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1920

发布时间:2023-06-10 20:38     浏览量:25

1、【常识判断】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部,特别是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还会被吸收到人体血液和淋巴液中。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

A: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C: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

D: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正确答案:B

解析: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PM10。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果酒制作过程中,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果酒可能变酸

C:腐乳制作过程中,适量加盐可以防止豆腐变软、变质

D:果醋制作过程中,应连续充入无菌空气以利于醋酸发酵

正确答案:A

解析:制作腐乳应选择含水量为70%的豆腐,70%的水分很容易滋生菌丝,也更容易发酵。A项说法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如果氧气和温度条件控制不当,可能会使醋酸菌增殖,进行发酵产生醋酸,导致果酒变酸。B项说法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内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亦能防止豆腐变软、变质。C项说法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连续充入无菌空气以利于醋酸发酵。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在一起民事侵权案件中,当事人提起上诉时,上诉状应当:

A: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B: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C: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接收上诉状,然后移交给原审人民法院

D: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接收上诉状,第二审法院不接收上诉状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6条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与地球圈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

B:地幔:温度很高,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C: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由于压强巨大,呈现为固态

D:外地核:主要由熔化了的铁和铬构成,地球的磁场就是这些液态金属围绕内地核流动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通常认为地球表面的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的,从而产生了板块运动。所以总的来说,地壳是由几个漂浮在地幔表层的固体岩石板块构成的。
B项说法正确。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中间圈层,温度很高,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其中,由于压强巨大,内地核虽然温度与太阳表面相差无几,但仍呈现为固态,由在极高压状态下结晶的铁镍合金组成;外地核的物质接近液态,主要是由铁、镍等元素组成的熔融体。外地核的主要成分不包括“铬”。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甲带侄子外出游玩,遇地震,甲无需为侄子在地震中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B: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乙无需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C:甲、乙发生口角,对骂过程中甲欲讹诈乙而故意倒地,乙无需为甲因倒地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D:甲、乙因言语不和而厮打在一起,丙撞见后趁机殴打与其素来不和的甲,乙无需为丙殴打甲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属于正当防卫,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不再属于正当防卫,应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下列所描述的情形符合史实的是:

A:苏东坡可以吃到辣椒

B:花椒原产中国、胡椒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

C:《三字经》所言“六谷”中的黍,指的是玉米

D:唐朝时期,西红柿炒鸡蛋就是家常菜了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辣椒传入中国是明末以后的事情,苏东坡是北宋人,不可能吃到辣椒。
B项正确。花椒原产地是中国,是中国特有的香料,胡椒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的。
C项错误。在《三字经》中,将稻、粱、菽、麦、黍、稷并称为“六谷”,其中“黍”在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并不是指玉米。玉米原产南美洲,后来引入我国。
D项错误。西红柿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关于天文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

B:月球围绕地球自东向西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星汉”指银河

D:彗星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体积变得巨大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天狼星,即大犬座α星,是夜晚天空中能用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恒星。
B项说法错误。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方向看,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方向看,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C项说法正确。“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星汉”指银河,这句话的意思是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大海中产生出来的。这是作者的一种虚写手法,写的是作者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
D项说法正确。彗星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脏雪球”,体积较小。彗星接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体积巨大。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9题

8、【常识判断】我国很多民间乐器是少数民族代表乐器,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芦笙——朝鲜族

B:葫芦丝——傣族

C:冬不拉——哈萨克族

D:马头琴——蒙古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B项正确。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项正确。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哈萨克族、鄂伦春族中尤其流行。
D项正确。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7题

9、【常识判断】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中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名句。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

A:反衬

B:双关

C:对比

D:渲染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卜算子·咏梅》要描绘的主体是梅花,“百丈冰”描绘出了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犹有花枝俏”,更突显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
B项错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C项错误。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D项错误。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诗句中只是写了百丈冰,并没有做多方面的描写。因此也不算是渲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10、【常识判断】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可改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不能表现出读书乐趣。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雪压冬林的景象。可改为“一树梨花百里春,冰霜无力减缤纷”。D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殆,指危险。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