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79

发布时间:2023-06-04 21:2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2、【言语理解】过去,我们较为关注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分化,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我国一些城市内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业、贫困等现象,一种以城市内部不同居民之间的差异化为突出特征的新的“二元结构”正在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些拉美国家就是因为没有有效地解决好产业和就业问题,出现了城市“二元结构”,导致了大量贫民窟的出现,最终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我国,城乡差异化问题正在转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问题

B:统筹发展理念在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上同样适用

C:应重视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的出现,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D:应借鉴国外经验解决城市“二元结构”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引出城市中正在形成的“二元结构”问题,并引用拉美国家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意在提醒我国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C项正确。
A项的“转变”表述不恰当,城乡差异化和城市“二元结构”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并不存在前者转变为后者的关系,排除。
B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到统筹发展理念在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上是否适用,排除。
D项,文段说的是国外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未提到国外解决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的经验,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2题

3、【言语理解】辽宁舰航母编队的成形,使得海军舰队发展成为几乎囊括所有舰种及多机种的综合组成,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家门口”的近海近岸海域,而是延伸到中远海海域乃至大洋。在航母编队的驱动下,中国海军开始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辽宁舰的:

A:舰队结构

B:作战能力

C:战略价值

D: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辽宁舰航母编队的成形,使得海军舰队发展成为几乎囊括……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中国海军开始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辽宁舰航母编队成形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价值。C项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

4、【言语理解】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故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源流模糊,体用隔断,变异逃生,一旦借词身上的“异域特征” 诸如音素、音节的构成等 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外来词汇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B:本民族语言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

C: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本土化过程

D: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很常见,指出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然后指出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变异和改造其原貌,使得外来词汇逐渐本土化。最后说一旦借词的“异域特征”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即论证了外来词汇本土化的过程。通过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其本土化过程,对应C。
A项,文段说明了外来词汇本土化的过程,但并未说明外来词汇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排除。
B项,文段只提到当地民族会适应吸收新成分和变异改造外来词汇,并未具体介绍“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排除。
D项说法错误,文段尾句说的是借词的“异域特征”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而不是“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和消失”,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5、【言语理解】下列三个句子,分别最可能出现在(       )类型的文本中。
(1)我们必须相信,艾滋病群体并不是一种异数,只是一种病人;不是一种例外,只是一种意外;不是一种伤疤,只是一种伤痛;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现实。
(2)自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今年10月月底,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
(3)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A:宣传海报、医学文献、新闻报道

B:抒情散文、教科书、政论文

C:新闻报道、政府报告、医学文献

D:报刊评论、政府报告、宣传海报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从(3)句入手。“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这句话简洁有力、目的明确,具有明显的倡导意味,最可能出现在宣传、倡议类的宣传海报中。(1)句采用排比句式,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艾滋病群体,符合报刊评论的特点。(2)句报告了我国艾滋病现状,出现在政府报告中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人类寿命的生物学上的最大值,不过目前尚不能证明人类最高寿命有多高。

B: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C: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我们国家就会富强起来。

D: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刻苦努力和积极进取。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A中确定寿命最大值与尚不能证明最高寿命相矛盾;选项C中搭配不当,应是“只有……才”;选项D中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原始民族的艺术作品大半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它们的创作常常是为了
      的目的,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      而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用 欲望

B:生活 情感

C:娱乐 目标

D:交换 生存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句子前后一致性的原则解题。由“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可知,第一空应填与“审美”意思相对的词。“审美”意为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是一种精神活动,与此相对应的必是表物质性的词语。四个选项中,只有“实用”能与之照应。且“满足”与“欲望”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现代通识教育鼓励个体借着知识、智慧、善意与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心灵的成长和人性内在的精神解放,在真正的学习和探究中,展现个体的潜能,体悟生命的意义,诠释生活的真谛,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
这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通识教育是文化教育

B: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

C:通识教育是人生价值教育

D:通识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精神解放”,“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可知通识教育侧重的是个人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文段没有提及“文化”“人生价值”“综合素质”的问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9、【言语理解】日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很多网友担心”“‘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可知,文段的这些观点都不是作者自己的,作者的态度在文段并未体现,由此可知B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10、【言语理解】“愤怒”是对德国作家格拉斯个人风格的准确概括。然而,在他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里,这种“愤怒”似乎已经不那么_______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人注目

B:显而易见

C:司空见惯

D:锋芒毕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然而”这一转折词可知,文段前后意思相反,即格拉斯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中,其“愤怒”的个人风格已经有所收敛,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故所填成语应具有明显表露的意思。“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锋芒毕露”指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结合词义,“锋芒毕露”填入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