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98

发布时间:2023-06-07 10:01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调查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网络化、键盘化、拇指化,已经不仅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还造成了对汉字的隔膜与疏离。提高国人对于汉字传承的认识,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当下语言文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

B:提笔忘字成为当下国人的普遍现象

C:国人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D: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使得汉字书写由笔转变为键盘和拇指,然后引用调查数据说明这一转变对汉字书写的危害——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造成对汉字的隔膜与疏离,影响汉字的传承。由此可知,文段旨在论述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对汉字传承的影响。D项的“媒介转型加剧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对此概括恰当。
A项“内忧外患”无法从文段推出,且没有提及引起汉字危机的原因。B项只是描述现象,没有指出问题。C项没有指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媒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________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________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_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 脍炙人口 凝集

B:博大精深 喜闻乐见 凝结

C:包罗万象 喜闻乐道 凝固

D:绚丽多姿 津津乐道 凝聚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绚丽多姿”形容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不能修饰文化,排除D。
第二空,“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不能用于修饰娱乐形式,排除A。
第三空,“凝固”与“精神”不搭配,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3、【言语理解】短短三十年,手机已经从奢侈品发展成百姓的日常用品。如今的街头,再也看不见抽出长长的天线接打电话的现象了,近几年内置天线几乎成为手机外观的主流。手机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既展示了手机的发展轨迹,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手机外置天线的缺陷及弊端

B:手机天线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C:跟手机天线相关的一些经历

D:跟手机外观设计有关的故事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尾句承上启下,总结了手机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展示了手机的发展轨迹,这是承前;二是带来了一些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这是启后。故文段接下来的内容应紧扣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展开。C项的“天线”“经历”与文段论述的关于天线的故事相对应,当选。其他三项均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营造

B:建造

C:建筑

D:建设

正确答案:A

解析:“建设”意为建立,设置,分析可知,其与句意不符,可首先排除;其他三项均有“建造”之意,但与“建筑”、“建造”相比,“营造”更具持续性,可与“一百五十多年”搭配,且更能突出圆明园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跨度之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迷信理性计算,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然后进一步论证信仰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不可过于迷信理性,以免造成信仰和道德缺失。只有C项强调了这一点,当选。
A项说法本身有误,且无法从文段得出。B项将道德和理性对立起来,通过常识可知,理性与道德并不冲突。D项,“形成非常困难”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自新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指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既保持民族特性,又兼收并蓄。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这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的奥秘。故文段的主旨是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B项表述正确。A、D两项均是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文段论述主体是中华文化并非古巴比伦文化,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9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0题

7、【言语理解】

退行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当前情况。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经常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多重压力,于是在某些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通过退行心理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或博取别人的同情,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常自称宝宝会发展为某种心理疾病

B:

时常回忆年幼时光是退行心理的表现

C:

人不应沉溺于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

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极有必要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说法错误,由“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会发展为”为绝对表述,排除。

B项说法错误,由退行心理的概念可知,“时常回忆年幼时光”不满足退行心理的定义条件(“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因此其不是退行心理的表现,排除。

C项说法正确,由“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人不应沉溺于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项说法错误,由“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可知,“极有必要”的是暂时性的退行心理,而不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且“极有必要”的前提是“在某些情况下”,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

8、【言语理解】当代“艺术批评”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或认为其中充斥吹捧虚夸气息,或讥讽批评言论和艺术实践脱节,无法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产生正面引导作用,进而,连艺术批评存在的意义也变得可疑起来。在艺术资本和大众媒体崛起的当今,艺术批评影响力式微。在这样生产繁荣的时代,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多少文章真正具有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呢?这值得艺术理论界认真思考。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今天的艺术界中艺术批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B:艺术理论界需要反思在新时代如何发展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在降低

D:严肃的批评只是艺术批评家个人对于学术理想的坚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围绕艺术批评遭受质疑展开论述,首先指出“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然后得出结论——在新时期艺术理论界应当就其所具有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进行认真思考。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游览花山岩画,船行江流之上,两岸风光旖旎,茂林修竹,清秀________。不远处的江岸边是一排拔地而起的断岩山,山势陡峭,但郁郁葱葱。临江一面有国画般________留白的石壁,被苍翠的山脊________着,格外显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俊逸 浸染 环绕

B:隐约 渲染 嵌入

C:隐逸 点染 镶嵌

D:飘逸 点缀 装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清秀”并列,描述两岸美景。A项“俊逸”、C项“隐逸”、D项“飘逸”均可与“清秀”搭配用来描述景色。B项“隐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不能与“清秀”并列,排除。
第二空,A项“浸染”指逐渐沾染或感染,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C项“点染”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D项“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与“国画般”相对应,C项的国画术语“点染”填入最恰当。
验证C项第三空,“镶嵌”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填入句中能够形象地体现石壁被山脊凸显的样子,与后句的“格外显眼”构成呼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10、【言语理解】游览花山岩画,船行江流之上,两岸风光旖旎,茂林修竹,清秀________。不远处的江岸边是一排拔地而起的断岩山,山势陡峭,但郁郁葱葱。临江一面有国画般________留白的石壁,被苍翠的山脊________着,格外显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俊逸 浸染 环绕

B:隐约 渲染 嵌入

C:隐逸 点染 镶嵌

D:飘逸 点缀 装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清秀”并列,描述两岸美景。A项“俊逸”、C项“隐逸”、D项“飘逸”均可与“清秀”搭配用来描述景色。B项“隐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不能与“清秀”并列,排除。
第二空,A项“浸染”指逐渐沾染或感染,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C项“点染”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D项“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与“国画般”相对应,C项的国画术语“点染”填入最恰当。
验证C项第三空,“镶嵌”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填入句中能够形象地体现石壁被山脊凸显的样子,与后句的“格外显眼”构成呼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