”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可知,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原文是“绝大多数”的网络作家身份与职业“与文学无关”,并非所有的网络作家,且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从而使得他们的创作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由“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可知,C项正确。
由“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3题

4、【言语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以上内容,意在阐述:

A: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

B:京津冀三地产业应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C:顶层设计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D: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指出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即介绍三地的功能定位。B项是由定位引申的推论,“发展方向”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论述顶层设计的作用,偏离话题,排除。D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5、【言语理解】一个人离开你的视线,只消失几秒钟,你便会给他一个评语,正视的时候却不行。聪明的人,一定把后背比前脸看得更加重要。这后背就是自己的一个雕像。雕塑是由别人操作的,材料和尺度则完全由自己提供……我们不奢望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完人,但至少自己“走过去”别让别人戳脊梁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看好你的背影

B:背影比前脸更重要

C: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D:背影是一个人的德性和名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背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塑造好自己的背影。B、C、D三项均未提及背影的塑造问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6、【言语理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即到2020年人人不同程度地享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底线是,要防止任何人由于生活困难陷入绝望的境地,要消除他们的生存危机和生存恐惧。只要有一个人因为生活困难而绝望了,那么这个保障的网络就是有漏洞的。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

A:原则

B:期限

C:目标

D: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即……”,而后均是对目标的阐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卡夫卡生活在世界形势激烈动荡的时期,他看到西方社会的内在危机,但无法找到解决这些危机的出路。他孤独、苦恼,________,心情十分矛盾。他的小说大多描写人的孤独和犯罪心理,或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内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怨自艾 怪诞离奇

B:垂头丧气 荒谬绝伦

C:怨天尤人 光怪陆离

D:愤世嫉俗 荒诞不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荒谬绝伦”意为荒唐错误到无可比拟的地步。“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这两个成语修饰卡夫卡小说的内容均不恰当,排除B、C。
第一空,与“孤独”“苦恼”“矛盾”的心理相适应,A项的“自怨自艾”更贴切。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8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8、【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问题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不免太主观了。

B: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不止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C:不用说发奖金了,单是基本工资就保证不了。

D:我这里有两间闲房,你们尚且在这里住着。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中的“不免”应该改为“未免”。“不免”是指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含委婉批评的意味。B项中的“不止”应该改为“不只”。“不止”是指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是表递进的关联词。D项中的“尚且”应该改为“暂且”。“尚且”常与“何况”连用,表示进一步的意思;“暂且”则是暂时的意思。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亚洲的困境在于——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产量、更多工作、更多餐桌上的食物,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烟雾被排放,更多的树木被砍伐,更多化学物质倾入河流。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存在冲突

B:环境问题制约着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

C:绿色产业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D:亚洲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破折号后只是说明了经济的发展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并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并没有体现环境对经济产生的影响,B项不合理。C项中“绿色产业”无法从题干中得出。与D项相比,A项过于笼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中国骑兵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骑兵日趋重要的反映,但当时骑兵非常辛苦,只能依靠双腿的力量夹紧驰骤颠簸的马匹以保持平衡。西汉中期,西南边陲的滇国骑兵开始普遍使用一种特殊的马镫,它使上马和骑乘时有了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马鞍前沿两侧各系有一根下垂至马腹前侧的绳子,绳端结成圆圈状,骑马者双脚的大拇指各伸入一圈,蹬向马腹前方,这种绳圈式马镫的图像时常出现在滇国的青铜器上。3世纪左右,一种更为方便简洁的上马搭足用的铁马镫在中华大地上出现,长沙金盆岭西晋墓骑马陶俑的单马镫再现了这段历史。这些陶俑的马镫仅出现在左侧,而且乘马者的脚也没踏在镫里,表明这个马镫是供上马时蹬踏之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马镫晚于骑兵而出现

B:最早的马镫是青铜材质的

C:西晋时的铁马镫只在马的右侧

D:西汉骑兵使用只供上马的马镫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可知,中国骑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最早的马镫出现于西汉中期,可见A项与文意相符。由“西汉中期,西南边陲的滇国骑兵开始普遍使用一种特殊的马镫,……马鞍前沿两侧各系有一根下垂至马腹前侧的绳子”可知最早的马镫是绳子做的,而非青铜材质的,B项与文意不符。由“这些陶俑的马镫仅出现在左侧”可知C项“右侧”的说法有误。文中“这个马镫是供上马时蹬踏之用”说的是西晋骑兵陶俑,而非“西汉骑兵”,故D项也与文意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