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89

发布时间:2023-06-06 3:3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软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从当前的发展速度看,软科学必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段话强调了:

A:人们对软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B:软科学应当受到重视

C:软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前景

D:人们重视软科学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中第一句指出了软科学发展的原因,接着在后面提到在世界范围内,从当前的发展速度看,软科学必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你这个驾驶技术不熟练的新手,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薄的那一刹那壮观景象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位青年歌手最终被捕入狱,正是他长期放纵自我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用在句中表达我国西北地区的长处和短处恰当。
B项,“初生牛犊不怕虎”为褒义词,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不能适用于新手在公路上超速的贬义语境。
C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用在句中形容“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恰当。
D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用在句中形容这位青年歌手长期放纵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2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考查冒号与引号的综合使用。冒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即引出说话的全部内容,当发话人在中间,引用的话分为前后各半,这时发话人后不能用冒号而应用逗号。另外引号里的语句是个祈使句,省略号改用问号更好。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了苏格拉底并没有因为钓鱼者在自己落水时见死不救而怀恨在心,而是在钓鱼者落水时主动出手相救的故事。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做人原则。B、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A项也非文段意在表达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6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

5、【言语理解】在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市长表示,他深知这个选举结果的       ,非常感谢市民对他的信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量

B:重要

C:分量

D: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重量”指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斤数,通常跟在具体事物后面,而“选举结果”属于抽象事物,不能用重量修饰,排除A。“重要”是一个形容词,而此处需要填的是一个名词,故此处不能填“重要”,排除B。市长的选举寄托了市民的信任,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分量”比“意义”更能体现选举结果的这层责任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政务公开中,公众本身________是被动的接受者,________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不仅 更

C: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强调公众是“主动的参与者”。故前两空之间应构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
A项,“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能表示“参与者”这一身份更重要,排除。
B项,“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更”后面的内容,填入恰能与后文的“只有……才……”对应,正确。
C、D两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二者明显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7、【言语理解】就在三十多年前,专家们对于地球变暖还是变冷的问题仍是一头雾水,他们无法断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冰库还是一间温室。在1975年,第一批精密的计算机模型就显示,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会上升大约三度。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和社会大众却依然波澜不惊。有一段时间,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大气层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肥沃全球的农田,农民们将迎来一个繁荣盛世。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A:科研工作需靠数据说话、避免臆测

B:并非所有科学研究都对农业有指导意义

C: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D:以前专家们对气候变化的判断和理解与现在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三十多年前人们就知道二氧化碳的增加会使得全球变暖。接着由“然而”一转,指出当时大家都波澜不惊,甚至乐观地认为多余的二氧化碳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可见,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全球变暖会对人类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C项与此表述一致,其他三项均无法从文中找到依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大至关重要的功能:促进就业和公平的收入分配。凡是中小企业发达的社会,收入分配就比较公平,否则,收入差距会很大。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发达的城市,中产阶层庞大,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的城市,中产阶层比较弱小,社会分化、不稳定。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中小企业不发达的城市更可能出现社会动荡

B:大型企业发达的城市,中产阶层往往力量薄弱

C:壮大中产阶层有利于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

D:发展中小企业是降低失业率的根本途径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可由末句“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的城市……社会分化、不稳定”得出。
B项,文段主要讲的是中小企业发达与否,对社会和城市的重要影响,“大型企业发达的城市”的情况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
C项“中产阶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文段未涉及,排除。
D项的“根本途径”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这本书中,作者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情境里,将近代中外名人还原为一个个多维复杂的人物形象,无论写到慈禧还是维多利亚女王,都不见我们惯性思维中穷奢极欲的暴戾和“欧洲的祖母”式的慈祥,从中你会看到一个多才多艺的慈禧,也会看到一个贪婪恋权的维多利亚女王;而同为博学多才的一代明君,当康熙大帝在“红墙深锁的宫廷完全出于个人兴趣沉醉西学的神奇”时,彼得大帝已远走天涯寻师问道,“挥动野蛮的鞭子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
这段文字强调该书具有下列哪一特色?

A:描写深入细致

B:善于做对比分析

C:多维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

D:从小细节处看大关节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该书中,“作者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情境里,将近代中外名人还原为一个个多维复杂的人物形象”,然后举慈禧、维多利亚女王、康熙和彼得大帝的例子证明观点。由此可知,该书的特色在于,对中外名人进行多维全面的还原分析。C项表述正确。
A项的“描写深入细致”和D项的“细节”在文段中都没有涉及,排除。文段并不是将慈禧和维多利亚女王、康熙和彼得大帝做对比,而是举例证明该书一改我们惯性思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10、【言语理解】在日本经济雄视天下的时候,很多企业家涌入艺术品市场,大肆搜罗西方印象派的作品。后来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艺术品购买力一落千丈,那些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恰似万顷波涛上的巨轮,尚能岿然不动;那些平凡之作却是小舢板,在风雨飘摇中不堪一击,其所有者难免遭受灭顶之灾。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购买艺术品时不能盲目跟风

B:艺术品市场受经济形势影响

C: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能保值

D:艺术品价格取决于作品成就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讲的是日本经济兴盛时,很多企业家蜂拥而上,大肆搜罗艺术品,后来随着经济泡沫破裂,那些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尚能岿然不动,但那些平凡之作的拥有者却遭受了灭顶之灾。由此可见,作者意在强调的是收藏艺术品须仔细甄别,万不可盲从。故本题选A。
由文段可知,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没有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B项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艺术品价格”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2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