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成熟于唐玄宗时期
B:宋朝时科举增设武举,采用糊名法加强考试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
D:戊戌变法提出废止科举主张,科举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B项说法错误。唐朝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并设立殿试。北宋时期采用“糊名法”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C项说法正确。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D项说法错误。戊戌变法时期,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但变法失败后又恢复原样。1905年,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度废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
2、【常识判断】电视剧里出现的一些古代场景,常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史错误。下列电视剧中的场景没有违背史实的是:
A:秦始皇在宴会上招待群臣吃石榴
B:汉将军李广和部下约定以烟火爆炸为进攻号令
C:三国曹植痛饮葡萄酒一醉方休
D:唐太宗李世民背诵三字经教导百姓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石榴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的,秦朝不可能有石榴。
B项错误。火药发明于唐宋时期,西汉时期不可能会有烟火。
C项正确。葡萄酒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的,三国时期会出现。
D项错误。《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一说是明代人黎贞,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南宋人王应麟,所以不可能出现在唐朝。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皮肤烫伤后,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
B:炒菜时出锅再放盐可以减少碘的损失
C:冰棍冒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升华
D: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一旦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或冷敷烫伤部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烫伤程度。B项说法正确,加碘盐中的碘酸钾遇热会分解为碘蒸气而损失,因此炒菜时应出锅再放盐。C项说法错误,冰棍冒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D项说法正确,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关于黄河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陕西境内秦岭以北的河流皆属该流域
B:以“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为突出特点
C:该流域下游常因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
D:“泾渭分明”的现象发生在该流域的上游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陕西境内的水系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南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秦岭以北的河流属黄河流域。
B项说法正确。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且该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
C项说法正确。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开始筑堤防洪,使得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最终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黄河就会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D项说法错误。“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和渭河都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河流,主要流经陕西地区。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陕西汇合流入黄河。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水的清浊分明。自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自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因此,“泾渭分明”的现象发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而不是上游。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5、【常识判断】关于紧急避险,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后,第一反应往外跑
B:遭遇洪水时,应爬上高压电线杆,大树、屋顶避险待援
C: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应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
D:发生泥石流后,远离得越快越好、时间充足可以往山谷跑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地震发生后,若身处低矮楼层,应尽快疏散到屋外开阔地带;若身处高层,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如床、桌)下或跨度小、刚度强的小开间的室内(如厨房、卫生间、承重墙墙角等)暂避,并用手护住头部。B项说法错误,遭遇洪水时,若来不及转移,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但不可选择高压电线杆避险,以防发生触电。C项说法正确,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应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不可跳楼。D项说法错误,发生泥石流后,应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跑,离开山谷地带。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B: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
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B
解析: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是秦孝公时期,A项错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的是吕不韦,C项错误;慎到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不是墨家,D项错误。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而韩非则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即“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结合”,B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哪四个等次?
A: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B: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C: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D:优秀、良好、称职和不称职
正确答案:B
解析:《公务员考核规定》(2020年)第六条规定:“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8、【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立服药时食道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内,便于尽快吸收
B:服热性药时应配食热性食物,服凉性药时应配食凉性食物,否则影响药效
C:给伤口消毒用酒精并非纯度越高越好
D:给病人输氧时,输纯氧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最科学的服药姿势是站立。站立时食管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里,便于尽快吸收。坐着尤其是躺着服药时,易使药物粘在食管壁上,不但不能将药物输送到最佳吸收部位,而且食管壁还会因黏附的药物而受到刺激,甚至腐蚀。
B项说法正确。无论服用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注意“忌口”。如服热性药时应配食热性食物,服凉性药时应配食凉性食物,否则就会影响药效。
C项说法正确。高浓度酒精(95%酒精)能将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但是也仅止于外层;对于某一些细菌来说,他的内部仍是活性的,所以没达到杀菌的效果。经过研究证实,75%的酒精,可以兼备蛋白质凝固作用及穿透效果,达到彻底的杀菌效果。
D项说法错误。病人吸入纯氧,可能会发生“氧中毒”。血液中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给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气体,适量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可以刺激人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使人的呼吸加深加快。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呼吸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如果人体中完全不含二氧化碳,正常呼吸就不能维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3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9、【常识判断】
下列关于历代正式行政区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汉代:州—郡—县
B:
宋代:路—军、州—县
C:
秦代:郡—县
D:
唐代:道—州、府—县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描述错误。汉初在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封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西汉时没有“州”一级的行政区划,选项描述错误。
B项描述错误。宋代在州上设路,路为一级,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军一般是军事重镇或要冲,监设在工矿牧盐等重要物资产区,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同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和州。由此可知,“军”可能与“县”同级,而选项中的“军”为“县”的上级,描述过于片面。
C项描述正确。秦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郡县二级制,基层区划是县,县以上设郡。
D项描述错误。唐代在安史之乱前为道、州(府)、县三级制,在安史之乱后为镇、州(府)、县三级制。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行政区划不一致,选项描述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
10、【常识判断】关于地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主要有五大地震带
B:南北两极不容易发生地震
C:从成因角度说,构造地震破坏力最大
D:由于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项正确。南北两极地区不容易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巨大冰层的压力,冰层下部的岩石几乎处于“熔融”状态,岩石的断层无从谈起。同时,由于冰层面积广且质量大,那些地方的岩石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强烈的压缩,这种巨大的垂直压力与地壳板块构造带来的水平挤压力相作用,正好达到平衡。作为平衡的结果,那些地方的岩层不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地壳的形变得以分散和减弱,地震也就不会在那里发生。
C项正确。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分三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最大。
D项正确。地震多发生在夜间,因为由于引力的作用,太阳和月亮可以使地壳涨落。到了晚上,特别是农历月初和月中,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最大,使地球表面上升得最厉害,从而容易诱发地震。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