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所谓历史,通俗地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如果从时间尺度来讲,历史是增加了时间尺度标记的现实。而所谓现实,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也可以说从时间尺度讲是标度为零的事实。实际上,如果从时间轴来看,作为时间零标度的现实一直是在持续变动的。这种变动使得时间尺度轴上的绝大多数事实,都飞快地成为历史,只是其所具有的时间刻度是不同的。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均可载入历史
B: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历史史实
C:不同时段的历史仅是记载的时间刻度不同
D:历史与现实的区分主要依据已然或者未然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历史和现实在时间尺度上的区别;接着以“实际上”转折,论述了事实与历史在时间轴上的变化关系,说明现实的持续变动使绝大多数事实都飞快地成为历史。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即文段主要是在强调历史是持续、不间断地发生着的。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均可载入历史”无中生有且表述绝对,排除。
C项,未体现历史的持续变动性,且“仅是”表述绝对,排除。
D项,“历史与现实的区分”是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论述重点,且由“而所谓现实,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可知,“未然”表述有误,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
2、【言语理解】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表述正确。A、D两项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原文中因偏见而被埋没的是“非文人艺术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3、【言语理解】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年轻一代并非________,我们________一批脚踏实地的有志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圆自己创业兴业的奋斗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难跨越 预见
B:一衣带水难沟通 喜闻
C:志不同不相为谋 喜见
D:隔山隔水隔肚皮 乐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预见”“喜闻”均未体现出期待的意味,排除A、B。
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年轻一代并非相隔甚远,无法联系到一起,“隔山隔水隔肚皮”填入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6题
4、【言语理解】我们将致力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 式发展,从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农商共进经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跃
B:飞速
C:跨越
D:跳跃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政策领域相关术语的了解程度。“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跨越行为。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这不仅表明了工业社会对于文化生产的接管、改造和重新规划,而且,技术的意义开始占据前所未有的份额
②电影的诞生是技术介入艺术的里程碑事件
③技术始终是文化生产的组成部分
④尽管如此,技术从未扮演艺术的主角
⑤庄子、杜甫、苏东坡、《窦娥冤》《红楼梦》,这些经典令人敬重的原因是其深刻的思想和洞察力,而不是其书写于竹筒,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⑥从青铜铸鼎、笔墨纸砚到瓦舍勾栏的兴盛、印刷时代的降临,艺术符号的制作及其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⑥②①
B:⑥⑤④②①③
C:③⑥④⑤②①
D:⑥④⑤③②①
正确答案:C
解析:④以“尽管如此”开头,引出“技术从未扮演艺术的主角”的观点。与④呼应,其前句应论述技术对艺术很重要,⑥与此相符,⑥应在④之前,排除A。
⑤强调经典令人敬重是因为其思想和洞察力,不是因为技术,这是对④的举例论证,⑤应紧跟在④之后,不应置于④之前,排除B。
⑥以“从……到……”举例说明艺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是对③中“技术始终是文化生产的组成部分”的进一步阐述,⑥应紧跟在③之后,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9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6、【言语理解】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 ”的星球。它有着一道道的“防线”。尽管这些“防线”,是天然的,但都像人为安排的那样 。靠着这些铜墙铁壁般的天然 ,地球才能抵挡多样的天外袭击, 着地球上的生命。
A:设防 巧妙 屏障 保护
B:防卫 巧妙 屏障 保证
C:防卫 奇妙 障碍 保证
D:设防 奇妙 障碍 保护
正确答案:A
解析:
【答案】A。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突破。由句意可知,“障碍”与“靠着”、“天然”都不搭配,故可排除C、D。再看最后一空。“保护生命”为习惯搭配,而“保证”不能用于修饰“生命”。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
7、【言语理解】黄河自1972年首次在山东省利津县断流,到1996年累计断流已达57次共682天。今年以来已经断流10次之多!往常断流多在5、6月份,而今年则于2月7日开始,首次断流为15天;1995年全年为122天,1996年全年为136天。1994年断流河段到达河南开封附近的陈桥,长达683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87%,断流使下游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郑州市以下780公里河床,每年增高近10厘米。入海口鱼类减少,沙化、盐碱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造成工农业损失约268亿元。
这段话最主要的意思是说:
A:自1972年以来,黄河山东段开始断流,以后日趋严重,经济损失大
B:自1994年以来,黄河断流河段占下游河段总长的87%,经济损失严重
C:自1972年以来,黄河断流现象日趋严重,已造成数百亿元的损失
D:自1972年以来,黄河断流严重,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段材料在结尾处强调的是工农业的损失达到268亿元,并没有说已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发展,D项扩大了概念,排除。A项只说山东段断流,不全面。B项强调断流段所占比重,表述片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这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思想的创造需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对抗俗世的气概与意志,所以“________”并非思想家的缺陷,也绝非衡量思想之深度、广度乃至力度的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危言耸听
B:虚张声势
C:夸夸其谈
D:豪言壮语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句中“启蒙”思想家的特点是“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换而言之,即常出惊人之语。“危言耸听”指故意说惊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害怕。“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别人。“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豪言壮语”指豪迈雄壮而充满英雄气概的语言。根据词义可知,四个选项中“危言耸听”填入最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9、【言语理解】
不同性质的书放在一起读,能起到对比和转换视角的作用。工作中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休闲时看其他领域的书,________。许多老一辈科学家,闲暇时喜欢吟诗作赋,这并非________,而是有益的精神调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弛有度 自命不凡
B: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C:
一举两得 三心二意
D:
劳逸结合 不务正业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由“不同性质的书放在一起读,能起到对比和转换视角的作用。工作中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休闲时看其他领域的书”可知,文意为工作和休闲时看不同的书可以相互作用,转换视角。“张弛有度”指松紧有度,收放自如。在不同的情况下读不同的书不能体现松紧有度,排除A。“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文段强调的是互相作用,而不是有两种收获,排除C。“劳逸结合”指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文段没有体现休息,排除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其填入与“科学家”对应恰当,且能与“有益的精神调节”构成相反相对关系。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10、【言语理解】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事功方面,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绝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能够成为大哲学家,并不是因为德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历史上有些人实在配称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有的人原很不行,可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历朝开国皇帝是最成功的人
B: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
C:康德比希特勒更成功
D:学问的成就主要靠个人努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生的三种成功:学问、事功、道德。然后举了刘邦、希特勒的例子说明有些人的成功依靠的是对手的不行。最后得出观点,很多时候成败不完全在于实力,也在于对手、运气等。由此可知,事功与他人有关,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受当时的对手、世事、境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纳为靠命运的成分大些。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说法有误,无法从文段得出。C、D两项均为文段的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