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提高该行为的成本,从而促使损害行为的主体减少带来外部不经济性的行为,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补偿的是:
A: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人通常会被执勤人员拦住并罚款
B:为避免有人随意游牧,管理部门规定,一旦有人违反则向其工作单位通报
C:某政府用大型客运公司缴纳的各项税款和费用,修缮路况堪忧的国道
D:为修复因游人过多对景区内绿色植被的破坏,某地风景旅游区提高了门票价格
正确答案:A
解析:生态补偿定义的关键信息: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A项,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进行罚款,属于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并保护了公关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定义。
B项,向其工作单位通报未体现出收费的行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使用各项税款和费用修缮国道,未体现出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提高门票价格,不属于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76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68题
2、【判断推理】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同学暗中捐款相助。小段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五位同学,分别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
(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
(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
(4)甲和乙都没有捐;
(5)丙和丁都没有捐。
实际上,这五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
A:丙捐了
B:丁捐了
C:甲捐了
D:乙捐了
正确答案:D
解析:(1)和(4)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是假的”可知,(2)(3)(5)都为真。由(5)为真可知丙和丁没有捐,即否定了(2)和(3)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甲没捐而乙捐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9题
3、【判断推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连续消费某商品的过程中,随着消费数量提高而逐渐降低对商品评价的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是:
A:王某连续购入了3栋房屋,后两栋房屋价格逐渐下降
B:
张某连续吃了12个包子,吃第13个包子时,不仅不觉得饥饿,反而觉得恶心
C:
某企业发行了新一批企业债券,使得该企业所有债券的市场收益率出现下降的态势
D:
微波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属于昂贵的厨房设备,现在变得便宜而普及
正确答案:B
解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定义要点是:①连续消费过程中,②随着消费数量的提高而降低对商品评价。A项价格下降不符合②,C项不符合①、②,D项不符合要点①。B项符合要点①、②,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 ) 对于 暗中 相当于 要挟 对于 ( )
A:侦查 强迫
B:偷袭 武力
C:帮忙 抗争
D:公开 协助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暗中侦查,要挟和强迫是近义词,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暗中偷袭,武力要挟,均为偏正结构短语,前后关系一致,保留。
C项,暗中帮忙,受到要挟后可能会抗争,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公开和暗中是反义词,协助和要挟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5、【判断推理】水至清则无鱼
A:名不正言不顺
B:胜不骄败不馁
C:食不言寝不语
D:高不成低不就
正确答案:A
解析:“水至清则无鱼”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水至清”是“无鱼”的充分条件。
A项,“名不正言不顺”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名不正”是“言不顺”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胜不骄”和“败不馁”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食不言”和“寝不语”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高不成”和“低不就”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威客是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威客或威客模式的网站是:
A:某网站提供近三十年的学术论文的检索,但如果要全文下载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B:赵教授是医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知名专家,为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他在互联网上创建了个人网页,为心脑血管患者提供免费专业咨询,另一方面也使赵教授所在的医院提高了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求医
C:某大型家电生产企业开办了自己的网站,消费者在使用该企业所生产的家电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在网上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该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D:近年来,有这样一种网站在互联网上悄然兴起,任务发布者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任务,并将任务奖金全额预付给该网站,任务吸引众多的网友参与任务,而网站将部分奖金支付给任务完成得最好的一位参与者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中网站只能提供学术论文的检索和下载,而不是论文所有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收益;B项中赵教授虽然通过互联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但是免费的,没有从中获得实际收益,不符合定义;C项没有通过互联网解决实际问题,不符合定义;D项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并获得了报酬,符合威客模式的定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某所高中调查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发现在象棋社社员中,只要是高二(3)班学生,则其一定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象棋社社员,且甲是篮球队队员,则甲是高二(3)班学生
B:乙是高二(3)班学生,且乙是篮球队队员,则乙是象棋社社员
C:丙是象棋社社员,且丙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
D:丁不是象棋社社员,且丁也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丁不是高二(3)班学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方式:象棋社社员且高二(3)班学生→校篮球队的队员。
A项,甲是篮球队队员,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B项,乙是篮球队队员,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C项,丙不是篮球队队员,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即丙不是象棋社社员或不是高二(3)班学生,根据丙是象棋社社员,可知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可以推出。
D项,丁不是篮球队队员,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即丁不是象棋社社员或不是高二(3)班学生,根据丁不是象棋社社员,推不出丁不是高二(3)班学生,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8、【判断推理】行政越权:是指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超越法定的权限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行为。行政越权具体包括:(1)无权限;(2)层级越权;(3)事物越权;(4)地域越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构成行政越权的行为是:
A:某省省长办公室批准在某区征地建设省级重点中学小区
B:公安机关对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进行立案审查并开展相应的调查
C:为保证新年物品供应,某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并制定了新的猪肉市场价格
D:为挽回自然灾害损失,某地政府办公室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50斤蔬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属于(2)层级越权,某区的征地建设不应该由省长办公室来批准;C项价格主管部门不能制定猪肉市场价格,只能对价格进行监管,属于(1)无权限;D项明显属于(1)无权限。只有B项公安机关有刑事侦查权,因此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在某次选举过程中,一位候选人被揭露出篡改个人简历,这导致一些选民对他的个人诚信度产生质疑。但该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仍节节上升,甚至已远远超过其他候选人。
以下情况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现象的是( )。
①该候选人在工作中较强的执行能力博得了许多选民的支持
②大多数候选人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简历自我美化的情况
③个人以往的错误不代表他今后的工作表现
④该候选人以往的民意支持率一向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在于:一位候选人因为篡改个人简历导致个人诚信度受到一些选民质疑,但是民意支持率依然不断上升。
①说明候选人较强的执行能力使得其民意支持率上升,可以解释。
②说明其他候选人也存在篡改简历的问题,故篡改简历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不会影响其民意支持率,可以解释。
③今后的工作表现如何未知,无法使选民因此而支持他,不能解释。
④以往的支持率高并不能说明此次事件是否会影响其民意支持率,不能解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6题
10、【判断推理】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不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就举办演讲比赛。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则下面的哪项必定是真?
Ⅰ.天气晴朗
Ⅱ.风不大
Ⅲ.不举办演讲比赛
A:仅Ⅰ
B:仅Ⅱ
C:仅Ⅰ、Ⅱ
D:Ⅰ、Ⅱ、Ⅲ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理:①天气晴朗→拔河比赛;②风大→不举办拔河比赛;③不举办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其他形式均为无效推理。
Ⅰ,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肯定了①的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Ⅱ,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否定了②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风不大,因此该项能够正确推出。
Ⅲ,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否定了③的前件,无法推出否定的后件,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综上,只有Ⅱ必定为真。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8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8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