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22

发布时间:2023-06-11 7:1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________,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

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力不从心”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的无力感。四个词语填入均无不妥,可转换思路看第二空。
第二空,由“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可知,如缺少道德的支撑,仅剩下法律一种力量,必然陷入孤立、独力难支的境地,“独木难支”填入最恰当。“回天乏术”强调病入膏肓,难以挽回;“孤立无援”强调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的无助状况;“力所不逮”强调力量小,做不到。A、B、D三项均不能与前句的“共同支撑”“道德不立”构成呼应,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2、【言语理解】野草属于乡间大地。在城市里被水泥丛林挤得难有________的野草,即便得到了点滴瘠薄的土地,也生长得________,茎叶上积满了灰尘,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那些生长在乡间大地上的野草,则________地在风中低语,在雨中吟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席之地 没精打采 肆意

B:弹丸之地 垂头丧气 适意

C:一隅之地 奄奄一息 恣意

D:栖身之地 萎靡不振 惬意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野草属于乡间大地,在城市里的野草被水泥丛林挤压得很难有生存空间。“一席之地”指很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弹丸之地”指狭小的地方。“一隅之地”指偏僻狭小的地方。三者均强调地方小,而文意强调的是有生存之地,排除A、B、C。“栖身之地”指暂时居住的地方,填入形容野草在水泥丛林里很难有生存之地恰当。
验证后两空:第二空,“萎靡不振”指精神颓丧,不振作,填入与“瘠薄”“茎叶上积满了灰尘,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对应恰当;第三空,由“在风中低语,在雨中吟唱”可知,句意是表达生长在乡间大地上的野草舒适的状态,“惬意”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

3、【言语理解】传播学中有个名词“议程设置”,认为大众媒介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却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左右人们的意见,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议程。不过,媒体却极少反思,他们自身的选择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会关注某些问题,而忽视另外一些问题?这样的反思媒体应该时常进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慎之又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众媒体不能决定人们对事件的具体看法

B:公众应客观冷静地对待某些热点话题

C:大众媒体应对自身影响舆论的方式进行反思

D:大众媒体应在议程设置上持慎重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议程设置”的含义,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媒体应该多反思,在自身选择上慎之又慎。根据“议程设置”的含义可知,媒体自身的选择即议程。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大众媒体应在议程设置上持慎重态度,D项当选。
A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且与文意相悖。B项脱离了论述对象“大众媒体”。C项“自身影响舆论的方式”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论述的是“议程设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4、【言语理解】我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呈“倒三角”,而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在基层,呈“正三角”,导致大医院资源闲置,小医院资源不足。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不同要求提供相应服务并追求顾客满意度,已成为当下市场运作下供方的生存之基。人类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的医院治疗,大量的疾病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可得到医治,部分慢性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家庭护理完成。因此,“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可行的、新型的就医模式。
上述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A:我国卫生资源供需配置不和谐

B:“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新型的就医模式

C:“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可行的就医模式

D:“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新型、可行的就医模式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陈述了目前我国卫生资源供需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然后由“因此”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可行的、新型的就医模式。对应D。A项未涉及“因此”后观点,非文段重点。B、C两项片面,不具概括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唐宋元750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风格,被后世画家奉为传承和发展的________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________,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圭臬 创新

B:范本 继承

C:精华 创造

D:楷模 延续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和”“这些规范”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基点”并列,表示规范的意思。C项的“精华”、D项的“楷模”明显不符,排除。“圭臬”指准则或法度。“范本”指可做模范的样本。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继承”与前文的“生发、变革”承接不当,排除B。“创新”与后句的“推出新的范本”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朊病毒是结构异常的蛋白,能迫使正常蛋白呈现相同的错误折叠形状而像传染病一样在组织中传播。这是继认识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后,人类又发现的另一种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想要成功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针对 靶向 有活性的朊病毒而不是已经死亡的斑块和缠结物中的大量蛋白。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出:

A:朊病毒的结构非常复杂

B:朊病毒比细菌危害更大

C:朊病毒能够引发疾病

D:朊病毒引发的疾病能够被有效治疗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不能推出,由“朊病毒是结构异常的蛋白”只能推出其结构“异常”,而不能推出其结构“复杂”,排除。
B项不能推出,文段并未比较朊病毒与细菌两者危害的大小,该项无中生有,排除。
C项可以推出,由“这是……人类又发现的另一种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可知,朊病毒能够引发疾病,该项说法正确。
D项不能推出,由“如果想要成功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知,尚未成功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项的“能够被有效治疗”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

7、【言语理解】不可否认,数学在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而不应以技术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目的。研究实践中,一些论文只用文字或辅以简单的图表,学术水平依然很高;有的论文没有使用数学模型,明白晓畅,即使非专业人士都能读懂。说到底,论文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优秀的论文应兼具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通俗可读性。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想批评的是:

A:学术论文存在片面追求数理模型的倾向

B:经管研究类论文缺乏深度、创新和易读性

C:学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需求脱节

D:学术评价中“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现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数学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然后用两个例子指出不使用数学模型也能写出优秀的论文;最后由“说到底”进一步说明了优秀论文的特点。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主要针对学术论文过度追求数学方法进行反驳。
A项是文段批评的观点,当选。
B项,“经管研究类论文”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与现实需求脱节”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内容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

8、【言语理解】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撒谎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问题。撒谎差不多算得上是许多父母最担心的子女不良行为,甚至比子女学习成绩不好更令他们惊慌、生气。如果说好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至少他们大多予以重视,而孩子对家长隐瞒自身情况的问题则不仅解决得更差,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家长们认为孩子的知情不报比撒谎更令人担忧

B:孩子隐瞒自身情况的行为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C:对解决孩子撒谎问题多数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D:家长们认为撒谎是最不可原谅的道德品质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撒谎差不多算得上是许多父母最担心的子女不良行为”可知,现阶段家长更担忧孩子撒谎,排除A。
由“孩子对家长隐瞒自身情况的问题则不仅解决得更差,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推出B项结论。
由“如果说好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可知,文中是一种假设,并未提到家长们解决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C项属于曲解文意。
文段说的是家长担心子女撒谎问题,D项偷换为“最不可原谅”,与原文表意不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

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短期看这不失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从长期看只靠引进是不行的,它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将我们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为此,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

我国要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C:

我国要依靠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D:

我国要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从短期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长期看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然后针对上面的问题,以“为此”引出对策,即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重点,即我国应采取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未体现文段关键词“自主创新”,排除。

D项,仅对应依赖外国技术的不利影响,但未体现针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

10、【言语理解】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不断出现,技术发展________,这对版权保护也提出了更多挑战。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各地法院对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认定也常常存在差异。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是“尊重智慧,鼓励创作和传播”,这在网络时代也应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飞猛进 亘古不变

B:层出不穷 始终如一

C:一日千里 一以贯之

D:日新月异 坚明约束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对应“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不断出现”,此处应体现技术发展的快。“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可以说新技术层出不穷,不能说技术发展层出不穷,排除B。
第二空,“亘古不变”已包含时间词“亘古”,不能与“网络时代”连用,排除A。与“坚明约束”相比,“一以贯之”所含有的贯穿始终的意思与句中强调的网络时代也应该遵循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的语境更契合。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