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社区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向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养老方式。
下列属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是:
A:自从去年住进街道办的托老所后,文大爷整整胖了5斤。那里不光生活很舒心,而且还有周边社区的20多位老人做伴,连过年他都有点舍不得回家
B:某社区联合一家养老企业推出适老化改造项目:针对老人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合理调整家里卧室、阳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生活设施。仅去年就完成了600多户家庭的改造工作
C:退休多年的周婆婆每天上午都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跟着专业老师学习民族舞,下午又到那里当义工,傍晚才回家。中心也会定期派专职人员上门为她进行体检及其他服务
D:南方某养老社区通过“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为准备在该社区过冬的“候鸟老人”提供网上预定租住房源以及接送服务,全程安排旅居、娱乐、社交生活
正确答案:C
解析:社区居家养老的定义要点:①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②向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③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A项,文大爷住在了托老所,不符合要点①。
B项,社区与养老企业推出适老化改造项目,没有体现解决老人困难,不符合要点③。
C项,周婆婆白天去社区学习、当义工,晚上回家,家庭与社区相结合,有专人为她进行体检等专业化服务,帮她解决实际困难,符合要点①②③。
D项,养老社区为该社区的“候鸟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没有以家庭为核心,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1题
2、【判断推理】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农超对接的作用?
A: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B: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C: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D: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
正确答案:C
解析:农超对接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价格,农户直接向超市、菜市场、便民店直供农产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销售渠道。因此A、B、D三项均属于农超对接的作用。但农超对接并不会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C项不是其作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3、【判断推理】老张:“你在这摆摊属于占道经营。”
小王:“这是中心北路又不是中山北道,我占什么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方式最相似?
A:甲:“你这种执法行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乙:“我严格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甲:“你成天打游戏是在虚度年华。” 乙:“我只有在游戏中才觉得年华没有虚度。”
C:甲:“你工作时间不能抽烟。” 乙:“我抽烟时从不工作。”
D:甲:“你这种说法是栽赃陷害。” 乙:“你这种说法是血口喷人。”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老张说的“占道经营”中的“道”指的是实际的道路,小王说的“道”指的是道路的名称。属于偷换概念。
A项,乙只是对自己的执法行为做出了解释,以此来反驳甲的说法。这里并未涉及偷换概念,与题干不一致。
B项,甲、乙二人对打游戏是否虚度年华的理解不同,甲认为打游戏虚度年华,乙的想法则相反。这里并未涉及偷换概念,与题干不一致。
C项,甲说的“工作时间”指的是上班期间,乙则将其说成“进行工作的时间”。属于偷换概念,与题干一致。
D项,甲、乙二人都在指责对方冤枉自己。这里并未涉及偷换概念,与题干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4题
4、【判断推理】人体在37℃左右的时候,能够使用最小的动力来维持身体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在37℃时通过获取少量的能量,能够达到最大的行动力。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37℃一直被当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然而日前一项研究却揭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的体温越来越低了,约每10年下降0.03℃。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现代生活方式降低了人类劳动强度,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
B:现代医学的进步降低了人类患病频次,炎症反应逐渐减少
C:温度计制造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测量数据变得越来越精细
D: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温上升,迫使人类自降体温对抗炎热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过去的一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的体温越来越低了,约每10年下降0.03℃。
A项,指出现代生活方式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而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因此新陈代谢率下降,会使得人类的正常体温降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炎症反应减少,而炎症反应会使人体温度上升,因此炎症反应减少,会使得人类的正常体温降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温度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测量数据越来越精细,但是测量数据变得精细,并不代表着测量的数据会逐渐降低,不能说明人类体温的变化情况,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温室效应迫使人类降低体温来对抗炎热,因此人类的正常体温越来越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5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
5、【判断推理】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
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
钱说:“周不去。”
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
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
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
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赵
B:钱
C:周
D:李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于“p或q”的矛盾命题是“非p且非q”,因此赵和周的话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由于“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因此孙和李的话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两个人说对了”,可知钱的话必然为假,则周去。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4题
6、【判断推理】信息仿生是指利用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内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研制具有类似生物系统功能的技术系统。
以下属于信息仿生的是:
A:潜水艇模仿鱼类
B:迷彩服
C:蛛丝
D:电子蛙眼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息仿生的定义要点:①利用生物体;②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③研制具有类似生物系统功能的技术系统。
A项,模仿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并非模仿生物的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不符合要点②。
B项,模仿的是生物体的外观,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与仿生无关,不符合定义。
D项,电子蛙眼模仿的是蛙眼仅对移动物体产生反应的成像传输原理,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侦探:线索:结论
A:医生:病情:诊断
B:交警:违章:罚单
C:裁缝:针线:衣服
D:学生:复习:成绩
正确答案:A
解析:侦探通过线索得出结论。
A项,医生根据病情做出诊断,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交警根据违章情况开罚单,其中违章是动词,而题干中的线索是名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裁缝用针线缝衣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学生通过复习提高成绩,而非得出成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8、【判断推理】定义:
①实质正义:指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
②形式正义: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具体案件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实现了正义,则非所问。
③校正正义:指涉及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不管谁是伤害者,也不管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处得到补偿。
典型例证:
(1)很多关于打黑扫恶取得重大成果的报道文章在结尾通常会有“大快人心”之类的字眼。
(2)长期以来,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已有的几类人身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因法出多门,相互间差异悬殊。
(3)邓某等人大肆侵吞信用社资金,挥金如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被控职务侵占罪,按最高法定刑期判15年有期徒刑。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不相符
C: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①不相符
D:例证(1)(2)(3)分别与定义③②①不相符
正确答案:A
解析:实质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
形式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
校正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
例证(1),“大快人心”是指坏人受到惩罚感到非常痛快,体现了恶人或恶行得到恶报,符合定义①。
例证(2),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并不涉及上述任何一个定义。
例证(3),侵吞信用社资金而被控职务侵占罪,受到法律严惩,体现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符合定义②。
综上,说法不正确的是A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
9、【判断推理】地铁每节车厢门旁边通常会有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
上述警告标志适用的情况是:
Ⅰ.一些乘客会无故使用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
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
A:只有情况Ⅰ适用
B:只有情况Ⅱ适用
C:情况Ⅰ和Ⅱ都适用
D:情况Ⅰ和Ⅱ都不适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说明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那么此时可以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即说明Ⅰ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拉下开关的,但一些乘客可能会无故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此时将要负法律责任。因此情况Ⅰ和Ⅱ都适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10、【判断推理】有许多美丽的人并不善良,但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是不美丽的。
以下不能从上述论断中推出的是:
A:没有一个不美丽的人是善良的
B:有些美丽的人是善良的
C:有些善良的人不是美丽的
D:有些不善良的人是美丽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许多美丽的人并不善良”等值于“①有些美丽的人是不善良的”;题干中“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是不美丽的”等值于“②所有善良的人都是美丽的”,即“善良的人→美丽”。
A项,“没有一个不美丽的人是善良的”,等值于“所有不美丽的人都不是善良的”,即“不美丽→不善良”,是题干命题②的逆否命题,该项正确。
B项,由题干命题②换位推理可得“有些美丽的人是善良的”,该项正确。
C项,“有些善良的人不是美丽的”与题干命题②是矛盾命题,必然为假,该项错误。
D项,由题干命题①换位推理可得“有些不善良的人是美丽的”,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