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微信:QQ:MSN
A:扫描仪:打印机:墨盒
B:搜狐:新浪:网易
C:邮票:邮件:邮箱
D:电脑:鼠标:显示屏
正确答案:B
解析:微信、QQ、MSN是并列关系,三者都是聊天软件。
A项,墨盒是打印机的一部分,为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搜狐、新浪、网易是并列关系,三者都是门户网站,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邮票贴在邮件上,邮件投递到邮箱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鼠标和显示屏都是电脑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纸扇:电扇
A:瓷杯:保温杯
B:扫帚:吸尘器
C:马车:自行车
D:毛笔:钢笔
正确答案:B
解析:纸扇与电扇作用相同,后者效率更高。
A项,瓷杯和保温杯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扫帚与吸尘器作用相同,后者效率更高,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马车和自行车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毛笔和钢笔作用相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效率的比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3、【判断推理】某单位决定选派2名女性和3名男性前往省城参加培训,经过各个程序选拔,最后确定了以下候选人:林某、杨某、童某3名女性和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名男性。同时还规定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已知: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王某和李某来自同一地方。
根据上述条件,如果林某入选,以下哪位必定会入选?
A:李某
B:王某
C:童某
D:陈某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林某入选,而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根据“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可知,王某一定不入选,B项错误。根据“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可知,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由于男性候选人有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人,要从中选出3人,现在王某一定不入选,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因此何某和李某一定会入选,A项正确。C、D两项无法确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根据上述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没有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B:没有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不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C:如果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就说明我们没有信仰、信念、信心
D:如果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我们就不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①有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奋、愈战愈勇;②没有信仰、信念、信心→不战自败、不打自垮。①与②的逆否命题可构成连锁推理:③不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有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A项,推理关系:没有信仰、信念、信心→不战自败、不打自垮,肯定②的前件可以得到肯定的后件,当选。
B项,推理关系:没有信仰、信念、信心→不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勇,否定①的前件无法推出否定后件,排除。
C项,推理关系: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没有信仰、信念、信心,肯定②的后件无法推出肯定前件,排除。
D项,推理关系:愈挫愈奋、愈战愈勇→不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肯定③的后件无法推出肯定前件,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1题
5、【判断推理】兴趣图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兴趣为链接纽带的图谱,以分享共同兴趣为基础,但这种分享并不以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为基础。社交图谱是基于你个人认识的社交链接,故而圈子有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交图谱的是:
A:微信公众号
B:微信朋友圈
C:车友会
D:网络社区
正确答案:B
解析:社交图谱定义的关键信息:基于个人认识的社交链接。
A项,微信公众号,并非基于个人认识的社交链接,这里的人们之间是不相识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微信朋友圈,这里的人们都是互相认识的,属于社交图谱。
C项,车友会并非基于个人认识的社交链接,不符合定义。实际上车友会是以共同兴趣为链接纽带的,属于兴趣图谱。
D项,网络社区,并非基于个人认识的社交链接,这里的人们之间是不相识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5题
6、【判断推理】喜乐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美德
A:快乐 伦理
B:情绪 诚信
C:后悔 丑恶
D:健康 心理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喜乐和快乐是近义关系,伦理和美德则不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喜乐是一种情绪,诚信是一种美德。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喜乐和后悔并无必然联系,丑恶与美德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喜乐与健康并无必然联系,心理与美德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68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69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69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8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6题,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1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1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1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2题
7、【判断推理】抗原伪装是指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或者被宿主的抗原包被,故而妨碍了宿主免疫系统对其的识别,其中宿主指的是为寄生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抗原指的是能引起抗体生成、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抗原伪装的是:
A:感染枯氏锥虫的小鼠血清中会产生抑制抗体反应的物质,因此小鼠很少出现免疫反应
B:血吸虫卵中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被人体免疫细胞吞噬后,形成虫卵肉芽肿
C: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变异,从而有效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识别
D: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结合了人体的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因此这种童虫很难被发现
正确答案:D
解析:抗原伪装定义的关键信息: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或者被宿主的抗原包被。
A项,小鼠很少出现免疫反应,是因为血清中会产生抑制抗体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因为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也不是因为被宿主的抗原包被,不符合定义。
B项,血吸虫卵中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被人体免疫细胞吞噬,不是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也不是被宿主的抗原包被,不符合定义。
C项,A型流感病毒能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是因为病毒的表面抗原不断变异,而不是因为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也不是因为被宿主的抗原包被,不符合定义。
D项,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结合了人体的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符合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71题
8、【判断推理】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变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阻止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了,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推断:
A: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份
B: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阻止变暖的行动
C: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D:如果科学家或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并未提及“变暖说”与“变冷说”哪个更带有真理的成份,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的结论为“科学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并未提及对于“变暖说”是否应采取相应的行动,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根据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该项正确,当选。
D项,题干最后一句话指出“科学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一般消毒用的酒精浓度为70%~75%,此浓度的酒精渗透性最好,杀毒效果也最好,浓度更高的话,反而达不到消毒作用。因此,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不一定越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即使浓度低于60%,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
B:酒精通过渗透进入病原体并破坏其完整性,以达到杀毒效果
C: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造成皮肤脱水
D:浓度为95%的酒精可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酒精渗透的保护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不一定越好。
A项,指出浓度低于60%的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即较低浓度的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但并不能说明高浓度酒精的消毒效果是否好,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酒精可以杀毒的原理,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皮肤,造成皮肤脱水,但并不能说明高浓度酒精的消毒效果是否好,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浓度为95%的酒精可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酒精渗透的保护壳,直接说明高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并不好,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66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81题
10、【判断推理】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为健谈。而一项涉及交谈习惯的报告显示,许多时候男性比女性更能主导谈话,在讨论中平均说出更多的词汇。因此,有人认为,以话语量衡量,两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并不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成年人中,女性在和同学、父母、子女谈话时,大多占据主导地位,而男性则较为收敛,要稍逊一筹
B:在辩论赛或一些富有争议的话题中,男性往往滔滔不绝,而在涉及情感的话题中,女性则发言更多
C:研究发现,在夫妻之间的交谈中,男女双方的平均谈话量差异不大,只是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D:一般年纪小的女孩比男孩平均说话更多,这与其语言学习速度较快有关;但13岁以后,男孩平均比女孩说话更多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为,以话语量衡量,两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并不大。
A项,在语言方面男性要差一些,与题干结论不一致,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男女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夫妻之间谈话量差异不大,支持了题干观点。
D项,在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谈话量不同,总体是均衡的,与题干结论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