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60

发布时间:2023-06-01 18:1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所谓“儒商”,主要是指那些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经营理念和行为________的商人。这些商人在自己长期的商业实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商品经济法则互补________,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商业文化精神——儒商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范 整合

B:风度 结合

C:风习 融合

D:风致 统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风习”指风俗习惯;“风致”指风味,风趣。二者填入句中均与“行为”搭配不当,排除C、D。
第二空,“整合”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二者相比,“整合”所表达的重新组合之意,与“互补”更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2、【言语理解】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

A:龙抬头的历史记载

B: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C:龙抬头的来历

D:龙抬头的节令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引用刘侗《帝京景物略》的记载说明“龙抬头”的来历。后面几句话是对所引刘侗书中那句话的解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两大抓手,一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二是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我国应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B: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C:我国应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D:我国应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了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两大抓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接下来指出了世界发展的现状,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故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论述的是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B项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当选。
A、C、D三项均为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上文衔接不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2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4、【言语理解】①学校图书馆为我们________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②部队在陈村进行了整编,________了不少人员。
③________教师节,市里派来了慰问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设 扩大 邻近

B:创造 扩大 临近

C:创造 扩充 临近

D:创设 扩充 邻近

正确答案:C

解析:②句,“扩大”偏重于面积上的增多,“扩充”偏重数量上的增多。句子说的是“人员”,用“扩充”更恰当,排除A、B。
③句,“临近”指逐渐接近,“邻近”指甲、乙两处所在空间上相邻,“教师节”为时间概念,用“邻近”不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最需要  ;农村发展依然滞后,最需要  ;农民增收依然困难,最需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 带动 扶助

B:加固 支持 提高

C:加强 扶持 加快

D:夯实 加快 扶持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第一空前面的“薄弱”,可知后面应填与“弱”对应的“强”,故可首先排除B、D。带动:引导使之前进。扶持:支援,帮助。第二空农村发展滞后,需要的是“扶持”而不是“带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6、【言语理解】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短小精悍”形容身躯短小而有精明强悍的气概,也用来形容文章、言语等简短有力。B项“慷慨解囊”指不吝啬、大方,而句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很多人争相购买这种首饰,用“慷慨解囊”不恰当,排除。C项“弹冠相庆”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用来形容女排夺冠不恰当,排除。“磨洋工”一般用来形容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D项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去厂长办公室为说服其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用“软磨硬泡”更合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
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可知,C项正确;“人口抚养比”涉及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两个要素,而A项仅根据一方数据进行判断,因此结论不准确,排除;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越低,B、D两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有两个因素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一个是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另一个是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科学研究的成果常常遭受人为的干扰

B: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个人自由

C: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D:许多科学研究是在保密的气氛中进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文只简单列举了“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的两个因素,并没有提到二者之间的关系,C项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属于妄加推测,其他三项均可从文中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透过中华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虽历经劫难,但每次都能发扬光大、传承至今
②根据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的著述,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存在26个文明形态
③可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④这种稳定与新生的辩证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⑤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具有相对恒久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出新的光彩
⑥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断或湮灭,唯有中华文化体系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②⑤④⑥③

C:⑤④①②⑥③

D:②⑥①③⑤④

正确答案:C

解析:③以总结词“可见”开头,表明前文有分说的内容,放在首句不恰当,排除A。⑥中的“其他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体系……”是对②中“26个文明形态”现状的具体说明,故②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B。对比C、D两项,③以“可见”开头,引出结论,更适合作为尾句,排除D。
验证C项逻辑,⑤④指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①②⑥通过与其他古老文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③总结说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符合逻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8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64题

10、【言语理解】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式结构。首句提出观点——“积极老龄化”的真正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其后从“积极老龄化”面向的老年人群体和包含的内容两方面具体论证了这一观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正确表述。B项只涉及一个方面。C项,文段说参与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由此并不能推出“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D项“根本原因”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