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808

发布时间:2023-05-24 15:17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渗透调节是指干旱、低温、高温、盐渍等多种逆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形成水分胁迫,在水分胁迫下,某些植物体内可主动积累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吸水或保水能力,从而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渗透调节的是:

A: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产生渴觉

B:滨黎属植物遇盐胁迫叶细胞体积增大,吸收更多的水分降低盐分浓度

C:盐胁迫下的翅碱蓬可以吸取外界的盐分并积累在液泡中从而吸收水分

D: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第一响应通过气孔关闭避开低水势减少光能捕获

正确答案:A

解析:渗透调节的主体是某些植物体。
A项,饮水不足主体并非植物体,明显不符合定义。
B、C、D三项,都属于渗透调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要式法律行为是指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要求的形式才能成立的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要式法律行为的是:

A:甲与乙协议离婚 

B:

老王到移动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 

C:

保险公司赠与老李人身保险合同一份 

D:

小王向同事借款1000元

正确答案:D

解析:要式法律行为的定义要点是:按照法律要求的形式才能成立。A项协议离婚,B项办理宽带业务,C项赠与人身保险合同,都符合该要点。D项借款1000元并不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的形式,不符合要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生活中的浪费,不管是时间的浪费还是物质财富的浪费,都意味着某种东西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价值,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全部或部分做了无用功。因此,从本质上说,浪费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它仅仅是一种应该被彻底改变的生活陋习。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生活中的浪费无处不在,但改变浪费陋习却很难

B:“舌尖上的中国”不应该出现“舌尖上的浪费”

C:只有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了,才有可能出现浪费现象

D:如果我们的部分劳动打了水漂,就意味着存在浪费现象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题干并未提及“浪费无所不在”和“改变陋习很难”等内容,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B项,由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浪费是应该被彻底改变的生活陋习,该项说法正确。
C项,由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浪费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该项说法错误。
D项,由题干第一句话可知,浪费意味着劳动和创造全部或部分做了无用功,其推理关系为“浪费→劳动和创造全部或部分做了无用功”,该项通过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是无效的推理,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

4、【判断推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

A: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B:小王小时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人生的持续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D: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正确答案:B

解析:定义的要点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A、C、D三项均符合该定义,B项的小王只是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并没有对后代产生影响,不符合该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可分为描述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两种。描述性规范表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的,它简单地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指令性规范详细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人们必须做的,以及什么是被人们赞同或者是反对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描述性规范的是:

A:节约用水标语

B:实验室守则

C:安全生产标准

D:人生规划

正确答案:A

解析:描述性规范的定义要点:①群体规范的一种;②简单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效和适合的。
A项,节约用水标语,是对节约用水的一种倡议,是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属于描述性规范。
B项,实验室守则,是详细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人们必须做的,以及反对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指令性规范。
C项,安全生产标准,是详细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人们必须做的,以及反对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指令性规范。
D项,人生规划,并不是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不属于群体规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8题

6、【判断推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的是:

A:王某趁张某不备,抢走其价值10000元的背包

B:洪某在火车上将安眠药注入饮料罐让张某喝下,趁其昏睡盗走其现金10000元

C:李某夜晚入户盗窃,取走张某衣服中的5000元现金。张某被惊醒,李某持刀威胁张某后携财物逃走

D:张某欠刘某5000元不还,刘某将张某骗至家中,威逼张某交出其银行卡并说出密码,刘某到银行取走10000元后,将张某放回

正确答案:A

解析:抢劫罪的定义要点:①目的:非法占有;②手段: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办法;③结果:强行获取公私财物。
A项,乘人不备抢走背包,并未对他人的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不符合要点②。
B项,将安眠药注入饮料罐让张某喝下,是对其人身采取其他办法使其昏睡,符合要点②;盗走现金10000元,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C项,持刀威胁张某,是对其人身采取暴力威胁,符合要点②;将张某衣服中的5000元现金取走,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D项,威逼张某交出银行卡并说出密码,是对其人身采取暴力威胁,符合要点②;取走张某银行卡上的10000元,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7题

7、【判断推理】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多次打骂妻子,不给治病,这就是虐待行为:如果是虐待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如果是犯罪行为,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张三多次打骂妻子,不给妻子治病。
由此可以推出:

A:张三不打骂妻子,给其治病就是好丈夫

B:张三没有虐待行为就没有犯罪

C:张三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D:张三的行为属于虐待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条件等值于:多次打骂妻子,不给治病→虐待行为→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A项,是否是好丈夫由题干无法推出。
B项,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不能推出。
C项,由题干能推出的是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不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D项,可由题干直接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8、【判断推理】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于非商业性目的而购买的实物性商品,它不包含维持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旅游商品的是:

A:小王在尼泊尔买了100个手链、200条围巾准备放到自己在北京经营的店铺里销售

B:到欧洲出差的张小姐利用闲暇时间在英国某古董商店购买了一套精美茶具

C:某夫妇为了国庆假期的海南五日游到超市购买了一瓶防晒霜和两副墨镜

D:李女士在泰国旅游时从小商贩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当地美食娱乐方面的信息

正确答案:B

解析:旅游商品的定义要点:①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于非商业性目的而购买的;②它不包含维持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A项,小王购买的手链和围巾准备放在自己的店铺里出售,说明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购买的,不符合要点①。
B项,精美的古董茶具属于实物性商品,不是必需的生活用品,且张小姐是出于非商业性目的而购买的,符合定义。
C项,一瓶防晒霜和两副墨镜不是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不符合要点①。
D项,美食娱乐方面的信息属于非实物性商品,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9、【判断推理】教育均衡,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实施教育均衡的行为是:

A:某市教育局规定,市郊与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实行常态化的轮流调岗

B:某校要求,所有老师每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否则,下一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学校将不予以聘任

C:某市决定,不再实行经费拨付的“扶优扶强”政策,而是对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倾斜,力争三年内使本市所有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基本平衡

D:某市发文通知,从本学期起,取消重点中小学差别,所有学生就近入学

正确答案:B

解析:教育均衡的定义要点:①通过法律法规;②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A项,教育局规定教师实行常态化的轮流调岗,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B项,学校要求老师发表论文是对老师的规定,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教育均衡。
C项,某市通过政策调整力争使本市所有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基本平衡,符合定义要点。
D项,取消重点中小学差别,所有学生就近入学,属于实施教育均衡的行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10、【判断推理】性格:外向:内向

A:品格:谦虚:骄傲

B:股票:熊市:牛市

C:心情:卑微:诚恳

D:善良:险恶:美德

正确答案:A

解析:人的性格有外向和内向,内向和外向为形容词,都可以修饰性格这一名词;人的品格有谦虚和骄傲,谦虚和骄傲是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品格这一名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