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44

发布时间:2023-05-30 9:4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含有贬义的“沉溺”、“沉沦”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B两项;“沉陷”指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显然词义不符合语境,可排除C项;“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符合“他……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的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_________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_________,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_________,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筚门闺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把……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描述以贾府为代表的富贵人家的情形。“筚门闺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旧指穷人的住处。“兰艾同焚”指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桑枢瓮牖”指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三词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和“雕梁画栋”相互呼应,符合文意。“一衣一带”与“一屋一室”“一餐一饮”对应,和“雀衣彩绣”相照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3、【言语理解】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C: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D: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海水淡化的必要性:第一句说明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二句提出海水淡化是目前水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第二部分阐述海水淡化的可行性:通过技术的进步、成本降低等得出海水淡化最终可大规模推广的结论。故文段强调的是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可行性中的一部分内容。C项是必要性中的一部分内容。D项表述过于笼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4、【言语理解】“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政治家是思想家的奴隶

B:狂人执政受学理的影响较小

C:既得利益的势力易被夸大

D: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论点——思想力量之大,出人意料。然后以许多实行者和狂人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思想的影响力。最后以“我很确信”点题,说明思想之侵蚀力远大于既得利益之势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思想的影响力大,即D。
A、C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B项与文意相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5、【言语理解】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实际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B: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C:沙尘暴这种天气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与人类活动无关

D:沙尘暴就是在人类因素的干扰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对特定概念的解释,需首先抓住该概念的本质属性。沙尘暴的本质是一种天气现象。四个选项中体现了这一点的只有B,再对比可知B项表述与文段内容相符合,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6、【言语理解】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苏州曾经的辉煌以及明末清初以后士绅观念的影响,然后由“正因如此”阐明了士绅观念与近代苏州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士绅观念”和“早期现代化”应是文段的两个关键信息。对此概括最全面的为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言语理解】公开公平公正应体现为制度安排,但领导干部是否出以公心,仍是关键所在。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至少,这个“例外”应被多数人所认可,并有据可依。有公心,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绝不藏着掖着。对所有询问,给出合乎实际、合情合理的解释。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阅读上面文字,以下不属于“有公心”的一项是(       )。

A:有公心,就不怕把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

B: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

C:有公心,就不会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

D:有公心,就会坚持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原文可知,能“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的是“所有应披露的信息”,而不是“所有信息”,A项错误。
由文段“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可知,B项符合。
由“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可知,C项符合。
由“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可推出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2题

8、【言语理解】史学研究如果离开了哲学的________,不关注重大的历史事变和基本的理论问题,以烦琐考辨取代理论思维,以堆砌资料为________,以叠床架屋为________,拾芝麻以为玑珠,袭陈言而自诩多闻,见枯木以为树林,________,见小遗大,就注定要湮没在史料的汪洋之中,堕落为服务故纸堆的陈腐工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引 多 强 一孔见天

B:引导 广 美 窥斑见豹

C:指导 博 精 以偏概全

D:指点 全 妙 以管窥天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指点”有指示、点明之意,多用于人与之间,用于此处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是对“堆砌资料”的总结,应强调多,排除B。“博”与“多”相比,多了一层褒义,与文段的反语语境相对应,用“博”更恰当。
第三空,“叠床架屋”意为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与之对应,“精”最恰当。
第四空,“以偏概全”是对“见枯木以为树林”的评价。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9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9、【言语理解】思维改变行为,观念________命运,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新时代改革的全面深化仍然需要更为________的思想解放。这是因为,相比于不断发展的实践,理论本身总有相对的滞后性,特别是某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与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________,仍可能作为一种无意识与潜意识支配着人们的头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左右 深沉 司空见惯

B:造就 深刻 积重难返

C:决定 深入 根深蒂固

D:抉择 深邃 坚不可摧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对应前句的“思维改变行为”,此处强调的是观念对命运的深刻影响。“抉择”指挑选、选择。与句意无关,排除D。第二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的“深化”对应,表达思想解放也要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加深。“深沉”多用于描写声音低沉或感情内敛,不能用于描述“思想解放”程度的加深,排除A。第三空,“积重难返”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多用于风俗习惯,与思想观念搭配不当,排除B。“根深蒂固的观念”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10、【言语理解】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过去20年中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说明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紧张。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A项脱离了美国单纯谈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状况,可首先排除。D项是对美国补贴法案的一个评价,从美国的立场看这个补贴使得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未必是不合时宜的,故可排除。B、C项相比,B项只点明了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的地位,未突出其《新能源法案》对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如C项贴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