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55

发布时间:2023-05-31 20:4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________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________,一代又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藉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恢宏 平衡

B:千姿百态 亲密

C:别具一格 和睦

D:美轮美奂 和谐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修饰城市建筑。“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能修饰“建筑”,排除B。“气势恢宏”比喻场面大,很有气势。“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三者填入均恰当。
第二空,“平衡”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使平衡。多指平衡利益,平衡收支等,修饰各阶层的关系,不恰当,排除A。“和睦”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多形容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睦,修饰各阶层关系不恰当,排除C。“和谐”指和睦协调。与“城市才可宜居”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用“和谐”表达最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深刻认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③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就是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径,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④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⑤爱国主义是一种既质朴又深沉的情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可知,文段围绕“五四运动提倡的爱国精神”展开论述。①和②提到了“五四运动”,④和⑤提到了“五四精神”,故①和②更适合作为文段首句先引出话题,排除C、D。②提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①具体解释了“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故顺序为②①,排除A。验证④③⑤的逻辑顺序,④提出“五四精神”的话题并指出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③详细解释了“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⑤总结爱国主义的情感与作用,展望未来,与②构成呼应,顺序排列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3、【言语理解】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成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7%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约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建设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C: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D: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后文援引数据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进行简单论述。由此可知,与智慧城市定义有关的信息是背景铺垫,而非文段重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是文段重点,B项符合文意。
A项,“必不可少的条件”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未提到“智慧城市”这一论述对象,排除;D项,文段只提到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成长的促进作用,未具体论述二者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4、【言语理解】人们穿行于城市中,不仅是空间的行走,也是时间的穿越。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它”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气质所系。资金和技术可以使城市迅速变得高大,却无法使城市变得悠久。一件用许多金银珠宝堆砌而成的现代工艺品,其价值也许根本无法与一件朴素甚至有些残损的宋代瓷瓶相比,它们之间价值的体现仅仅在于时间。
这段话中的“它”是指:

A:空间 

B:

时间 

C:

城市的文脉和谱牒 

D:

时序的完整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它”指前半句的主语“时序的完整”。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信息社会的显著________是社会从有形的物质创造价值转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整个社会对于信息资源的依赖性加强,处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个人也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点 亦步亦趋

B:特征 无处遁形

C:标准 无一例外

D:标志 概莫能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整个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性加强,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不能例外。A、B两项词义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一空,“标准”指衡量事物的准则,多适用于科学、技术等方面可量化的具体事项;“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是信息社会的标志。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9题

6、【言语理解】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看上去好像是个________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细致,说出点儿新意,说出点儿可意会不可言传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理由

B:众说纷纭 道理

C:历久弥新 独见

D:老生常谈 妙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可知,关于互联网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话题是经常谈论的,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人们都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新了,与题意相悖,排除C。“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老生常谈”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填入均符合题意。第二空,由两个“说出点儿”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新意”意思相当,结构相近,“理由”“道理”填入与题意不符,据此排除A、B,且D项“妙处”填入更能与“可意会不可言传”相照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7、【言语理解】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些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发现,树立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比如19世纪有机尿素的合成,打破了“有机物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力才能合成”的思想禁锢。但当我们自信能够通过合成超出自然的物质去战胜自然时,也应反思这些物质对健康、环境的反作用,毕竟它们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应过于迷信科技的作用

B:应对合成技术进行全面评估

C:应全面审视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D: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及人类的思维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高度评价科学创新的重要意义。接着“但”一转,指出人们自信能够合成超出自然的物质时,应反思这些物质对人们有无危害。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要全面审视合成物质的优缺点,不能只看到优点。A、C两项论述的对象是“科技”,而文段论述的对象是“合成技术”。D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且“人类的思维方式”文段也未提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8、【言语理解】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是:

A:无知者未必无畏

B:恐惧来自我们的内心

C:清楚自己的处境不一定是好事

D:战胜内心恐惧才可能取得成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说的是,有时候,无知者无畏,知道自己的处境了反而容易心生畏惧。故A项与文意不符,为正确答案。由“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可知B、D两项与文意相符。由“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可知C项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一朋友说,老娘84岁了,一人在老家,故很为老娘孤居而不安。想将老娘接来,又担心恰逢“七十三、八十四”这一关口(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中有寿命之坎儿一说),再一换新环境,不适应,万一出事。同时担心老娘因琢磨这个“七十三、八十四”而有心理压力。另一位朋友出招:当初自己老娘84岁时也是瞎琢磨,时常念叨。他就骗老娘说,“七十三、八十四”是孔子、孟子去世的年龄,他们都是男人,这实际上就是与女人无关,女人没有生命坎。他一说,家人都迎合,老母亲也就真信了,结果活到了93岁。
可从这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

A:迷信侵蚀国人的心理健康

B:健康状况与情绪呈正相关

C:人的健康与性别密切相关

D:老年人群是迷信的重灾区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由一位朋友为母亲84岁孤居而不安,引出“七十三、八十四”这一说法对老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后由另一位朋友的妙招得出:缓解心理压力,对健康长寿有益。故文段通过缓解“七十三、八十四”的心理压力而更健康长寿的事例,说明心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A、D两项的“迷信”非文段重点,C项是朋友骗老娘缓解心理压力的说法,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3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33题

10、【言语理解】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一棵树苗,必须经历风吹、雨淋、日晒、虫害等挑战,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名干部,也要经受意志、耐心、定力、孤独等考验,方能成为合格干部。没有在恶劣条件下的摸爬滚打,不经受心理上的辗转反侧乃至痛苦煎熬,就很难获得应对困难的“免疫力”,让内心真正强大起来,做到“逢辱而不惊,遇屈而不乱”。
下列与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最为贴近的一项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D: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点出主旨: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也就是说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挑战,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才能够实现更高最远的目标。接着又以一棵树苗、一名干部为例,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打击,才能强大内心,取得成就。比较四个选项,A项侧重“下功夫”,B项侧重“做好准备工作”,C项侧重“保持信心”,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指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贪图安逸,与文段表达的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历苦难锤炼的意思最为接近。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