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它( )也会回家来看看,走时眼睛里会( )出些许的留恋与不舍。
A:偶然 透露
B:偶尔 透露
C:偶然 流露
D:偶尔 流露
正确答案:D
解析: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间或;很少出现;不是经常的。透露一般表示消息或秘密等的显露。流露一般是感情的显露。根据句意,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员工家庭福利政策的长期缺失,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成本降低、产量提高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对员工而言,抛弃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显然不是合理的职业规划。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家庭福利政策的匮乏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权利不平衡的状态。经济产出流入公司利润的份额在飙升,而员工的薪酬却停滞不前,这必然会导致美国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个人职业规划和现状之间的矛盾
B:指出美国企业和员工权利不对等的问题
C:揭示美国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
D:强调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缺失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美国员工家庭福利政策长期缺失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但对员工有不利影响;接着援引经济学家的观点说明这一政策的缺失反映了美国经济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权利的不平衡状态;最后强调这种状态(企业获利、员工利益受损)的持续必然会导致美国的人才流失。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美国员工家庭福利政策长期缺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即D。A、B、C三项均未体现“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缺失”这一论述主题,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9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4题
3、【言语理解】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自我追求,也是老百姓的________希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切
B:急切
C:殷切
D:恳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习惯搭配。“深切”常与怀念、关注、哀悼等词语搭配。“急切”常与心情搭配。“殷切”常与希望、嘱托、关怀等词语搭配。“恳切”常与言辞、态度等搭配。A、B、D三项均与“希望”搭配不当,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题
4、【言语理解】下列每组前后两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现在他思想很
B:最近超市的买卖
C:你的
D:月色便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进步”在前一句是形容词作谓语,在后一句是名词作宾语。C项“辛苦”在前一句是名词,在后一句是动词。D项“朦胧”在前一句是动词,在后一句是形容词。B项“火”在两句中都为谓语,表火热、火爆,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5、【言语理解】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
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
A: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
B: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
C: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
D: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可知,雾和霾虽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本质却是不同的,A项不能由材料推出。
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可知,B项正确。
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可知,C、D两项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6、【言语理解】明星天价片酬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拍一部电影、出演一部电视剧动辄千万的酬劳一再受公众质疑和________。片酬虚高和漫天要价等不良现象,水涨船高式地搅乱着整个行业秩序。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光鲜的生活本就在聚光灯下,天价片酬以及由此带来的奢华生活不仅令公众________,也有损整个社会的公平感和获得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批评 不齿
B:揶揄 反感
C:诟病 侧目
D:审视 惊心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质疑”意思相近且程度相当。“揶揄”指嘲笑,讽刺;“审视”指仔细地看。二者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D。“批评”“诟病”能与“质疑”构成并列,备选。
第二空,“不齿”指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侧目”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文段说的是公众对于明星的天价片酬和社生活的反感,“侧目”填入符合此意,“不齿”语义程度过重,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我们白家祖辈( )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②几家上市公司的倒闭,引发了股市的大幅( );证监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A:流传 振荡
B:流传 震荡
C:留传 震荡
D:留传 振荡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中,家族传下来的应用“留传”。“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根据②句句意应选“震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态问题只有通过不断重建天人之间的统一才能解决,仅仅赞美自然的原初形态,一味讴歌、缅怀天人之间的原始统一,只能得到某种抽象、空泛的满足,而无法真正解决生态的问题。生态的危机因人而起,也只有通过人自己的合理活动来克服。单纯地由于人的作用导致生态困境而拒斥人的活动,无异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小失大
B:因噎废食
C:等因奉此
D:因循守旧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单纯地由于人的作用导致生态困境而拒斥人的活动,无异于……”可知,填入词语是对这种得不偿失行为的总结。“因小失大”指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并无利益大小的比较,排除A。“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符合文意。“等因奉此”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句意不符,错误。“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与句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是:
A: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村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C:近期,福州和厦门的部分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了。
D:两个朋友送的小福娃使他非常高兴。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大家对……感到非常气愤”可以指“村长带头偷运木料”,也可以指“护林员揭发村长”。C项可以理解为“福州”和“厦门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福州和厦门”这两个城市的部分地区。D项中的“两个”可以指“两个朋友”也可以指“两个小福娃”。B项没有歧义,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所有燃烧燃料的飞机都会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水蒸气经常凝结在烟尘颗粒上,并冻结形成卷云。后者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可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云既能起到降温作用,也能起到增温作用。它们将一些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挡了地球表面辐射的一些热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都有净变暖效应。科学家利用一种大气计算机模型,估算了飞机尾迹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变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发的变暖程度。最终结论是,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未来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将日益显著
B:积极应对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刻不容缓
C: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会产生较强的变暖效应
D:需研发新的替代燃料以减轻飞机尾迹升温效应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燃料飞机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会形成卷云,然后说明卷云和飞机尾迹的净变暖效应;最后指出科学家利用大气计算机模型进行估算得出结论,即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日益显著。总结词“最终结论”表明尾句为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A项对其概括准确,当选。B项过度引申,文段只提及飞机尾迹增暖效应未来将日益显著这一现象,并未强调对其的积极应对,排除。C项脱离主题,文段主要说明“飞机尾迹增暖效应”而非“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排除。D项无中生有,“研发新的替代燃料”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