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为虎添翼:如虎添翼
A: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B:一字不差:一字不落
C:无所不至:无所不知
D:好为人师:善为人师
正确答案:D
解析:为虎添翼指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词;如虎添翼指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是褒义词。
A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不存在明显的褒贬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一字不差指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一字不落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一个字也不落下。二者不存在明显的褒贬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无明显褒贬含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是贬义词;善为人师指善于指导别人,是褒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2、【判断推理】近年来,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大学毕业生也日益增多,社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就业压力大增,部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一半的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普遍好于本科生。
下列选项中,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大专生就业期望值比本科生低
B:本科生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C: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扩大
D:大专生不比本科生聪明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大学毕业生也日益增多,社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就业压力大增,部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一半的水平。但是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普遍好于本科生。
A项,大专生就业期望值比本科生低,对工作要求低,所以找到工作的概率较大,可以解释。
B项,工作更看重动手能力,本科生动手能力弱,所以就业形势没有专科生好,可以解释。
C项,专科更偏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扩大,所以专科生就业形势好于本科,可以解释。
D项,大专生不比本科生聪明,与题干矛盾相悖,无法解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8题
3、【判断推理】微机:电脑桌:办公室
A:仪器:小白鼠:实验室
B:门:窗:家具
C:芹菜:炒锅:食堂
D:牛:马:大草原
正确答案:C
解析:微机放在电脑桌上,电脑桌在办公室里。
A项,小白鼠与仪器位置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门和窗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位置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芹菜在炒锅中,炒锅在食堂里,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牛和马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位置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4、【判断推理】认识到物种生存对土地与气候的要求,可以为调节人类的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护物种提供依据,科学家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当雨林被砍伐变成农田后,那些需要湿润气候的鸟类趋于消亡,而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则取而代之生存下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的上述结论?
A: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更能适应未来气候的变化和未来土地使用的变化
B:农田的自然条件与干旱气候环境下鸟类栖息地的自然条件具有相似性
C:在干旱地区保留原生动物栖息地很有必要,可以缓冲气候变化的影响
D:把动物栖息地转换为农田时,必须考虑该地区现在和未来的气候情况
正确答案:B
解析:科学家的结论:当雨林变成农田,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可以生存下来。
A项,指出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未来更有生存优势,但无法说明雨林变成农田后,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就一定能生存下来,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农田与干旱环境下鸟类栖息地具有相似性,为这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能够生存下来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要在干旱地区保留原生动物栖息地,但无法说明雨林变成农田后,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就一定能生存下来,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要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情况,但无法说明雨林变成农田后,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就一定能生存下来,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到游泳池深水区游泳,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戴泳帽,二是持有深水游泳证。小王戴着泳帽到深水区游泳,被工作人员阻止。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判断必定为真的是:
A:小王不会游泳,到深水区游泳较危险
B:小王是儿童,不适合到深水区游泳
C:小王没有深水游泳证
D:小王到达游泳池时,深水区已经暂停开放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条件等值于:戴泳帽且持有深水游泳证→到深水区游泳。这是一个前件为联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小王被工作人员阻止,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小王未戴泳帽或没有深水游泳证,由于小王戴着泳帽,因此可以推出其没有深水游泳证,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无法由题干信息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65题
6、【判断推理】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北朝时期佛教寺庙非常多,佛教文化已经非常盛行。
B项错误。玉米是明代时,由来朝觐的穆斯林传入中国的,半坡时期中国还没有玉米。
C项错误。铁制铠甲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而周武王伐纣是商朝末期。
D项错误。纸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故秦朝还没有纸。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防御中的攻势行动是指在有利的时机和态势下,防御部队采取的进攻性行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军事行动不属于防御中的攻势行动的是:
A:对突入阵地之敌实施冲击,消灭突入之敌,改善或恢复防御态势
B:防御的军队对小股进攻之敌实施主动攻击,击退敌人的进攻
C:直接抗击敌人冲击的分队,对冲击受挫滞留于阵地前沿之敌实施主动攻击,以出击消灭敌人,稳定防御态势
D:被包围的部队组织精干小分队,跳出包围圈,插到敌人侧后袭扰敌人,钳制围攻之敌
正确答案:D
解析:防御中的攻势行动定义的关键信息:防御部队的进攻性行动。
A项,消灭突入阵地之敌,改善或恢复防御态势,符合定义。
B项,防御的军队对小股进攻之敌实施主动攻击,符合定义。
C项,主动攻击滞留于阵地前沿之敌,稳定防御态势,符合定义。
D项,被包围的部队跳出包围圈,钳制围攻之敌,并未体现进攻性行动,不属于防御中的攻势行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
8、【判断推理】健康专家在电视节目中劝说经常饮用纯净水的人群,与矿泉水相比,纯净水缺乏矿物质,而其中有些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所以,你们应该改变习惯,多饮用矿泉水。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健康专家的观点?
A:人体所需的不仅仅是矿物质
B:人们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矿物质
C:一些经常饮用某品牌矿泉水的人得了肾结石
D:可以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以外的其他水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人们应该改变习惯,多饮用矿泉水。论据:与矿泉水相比,纯净水缺乏矿物质,而其中有些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
A项,强调的是人体还需要其他物质,与饮用矿泉水无关,无法削弱。
B项,说明人们从其他食物中获取的矿物质已经满足了自身需求,此时饮用矿泉水还是纯净水是无关紧要的,反驳了论据,可以削弱专家的观点。
C项,某品牌矿泉水有问题不代表全部矿泉水有问题,且得了肾结石不一定是因为饮用某品牌矿泉水,属于无关项。
D项,饮用其他水与饮用矿泉水代替饮用纯净水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9、【判断推理】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中华门:巍峨耸立
B:植物园:百卉千葩
C:栖霞门:层林尽染
D:
秦淮河:桨声灯影
正确答案:D
解析:“夜半钟声到客船”描写的是寒山寺,“桨声灯影”描写的是秦淮河。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
A: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B: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C: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D: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正确答案:C
解析:劳动纠纷的定义要点: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②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A项,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两家企业发生纠纷,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符合要点①。
C项,工人与用人单位因为加班工资而发生的争执,符合定义要点。
D项,工人和经理也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