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900

发布时间:2023-06-07 15:3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和社会的“碎片化”,媒介也在不断发生着________,人们的阅读方式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多媒体互动阅读________。网络工具及“互联网+”时代的社群营销新形式,对当下出版业的发展以及出版社的营销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换 转移

B:变幻 转化

C:变革 转型

D:变化 转变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变换”指用同类之物交换或代替。题意并未体现交换之意,排除A。“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由题意知媒介的变化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和社会的“碎片化”变化而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排除B。“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不能修饰媒介的改变,排除C。“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符合题意。
代入第二空验证,“转变”是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此处强调阅读方式的变化,用“转变”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38.中国出现了儒教等传统文化      的动向。部分官员也      传统文化,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国外媒体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追求心灵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兴起 学习 寄托

B:回流 审视 安详

C:异动 记忆 完善

D:复兴 重视 充实

正确答案:D

解析:儒教等传统文化在封建社会曾经极度繁盛,后经一系列的运动,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本段意在介绍社会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开始兴盛起来,所以第一空应选“复兴”。由第二句“部分官员……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可看出,这是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主要用于满足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它使用户终端始终处于联网状态,可支持的设备远不止智能手机,而是会扩展到未来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设备。与当今4G网络使用率相比,5G技术提供密集而高效的网络支持,并且在使用限制上也比4G网络大大减少,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人与物的联通。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5G移动通信技术比4G网速更快

B:5G移动通信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

C:5G网络主要用于满足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

D:5G技术提供密集而高效的网络支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介绍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在生活方式上,可支持的设备不止智能手机,还会扩展到未来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设备;在生产方式上,提供密集而高效的网络支持,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人与物的联通。综合可知,5G移动通信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B项表述正确。
A项,文段并未将5G和4G的网速进行比较,排除;C项为文段内容引入部分,非论述重点,排除;D项为5G技术的优势之一,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4、【言语理解】作为互联网革命的产物,网络文化已经成为________80后一代青年人的主流文化。我们这些印刷文化的过来人,对这一新崛起的网络文化,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________认真对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不得不  

B:支撑 不能不

C:控制 应该   

D:支持 必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来形容网络文化对80后一代青年人的作用。“支撑”“控制”程度过重,排除B、C。“支持”用来形容作用亦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不得不”表被动语态,填入也与前句的“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句式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A: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既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日前撰文说,如果世界各国不采取及时措施,全球将面临淡水危机,由此可能引发“争水之战”的悲剧。

C:在平板显示器产业方面,深圳不仅有国内著名平板终端制造厂商如创维、康佳等,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较高的制造能力。

D:欧盟各国正在联合研发各种先进武器系统,以实现世界军事舞台上顶级势力为目标,缩短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军事科技差距。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目的”和“为了”都表目的,可删除“的目的”。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如果世界各国不及时采取措施……”。D项“实现”与“势力”搭配不当,可改为“以实现成为世界军事舞台上顶级势力的目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       )的集中体现。经过千百年的(       ),文化经典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A:精要 积淀

B:精髓 锤炼

C:精要 历练

D:精髓 沉淀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精要”意为精粹切要,“精髓”比喻事物的精华,与“文化”搭配,一般用“精髓”,由此可排除A、C。“锤炼”比喻磨炼;“沉淀”比喻凝聚、积累。句中是说文化经典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能够世代相传且广受赞誉,足以证明其价值。这里应选“锤炼”。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B: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王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报告”可以倾听,不能注视,可删除“注视和”。B项“威慑”本身已含有“使人……”的意思,与句中的“令人”语意重复。D项“这件”只能与“好事”搭配,“好人”不能用“这件”修饰,可删除“好人”。“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吸收储蓄额的高或者低都是一种流动资金的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C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中国目前并没有主流的廉租住宅供给渠道,低成本租赁住房的很多功能,是由非正规的“城中村”来承担的。近些年,南方和北方的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在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研究中,城中村占整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应该是一个很有解释能力的变量。南方很多城市“半违章”的城中村,使得低成本可租赁住房的可获得性远远高于北方城市。正是这些低成本的住宅,使得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得以在地价昂贵的大城市生存下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城市管理者不应对已有的城中村违章现象加以限制


B:

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很难在房价高昂的城市生存发展

C:

低成本可租赁住房的可获得性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


D:

制造业在南方城市的发展与廉租房的供给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目前没有主流的廉租住宅供给渠道,“城中村”承担着廉租房的很多功能;接着指出南北方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与城中村有关;最后得出结论,正是由于南方很多城市的廉租房的可获得性远远高于北方城市,制造业才得以生存下来。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围绕“廉租房”展开论述,强调制造业得以在南方城市生存与廉租房的供给有关,对应D。

A项,文段未提及城市管理者应采取的做法,排除。

B项,未提及文段关键词“廉租房”,排除。

C项,未提及“南方城市”,且“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9、【言语理解】所谓类文本,指的是出版物中所有作者文字之外的部分。尽管类文本也是阅读对象,但它们________地成为阅读的主体,甚至造成了对于文本的阅读________,实在有________之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客为主 困难 以一持万

B:主客颠倒 妨碍 舍本逐末

C:太阿倒持 艰难 轻重倒置

D:喧宾夺主 障碍 本末倒置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出版物中作者文字应是主体,类文本应处于次要地位。但在阅读过程中,却将类文本作为主体进行阅读,颠倒了主次。“反客为主”“主客颠倒”“喧宾夺主”都与主次关系相关。“太阿倒持”比喻把权柄给别人,自己反而受到威胁或祸害,不符题意,排除C。
第二空,“造成”为动词,其后应接名词性词语。“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是动词,不能与“造成”搭配,排除B。
第三空,“以一持万” 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者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关注类文本,忽略文本阅读,这显然是混淆了阅读的主次方面,“本末倒置”填入符合句意,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7题

10、【言语理解】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楷模”原指两种树

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楷模”一词的由来。作者先是介绍了楷树和模树的特质,然后阐述如何由这两种树名演变到现在“楷模”。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原指”一词体现出了文段为“楷模”溯源的意图。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