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43

发布时间:2023-03-14 12:2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

A: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B:我的心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C: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D:所有这些语言手段,尖锐、泼辣、犀利有力,像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枪弹,戳穿了敌人的心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将“青菜”比作“土地美丽的女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接着又运用了一次拟物的手法,将“青菜”比作“光辉”的发出者,第二次拟物手法运用有误,“青菜”无法发出“光辉”。
B项,将“我的心”比作“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将太阳的光线和露水分别比作“金色的手指”和“珠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太阳“露出笑脸”和“悄悄地捡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将“语言手段”比作“枪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2、【言语理解】“一带一路”跨文化认同的矛盾除了语言障碍外,还源自文化冲突、利益偏差、政治误解等多种因素。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式就是________共同的文化记忆,打开被现实利益束缚的________,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感情共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唤醒 牵绊

B:挖掘 枷锁

C:搭建 锁链

D:追溯 牢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搭建”指搭盖(多用于建筑),与“文化记忆”搭配不当,排除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文意强调的是要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不是探索共同的文化记忆的由来,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动词“打开”搭配。“牵绊”指纠缠使不能脱开,“打开牵绊”搭配不当,排除A。“枷锁”比喻束缚人的观念、制度等,“打开枷锁”搭配得当,且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3、【言语理解】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或做出任何的决定,都必须考虑到在不同方面求取平衡。当然,不同的人的平衡技巧和“功力”各不相同,但关键在于做任何事情时,千万别让自己陷入对于潮流的盲目追逐之中,以至于迷失自己,错过人生美好的事物。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在不同方面的平衡

B:人们的平衡技巧存在着个性差异

C:追逐潮流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D: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追逐潮流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不要盲目追逐潮流,以免迷失自我。C项“追逐潮流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与此意思不符,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3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展 以人为本 持续

B:和谐 经济建设 继续

C:改革 依法治国 创造

D:开放 增强国力 创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句话出自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可持续发展”是固定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试验结果表明:用自来水烧饭,维生素B1损失程度和烧饭的时间、温度成正比,一般损失30%;若用开水、蒸馏水烧饭,则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的次数与维生素B1的损失成正比,但是,无论使用开水、自来水还是蒸馏水淘米,维生素B1的损失都是40%。

由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A:应该用开水、蒸馏水淘米

B:淘米时要节约用水

C:应该用开水来淘米、烧饭

D:应该减少淘米的次数,用开水来烧饭

正确答案:D

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文段共两句话,由第一句可得出应用开水、蒸馏水烧饭的结论,由第二句可得出应减少淘米次数的结论,综合起来,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三人出门,一人带伞,一人带拐杖,一人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可从这个故事中悟出的道理是:

A:居安当思危

B:无知者无畏

C:危机等于危险加机遇

D:优势需要正确利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对两个有资源优势的人和一个没有资源的人在雨天的不同境遇的对比,说明有优势如果不正确利用,那么优势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可能成为劣势。与此相符合的是D,当选。
A项“安”与“危”、B项“无畏”、C项“机遇”在文段均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6题

7、【言语理解】新闻媒介是沟通社会与政府的重要桥梁,在政务信息传输系统中具有________的作用。但体制转型的压力,加之巨大利益的诱惑及制度缺失,给记者的职业操守带来巨大________,各种虚假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成为小道消息的渊薮。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及新闻评估核实制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冲击

B:独树一帜 影响

C:无与伦比 挫折

D:无可厚非 挑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强调新闻媒介在政务信息传输中的作用。“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两词可通过词义排除,排除B、D。“独一无二”强调特别,“无与伦比”强调完美。用来形容新闻媒介在政务信息传输中的突出作用,用“独一无二”更恰当,排除C。
第二空,“带来冲击”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

8、【言语理解】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__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与“滔滔不绝”意思相近,即表示一个人很能说的词语。“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侧重的是言辩的能力;“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侧重的是言语的生动;“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侧重于谈话的神态。这三个词语均不合句意,排除A、B、D。
“口若悬河”形容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与句意相符,且“悬河”也与后句的“滔滔不绝”构成语意上的衔接。同理,第二空中“片言只语”与“一字千金”连用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9、【言语理解】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房地产商,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房地产的。
此段文字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当外因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改变内因

B:朋友圈子是决定你生活方式的关键

C:人们的话题总是和朋友的工作紧密联系的

D:不同的朋友会为你营造不同的生活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三个“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说明短文所讨论的话题是不同朋友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环境,A项文中没有体现,B项“决定”一词文中没有体现,C项理解错误,其中“人们的话题”表述不对,应是“不同的朋友与自己的话题”。D项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主要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一直是百年来国人的追求,实力之强与道德之强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经之途。道德是软实力,失去道德之强,绝无实力之强。
本段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A:道德是软实力

B:实力之强与道德之强同样重要

C:实力之强比道德之强重要

D:道德之强是实力之强的必要保障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论述了道德之强与实力之强的关系,重点是说明道德之强对实力之强起着保障作用。能体现这一关系的只有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