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摄影:婚纱照
A:镜头:闪光灯
B:三角架:配重袋
C:广告:户外展示
D:新闻记者:采访市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拍婚纱照是一种摄影;做户外展示是一种广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2、【判断推理】
某科学家在一个宇宙科学网站上刊载了一项成果,该成果宣称找到了地球生命来自彗星的“证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声称在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里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在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从而为彗星胚种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科学家的观点?
A:
该科学家是彗星胚种论的狂热支持者,曾宣称SARS和流感来自彗星
B:
发表该成果的网站缺乏可信性,所载论文良莠不齐,有些曾沦为笑柄
C:
该成果根本无法证明该石头是碳质球粒陨石,甚至难以确定其是陨石
D:
该成果配图中被标示成“丝状硅藻”的东西实际上只是硅藻细胞断片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论据:某科学家在一块坠落到斯里兰卡的陨石里找到了微观硅藻化石,该石头有着疏松多孔的结构,密度比在地球上找到的所有东西都低;他推断这是一颗彗星的一部分,并指出在样本中找到的微观硅藻化石与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化石中的微观有机体类似。科学家的观点:地球生命来自彗星。
A项,指出该科学家曾宣称SARS和流感来自彗星,与题干论证无关,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
B项,指出发表该成果的网站缺乏可信性,并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一定是不真实的,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
C项,指出该研究成果难以确定该石头是陨石,说明该石头很可能不是来自彗星,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反驳科学家的观点。
D项,指出该成果配图中被标示成“丝状硅藻”的东西实际上只是硅藻细胞断片,只能说明成果配图的某些标示有错误,但这不代表科学家的观点有误,不能反驳科学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5题
3、【判断推理】薯条:土豆
A:爆米花:玉米
B:蔬菜:粮食
C:沙拉:水果
D:红酒:高粱
正确答案:A
解析:土豆是制作薯条的必需原材料。
A项,玉米是制作爆米花的必需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蔬菜和粮食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水果可以作为制作沙拉的原材料,但不是必需的原材料(如蔬菜沙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红酒的原材料是葡萄,而不是高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
4、【判断推理】若明若暗:雾里看花
A:如火如荼:无声无息
B: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C:如醉如梦:一清二楚
D:如日中天:日薄西山
正确答案:B
解析:若明若暗常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雾里看花常比喻看事情不真切,两者为近义词关系。
A项,如火如荼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无声无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两者不存在近义词关系,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两者为近义词,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如醉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一清二楚形容十分清楚、明白,对事物十分了解。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3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8题
5、【判断推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确答案:D
解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两者之间既有顺承关系又有因果关系。
A项,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意思是在满是古木的森林里,那条小径已经好久没有人走过了!可是深山响起的钟声,又是从何处传来的呢?两者之间没有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意思是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因天寒而迷濛幽深。每句中均蕴涵因果关系,但两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意思是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两句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不具有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徒留悲伤。两者之间既有顺承关系又有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98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94题
6、【判断推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为鸟类祖先是谁争论不休。关于鸟类的起源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恐龙起源说和鳄类姊妹群说三种,其中槽齿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最近争论得比较激烈。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起源的争论,证明鸟真的是恐龙的后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在恐龙家族中,有的恐龙不仅有羽毛,还有翅膀
B:北美发现的原鸟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要早几千万年,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
C: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在恐龙化石里找到了一种黑色素体,这种黑色素体在现在鸟类的羽毛中也有,是恐龙基因的延续
D:有研究认为中华龙鸟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类似,其“羽毛”与真正鸟类的羽毛有所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起源的争论,证明鸟真的是恐龙的后代。
A项,指出有的恐龙有羽毛和翅膀,但恐龙的羽毛、翅膀与鸟的关系并不明确,并不能据此说明鸟是恐龙的后代,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鸟类可能是与恐龙同时出现的,所以鸟可能不是恐龙的后代,一定程度上质疑了题干结论。
