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818

发布时间:2023-05-26 6:1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螳螂看到蜈蚣走路,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这么多脚还可以走得这么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50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50只脚。”螳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待在那儿动弹不得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纸上谈兵害人不浅

B:好为人师后患无穷

C:作茧自缚反受其累

D:邯郸学步遗失自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中的寓言说的是,蜈蚣本来凭借本能走路走得很好,但是一旦有意识地按照自己总结的步骤走路,反而不会走了。“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文段中蜈蚣给自己设置规范却无法操作的行为用“作茧自缚”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2、【言语理解】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一项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正确答案:B

解析:“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是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这句诗深切地表达了相思之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4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

4、【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5、【言语理解】对一个领导而言,要想使事业获得成功,必须学会________,就是要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这样才会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________,选择恰当的时机与人选来完成任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 一举两得

B:高屋建瓴 游刃有余

C:审时度势 有的放矢

D:统筹兼顾 全力以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就是”可知,“要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是对第一空的具体阐述。“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审时度势”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统筹兼顾”指统一筹划、全面照顾。根据题干的“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分析,“审时度势”最符合句意。第二空,“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恰与“选择恰当的时机与人选来完成任务”对应。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6、【言语理解】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________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________,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________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证据 错误

B:主观 定律 歪曲

C:特别 学说 荒谬

D:独立 理论 虚假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想法或假说的产生不一定来源于“特别的思想”,排除C
第二空,研究者要想让假说成立,必然寻找或构造相关的资料来证明。而“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不能被随意构造,故排除B。
第三空,“错误”对应的是“正确”。“虚假”对应的是“真实”。假说只有正确与错误两种情况,没有虚假、不真实的问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5题

7、【言语理解】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入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首当其冲

B:罪魁祸首 无懈可击

C:元凶巨恶 钻头觅缝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个空为解题的切入点。通读题干并根据常理分析,网络本身是存在着一定弊病的事物,所以“无懈可击”用在此处不适合,排除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用在此处,词不达意,排除A项;“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显然也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较为形象地表现出了网络的特性、癖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每一类型的法制本身都经历了适应社会发展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
②历史地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因生产力的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
③这种变化或表现为由盛入衰,或表现为弃旧扬新,没有永恒不变的法
④这一阶段的法制在总体上保持旧法体系的同时,不断地“部分质变”,增生着新法的因素,新类型法的因素不断增多
⑤在法的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的“部分质变”贯穿于法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法的前承后继,不断完善
⑥在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的另一种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一个为时漫长的过渡阶段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②⑥④⑤③

D:②⑥①③④⑤

正确答案:B

解析:梳理句子可知,④开头的“这一阶段”指代的应是⑥末尾的“过渡阶段”,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⑥④,排除D。③开头的“这种变化”指的应是①末尾的“动态变化”,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C。④、⑤都提到“部分质变”,且由⑤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可知,⑤是对④的进一步强调,故两句顺序应为④⑤,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9、【言语理解】有句话叫“眼见为实”。当今世界形形色色,如果真要“看见”才“相信”,那真是何等的自我设限。如果所读的都是真材实料,那么,就可以“相信阅读”。这就是为什么阅读“经典”风险低,它已经过时间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出版社以及媒体的名誉那么重要,以及国际上著名的奖项变得具有指针性的功能。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很在乎“机会成本”,为了省事省时,我自己阅读时是相信“品牌”的。另一方面,我们又都难以避免地读到似是而非的信息,有学者称之为“阅读的灾难”。在这一时刻,如果你有定见,就可减少这种迷惑。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阅读?

A:选择经典但不盲从

B:尽量选择获奖作品

C:通过广泛阅读进行筛选

D: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畅销书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阅读“经典”风险低,然后又表明自己阅读时是相信“品牌”的,由此可知,作者赞同“阅读选择经典”。再由最后一句中的“如果你有定见,就可减少这种迷惑”可知,作者认为阅读要有选择性,不应盲从。综合可知,A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一盏灯甚或几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B: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C:一盏灯甚或几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一些寒夜里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D: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一些寒夜里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正确答案:B

解析:“甚或”表递进,联系后文的“微光”可知,前面应是“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由此排除A、C。“一些”修饰的应是“不眠的人”,而非“寒夜”,故“一些”应放在“寒夜”之后、“不眠的人”之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