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59

发布时间:2023-03-17 7:2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金融危机,某市政府为当地的出口企业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大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B:如果你没亲身参加过蹦极运动,那么它给人带来的巨大刺激你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C:易中天《品三国》一书出版后,受到许多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D: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适用于人,不适用于“大量企业”。感同身受:心里真切的感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这一成语在使用时极容易出错,往往误用为“如同自身感受到的一样”。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D项误作缺乏整体观念,用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酸奶是以牛乳为原料,经灭菌、冷却、接种和发酵而制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同时钙含量比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酸奶经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调节肠道微生态,进而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食欲,缓解便秘,促进排便,提高免疫力。

这段文字没有谈到的是:

A:

酸奶的起源

B:

酸奶的成分

C:

酸奶的益处

D:

酸奶的制作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酸奶的起源”文段未提及,当选。

B项有提及,由“酸奶是以牛乳为原料”“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同时钙含量比较高”可以推知,排除。

C项有提及,由“酸奶经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提高免疫力”可以推知,排除。

D项有提及,由“经灭菌、冷却、接种和发酵而制成”可以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

3、【言语理解】尽管西方音乐在某些观念和理论上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真正孕育并影响西方音乐长达千年的文化则始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在17世纪之前的音乐历史中,宗教因素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早期音乐作为教会礼仪的附属和上帝信仰的表达,在仪式性与艺术性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发展,最终孕育出独具西方文化特质的艺术音乐。自18世纪下半叶起,伴随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理性主义的兴起,基督教会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日趋衰落,曾经盛行数百年的宗教音乐体裁如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不再受作曲家青睐,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艺术歌曲等世俗音乐体裁则获得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世界各大音乐厅的保留曲目依旧以这些体裁的作品为主。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世纪之前的西方音乐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B:世俗音乐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

C:理性主义增强了西方音乐的宗教色彩

D:古希腊文化对世俗音乐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在17世纪之前的音乐历史中,宗教因素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推知。
B项,文段说的是世俗音乐在18世纪下半叶获得了长足发展,而非在此时产生。
C项,由“伴随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理性主义的兴起,基督教会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日趋衰落”可知,“增强”说法错误。
D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4、【言语理解】每一项工业遗产都________着城市社会发展的演变规律。实施对工业遗产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对维护城市风貌,________生机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结 保持

B:凝集 保留

C:凝聚 突出

D:凝滞 凸显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凝集”“凝聚”侧重“集”和“聚”,是强调把多个个体凝结聚集在一起。“规律”是个体的,不是众多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的,“凝集”“凝聚”与“规律”搭配不恰当,排除B、C。“凝滞”指凝固停滞、不灵活,与“规律”搭配也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对应“维护城市风貌”“克服千城一面现象”等表述,“保持生机特色”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简单恢复历史旧貌,绝不可能实现复兴的目标。只有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才能恢复曾经有过的世界一流的兴盛状态。因此,(       )。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上述括号内的是:

A:复兴之道,应当是改革创新之道

B:要复兴,就要敞开胸怀学习全世界

C:要复兴,就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

D:复兴之道,需要敢想、敢干、能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此”可知,所填入的内容应是对前文“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的总结。B项对应于“今外”,C项对应于“中古”,均不全面,排除。D项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排除。A项的“改革创新之道”与文中的“创造一种……新兴文明”意思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一些领域道德________,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________;如何实现文艺的社会价值,净化心灵、烛照前行,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失当 背景 主题

B:缺失 环境 议题

C:失范 场景 命题

D:缺乏 境况 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失当”常与“行为”搭配。“缺乏”侧重指数量少,而“道德”无法用数量衡量,排除D。“缺失”指缺少,失去。“失范”指失去规范,违背规范。对应“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失范”更恰当。
第二空,“场景”有戏剧影视中的场面的意思,故“场景”与“文艺工作者”也很对应。
第三空,“回答命题”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论语》最初的译本应当是1687年在巴黎以拉丁文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据不完全统计,《论语》目前有40多种语言的译本,其中英语世界译本最多。不同译本间的差异较大,有些译本比较忠实于语言与历史,能客观介绍《论语》及孔子思想;有些译本则善于在翻译中寄托译者本人的使命意识,以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为代表;还有些译者虽然古汉语水平不高,他们的翻译主要或部分依靠前人的译著,但他们擅于解释和传播孔子思想,使之在异文化中产生很大影响。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论语》的翻译活动已有三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B:英语国家是译介《论语》的重镇

C:《论语》通过多种语言译介走向世界

D:多语种的译本传播了《论语》丰富的文化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论语》最初的译本,然后引出《论语》有多种语言译本的话题,并指出不同译本间的差异比较大。接着介绍了不同译本的《论语》的特点,有的客观介绍了《论语》及孔子思想,有的寄托译者本人的使命意识,有的解释和传播了孔子思想,使其在异文化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分析可知,文段通过介绍《论语》不同译本之间的差异,说明了这些不同语种的译本使《论语》具有的文化价值得到了传播。D项表述正确。
A项,《论语》翻译活动的历史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强调英语国家对《论语》翻译的作用,只是文段一笔带过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强调的是《论语》走向世界,而文段强调的是不同译本对《论语》思想的传播起到的作用,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

8、【言语理解】有媒体报道称:从明年开始,ACT考试像托福考试一样可以接受社会报名,在大陆考试。此消息立即      各界震动。然而,国家教育部却在次日发出      声明,称此报道不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起 严正

B:造成 严正

C:引起 严重

D:造成 严重

正确答案:A

解析:“引起”与“造成”相比较,前者一般接现象,后者一般接后果。题中并没有强调“各界震动”是好还是不好,说的只是一种现象,用“引起”比较合适。“严正”与“严重”相比较,前者强调的是郑重、严肃,后者强调的是程度深、不容易解决、很重要等。题中的“声明”是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强调的是权威性,故“严正”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一张照片中的场景是这样的:夜幕降临,各种灯光开始勾勒出城市的轮廓,高低错落的楼宇林立,道路上车流的灯光划出流光溢彩的轨迹。如果时空真的能够穿越,让古人穿越到这里,他们一定不会对眼前的景色陌生。因为古人喜欢将楼阁依水依河而建,喜欢登楼观水。这道路不就是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的河流吗?
根据文意,这张照片拍摄的角度是:

A:仰视

B:俯视

C:平视

D:侧视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把“道路”比喻成“河流”,道路在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只有高处俯瞰才能呈现此景。另外,古人登上依水而建的楼阁,所观之景与此相似,其视线也是由高处往下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2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9题

10、【言语理解】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欲求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欲求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儿童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标准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的本真需求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

B: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C: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D: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说法错误
B项,文段说的是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会使得儿童形成有条件的自尊,由此不能得出“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说法错误。
C项,由“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说法正确
D项,“对其成长不利”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4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6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6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