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虽然大学校园环境的文化濡染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的,但为了保证校园环境有效地发挥作用,有必要对某些非言语信息有意识地进行________,让其主动争取学生的关注。不过,尽量不要让环境带有过于强制的色彩,以免使人产生________心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导 厌倦
B:整合 抵触
C:强化 排斥
D:改造 逆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让其主动争取学生的关注”,可知句意是说有意识地对校园的非语言信息进行某种处理,使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整合”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侧重强调使零散的事物成为系统、整体,而不是使事物发生某种可更有吸引力的改变,与句意较为不符,排除B。
第二空,“厌倦”是由于接触过多而产生疲劳、厌烦;“排斥”是反感、拒绝、抵触;“逆反”是受到过多要求,反而希望按照与要求相反的方式行事。根据文段语境,“环境带有过于强制的色彩”是指环境带有过于明显、刻意的吸引学生关注的因素,这样的环境应是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而不是“厌倦”,“逆反”也无法说通,排除A、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
2、【言语理解】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20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文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A: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
B:最骄傲的工业文明
C: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
D: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一种具体存在的实体,B项“工业文明”与此不符,排除。文段中提到的我们所漠视的“环境与建筑的保护”特指“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即“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且由“有形的载体”之前的修饰语“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可知,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4题
3、【言语理解】在会展场馆、组展商实力和展会项目三大指标上全面领跑,使德国得以称雄全球会展业。德国企业________,大量中小企业从家门口举办的国际高品质展会中获益匪浅,“德国制造”和“优质展会”________,共同助推德国经济的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蜂拥而至 相辅相成
B:近水楼台 相得益彰
C:不期而遇 并驾齐驱
D:摩拳擦掌 同舟共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大量中小企业从家门口……中获益匪浅”是对空缺处词语的具体解释,此处句意为大量中小企业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获利。“近水楼台”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填入符合德国企业接近国际高品质展会的优势。“蜂拥而至”许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方向聚拢。“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摩拳擦掌”形容人们战斗或劳作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三个词语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C、D。
第二空,“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填入句中能恰当形容“德国制造”“优质展会”相互配合,共同助推德国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4、【言语理解】在传统的学校中,每个教室孤立且封闭,教师们不会花什么时间来观察同事的教学方法,或者向别人学习。然而,教育研究证实,当教师们相互协作时,学生们的表现也相应提高。经济学家通过统计方法和大型数据库分析发现:当教师有机会与同事长期合作、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时,学生们在测试中得分较高。在一项针对美国教师的调查中,超过90%的受访人反映,同事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数据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B: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意义
C:教学方法对学生表现的影响
D:传统学校中教师受到的限制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在传统学校中,教师们不会花时间来观察同事的教学方法或者向别人学习,接着以“然而”转折说明,当教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学生们的表现会得到相应提高,并以调查研究的数据予以佐证。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当选。
A项“大数据研究”和D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C项,文段议题是“教师间的交流”和“教学效果”,而不是“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
5、【言语理解】下列四句话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A:在公共汽车上售票
B:在公共汽车上作案
C:在公共汽车上看书
D:在公共汽车上写字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有歧义,“在公共汽车上写字”既可以理解为在公共汽车的车身上写字,也可以理解为乘坐公共汽车时写字。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
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
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
D: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说明法治道路的选择意义重大,世界上没有标准统一的法治模式;然后从反面论证,说明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最后再次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由此可知,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为文段的主旨句,主要论述的是进行法治建设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直接关系”,排除。
B项,“法治实践”文段未提及,且未指出关键词“法治道路”,排除。
D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未指出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47题
7、【言语理解】一项研究结果________了在梦中各种感官体验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视觉体验居第一,听觉体验居第二,而触觉、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出现频率相当低。视觉和听觉处理与大脑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多达三分之二的大脑皮层以某种方式参与视觉。因此,视觉如此频繁地在梦中出现________。而嗅觉等几乎与大脑皮层无关。与其他感觉不同,嗅觉直接连接进入记忆和情感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某种气味能如此清晰地唤起某个记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考查 司空见惯
B:调查 比比皆是
C:观察 不值一提
D:考察 不足为奇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多达三分之二的大脑皮层以某种方式参与视觉,因此视觉如此频繁地在梦中出现是顺理成章、合乎逻辑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它的适用对象通常是人,排除A。“比比皆是”一般做谓语或定语,不能再与谓语“出现”搭配,排除B。“不值一提”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比较两词,“不足为奇”能体现出这种合理性。
第一空,“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审察考核。此处恰当地修饰了研究对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企业和家庭的决策不仅受到可见成本的影响,也受到各种不见于会计账本,但却实实在在占用相关人力物力的隐形成本的制约。隐形成本就像暗物质一样,虽然本身很难观测,但可以通过它对相关经济活动的影响推测其大小和变动趋势。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全面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减轻企业和家庭负担,除了在税费等可见成本方面给予优惠,降低隐形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成本决定决策
B:
掣肘发展的“暗成本”
C:
决策的关键“降低成本”
D:
不可忽视的“隐形成本”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表明企业和家庭决策不仅受到可见成本的影响,也受到隐形成本的制约;接着论述隐性成本虽然本身很难观测,但其大小和变动趋势可以被推测;最后指出要想减轻企业和家庭负担,降低隐形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文段意在说明隐形成本的重要性,文段标题应与此相关。D项与文段内容对应,作为标题恰当。
A、C两项未提及文段关键词“隐形成本”,作为标题不恰当,排除。
B项的“暗成本”表述不准确,作为标题不恰当,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5题
9、【言语理解】①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深刻认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③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就是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径,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④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⑤爱国主义是一种既质朴又深沉的情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可知,文段围绕“五四运动提倡的爱国精神”展开论述。①和②提到了“五四运动”,④和⑤提到了“五四精神”,故①和②更适合作为文段首句先引出话题,排除C、D。②提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①具体解释了“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故顺序为②①,排除A。验证④③⑤的逻辑顺序,④提出“五四精神”的话题并指出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③详细解释了“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⑤总结爱国主义的情感与作用,展望未来,与②构成呼应,顺序排列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10、【言语理解】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表明,面对信任危机,主动( )比逃避拖延更理性,用心( )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未雨绸缪比应急救火更重要。
A:应对 疏通
B:应付 疏通
C:应付 疏导
D:应对 疏导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应对”和“应付”指的是两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前者积极主动;后者消极塞责。由“主动”可知,此处选“应对”,排除B、C两项。第二空,“疏导”意为疏通引导,比“疏通”多了层引导的意思,更符合句意。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