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社会自组织就是指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民间组织形式存在,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社会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社会自组织的是:
A:每周六晚上,某市政公园广场上都有年轻人在跳街舞
B:一群学生通过QQ群认识,每周末一起参加敬老活动
C:某市软件企业定期组织企业家联谊,进行业务交流
D:一群年轻人建立动物收容所,收养各种被遗弃的宠物
正确答案:A
解析:社会自组织的定义要点:①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②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民间组织形式存在;③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
A项,年轻人在广场上跳街舞不是以民间组织形式出现,不符合要点②。
B项,学生通过QQ群认识,体现了自发成立,一起参加体现了以民间组织形式存在,每周末体现了从无序走向有序,符合定义。
C项,联谊会属于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业务交流体现了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定期组织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符合定义。
D项,动物收容所是年轻人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收养被遗弃的宠物体现了自主发展、自行运作,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2、【判断推理】货币:价值
A:文字:语言
B:心脏:生命
C:情感:玫瑰
D:笑脸:幸福
正确答案:D
解析:货币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A项,语言可以通过文字记录,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心脏跳动表示有生命活动,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玫瑰象征着爱情,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笑脸是幸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3、【判断推理】雨鞋:雨伞:雨衣
A:铅笔:钢笔:中性笔
B:长春:吉林:辽宁
C:报纸:杂志:新闻
D:乡试:殿试:举人
正确答案:A
解析:雨鞋、雨伞、雨衣都是雨具,为并列关系。
A项,铅笔、钢笔、中性笔都是笔,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吉林和辽宁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报纸和杂志为并列关系,新闻是报纸、杂志的内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乡试和殿试为并列关系,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快闪行动是指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它是都市时尚文化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快闪行动的是:
A:某运送桔子的大货车侧翻,得到短信通知,某村上百名村民集体哄抢了十分钟后突然散去
B:在圣诞节晚上八点,小王请来50位自己的朋友,来到女友楼下表白,集体大喊10声“我爱涵涵”,然后突然消失
C:在某广场上,上百号人按约穿上黑色西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转眼全部离去
D:2014年2月14日中午,在某单位食堂吃饭的一群同事,突然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
正确答案:C
解析:快闪行动的定义要点:①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②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③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A项,村民哄抢桔子属于违法行为,不符合要点③。
B项,小王找来的都是自己的朋友,并非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上百号人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同一时刻出现,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后散去,符合定义。
D项,一群同事突然集体跳舞,然后四散离开,并未体现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且同事也不是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72题
5、【判断推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A: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B: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正确答案:D
解析:因“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两者是因果关系。
A项,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的组成部分,两者并非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招之即来和挥之即去是并列关系,两者并非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种瓜得瓜和种豆得豆是并列关系,两者并非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因“前人栽树”而“后人乘凉”,两者是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6、【判断推理】甲、乙、丙都准备开始锻炼身体,他们可以选择徒步、跳绳和打乒乓球三种方式,已知:
(1)甲不喜欢徒步,如果有乙结伴,他就选择打乒乓球;
(2)乙不在意方式,如果跳绳比徒步效果好,他就选择跳绳;
(3)丙不在意距离,除非预报室外有雾霾,否则选择徒步;
(4)乙、丙两家是邻居,如果休息时间一致,他们将结伴徒步。
如果要满足上述要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和丙跳绳,则室外有雾霾
B:如果三人都徒步,则徒步要比跳绳效果好
C:如果三人都不徒步,则乙和丙的休息时间一定不一致
D:如果乙没有选择徒步和跳绳,则他肯定选择和甲一起打乒乓球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可整理为:(1)甲不喜欢徒步,甲、乙结伴⇒甲打乒乓球;(2)跳绳比徒步效果好⇒乙跳绳;(3)丙不徒步⇒预报室外有雾霾;(4)乙、丙休息时间一致⇒乙、丙结伴徒步。
A项,甲、丙跳绳⇒室外有雾霾,题干未涉及甲、丙跳绳的情况,无法从题干中推出,排除。
B项,甲、乙、丙徒步⇒徒步比跳绳效果好,题干未指出每人只能选择一种锻炼方式,乙是否跳绳无法得知,即无法得知徒步和跳绳谁的效果好,排除。
C项,甲、乙、丙不徒步⇒乙、丙休息时间不一致,甲、乙、丙不徒步说明乙、丙没有结伴徒步,否定了(4)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能够从题干中推出,保留。
D项,乙不徒步也不跳绳⇒甲、乙结伴打乒乓球,乙不选择徒步和跳绳,则乙选择打乒乓球,但是否和甲一起,无法从题干中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4题
7、【判断推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B: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C: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D:无风不起浪
正确答案:D
解析:“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要条件。
A项,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己莫为”是“人不知”的必要条件,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风”是“起浪”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世界卫生组织迄今为止发布的首份预测自杀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万人自杀,自杀是2012年全球30岁至49岁人群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当年全球15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许多自杀行为都与某种形式的关系中断有关——一些人得不到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护理,甚至与整个社会脱节。
据此,可以推出:
A:人际关系对预防自杀至关重要
B:花更多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可预防自杀
C: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更容易选择自杀
D:自杀是全球青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题干中说许多自杀行为都与某种形式的关系中断有关,说明某种形式的关系中断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因此人际关系对预防自杀至关重要,该项正确。
B项,社交媒体的作用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
C项,题干中说一些自杀的人是因为得不到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护理,并未明确这些人罹患精神疾病,该项无法推出。
D项,题干中说“自杀是2012年全球15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该项并未明确时间阶段,且青年的范围过大,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语音融合,指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的现象。
下列属于语音融合的是:
A:楼先生移居海外多年,很少使用中文,更不用说家乡话了。一次晚宴上遇到了一个老乡,一句“烂糊糊”勾起了差不多早已忘光的乡音,两人用家乡话整整聊了一夜
B:老张夫妇结婚十多年了,家里的饮食习惯已经分不清南北,就连张先生的东北腔也几乎失去了原先的味道,妻子的广东话听起来也变得怪怪的,女儿经常取笑他们是真正的“夫唱妇随”
C:朱女士的汉语口语课深受留学生喜爱,不仅发音标准、语调柔美,还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小段子。不到半年时间,大多数学员都能学着她的腔调进行日常会话
D:小黄来到南方某海滨小城工作后,每天坚持收看当地的方言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半年之后,她的语调、语气、用词,听起来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
正确答案:B
解析:语音融合的定义要点:①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②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
A项,楼先生因一句家乡话勾起了乡音,就开始用家乡话聊了一夜,没有逐渐变化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B项,老张夫妇两人十多年的相处中,因对方不自觉的交流使得家乡话逐渐失去原来的味道,符合定义。
C项,学员们因为喜爱朱女士的口音,有意学习进行日常对话,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黄是有意识地模仿播音员的发音,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常有这样的患儿,在外感高热消退后,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热,检查相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均正常,患儿没有明显的不适,精神状况良好,西药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另有一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持续高热1-2个月不退,西医诊断原因不明而难以治疗。因此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小儿持续发热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B:西药对小儿持续发热很有作用
C:中医治疗小儿持续发热效果较好
D:中医治疗小儿持续发热有秘方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指出西药对小儿持续发烧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B项错误;A项扩大了范围,文中只是说西药没有特效疗法,所以A项也错误;D项中的秘方在文中也没有提到;由文中最后一句“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可知中医在治疗小儿持续发热中效果较好,C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