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生物识别技术,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是:
A:受害者在旁听了嫌疑人的数码电话录音后,确定他就是当时的袭击者
B:某公司为考核员工出勤情况,引进了指纹打卡机,员工上班时必须输入指纹签到
C: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一张外卖送货小票,通过查询网上外卖系统信息,锁定了几个犯罪嫌疑人
D:某涉密场所设置了严格的门禁,人们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且在电阻屏上手写出具有进入权限的工作人员姓名后才能进入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识别技术的定义要点:①与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②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A项,受害者是根据自己对声音的记忆来辨别嫌疑人的,并没有利用高科技手段,不符合要点①。
B项,“引进了指纹打卡机”是与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符合要点①;指纹属于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符合要点②。
C项,“通过查询网上外卖系统信息”锁定嫌疑人,并没有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不符合要点②。
D项,输入密码没有体现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且手写名字并不涉及笔迹这一行为特征,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2、【判断推理】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
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
钱说:“周不去。”
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
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
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
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赵
B:