C项,指出鸟类的羽毛中存在的一种黑色素体是恐龙基因的延续,说明鸟的确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是恐龙的后代,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中华龙鸟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类似,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
7、【判断推理】
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①家庭主妇小张厨艺娴熟,在切菜的同时,还可以看电视剧。
②教室里小明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时不时还记着笔记。
③安静的课堂忽然闯进来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抬头看向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③涉及不随意注意
B:
②涉及随意后注意
C:
②③涉及随意注意
D:
①涉及随意后注意
正确答案:D
解析:
不随意注意定义的关键信息:没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意志努力。随意注意定义的关键信息: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随意后注意定义的关键信息: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A项,①中小张无论切菜还是看电视剧,均有预定目的,不涉及不随意注意,错误。
B项,②中小明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记笔记,均需要意志努力,不涉及随意后注意,错误。
C项,③中大家不约而同抬头看,并没有体现大家存在预定目的,不涉及随意注意,错误。
D项,①中小张的目的是切菜,由于她的厨艺娴熟,她可以在切菜的同时看电视剧,说明切菜这件事对小张来说不需要意志努力,涉及随意后注意,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0题
8、【判断推理】直接歧视,是指某个行为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对于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来说具有显性的区别对待效果。间接歧视,是指某个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地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造成了区别对待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间接歧视的是:
A:小王是某企业女职工,在一次升为部门经理的考核中,公司最后因为她性格过于柔软而拒绝对其升职
B:某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定期参加体能训练,后来企业女职工坚持不下来,纷纷离职,结果该企业成了著名的“光棍”企业
C:消防队以便于防火为由,禁止消防队员留长发,导致的结果是基本上没有一线女性消防员
D:某企业以员工需要经常加班、对体力要求高为由,明确只招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入职
正确答案:B
解析:间接歧视定义的关键信息: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却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等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区别对待。
A项,小王因为性格过于柔软,而被拒绝升职,是直接的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B项,企业要求所有员工参加体能训练,体现了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但男女之间生理条件的差异导致女职工坚持不下来,纷纷离职,属于对不同性别区别对待。该项符合定义。
C项,消防队严禁一线人员留长发,是职业需要,并且男女都可以留长发,未体现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D项,企业只招募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是直接的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
9、【判断推理】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需要,则不可能被录用。
以上论断是建立在下列哪一项假设的基础上?
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
B: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C: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
D:
面试的唯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断要成立就要求“面试主持者可以知道应聘者的个性是否适合待聘工作的需要”,也即C项所说。A、B、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是论断所需要假设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橙腹草原田鼠实行的是动物世界极为罕见的“一夫一妻制”。研究者首先检测了雌性田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与伏隔核两个区城的“交流”(这两大区域在解剖学上是相连的,伏隔核在大脑的奖励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后让这些雌性田鼠与雄性田鼠见面,在见面过程中持续检测这两个脑区之间的交流强度。他们发现,那些脑区交流强度更高的田鼠,更容易与另一半快速建立起亲密关系。他们由此认为,这两个脑区之间的回路的激活,能够直接影响动物爱意的产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研究者的观点?
A:在首次性行为后,橙腹草原田鼠的两个脑区交流的强度,与性行为后它们拥抱的速度快慢有直接关联
B:既往研究发现,与爱情有关的化学物质,无论是多巴胺还是催产素,或多或少都能激活奖励系统,使人对伴侣产生爱意
C:研究者让雌雄两只田鼠靠近但不能直接接触,给予特定波长的光,激活这条神经通路。次日,相比面对陌生的雄性田鼠,雌性田鼠更愿意与昨日见过的雄性田鼠亲昵
D:和橙腹草原田鼠超过99%的基因相同的山地鼠,即使给它们注入足量催产素(与爱情有关的化学物质),它们也依旧对伴侣过夜即忘,研究发现山地鼠的大脑相应区域缺乏催产素的受体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据:那些脑区交流强度更高的田鼠,更容易与另一半快速建立起亲密关系。研究者的观点:两个脑区之间的回路的激活,能够直接影响动物爱意的产生。
A项,指出田鼠的两个脑区交流的强度与性行为后它们拥抱的速度相关,并未涉及动物爱意的产生,不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B项,指出既往研究发现,与爱情有关的化学物质,都可能使人对伴侣产生爱意,与两个脑区之间的回路的激活无关,不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C项,指出雌性田鼠更愿意与该神经通路激活时见过的雄性田鼠亲昵,补充了论据,说明两个脑区之间的回路的激活会影响动物爱意的产生,可以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D项,指出山地鼠缺乏催产素的受体,对伴侣总是过夜即忘,并未涉及橙腹草原田鼠的两个脑区之间的回路激活,不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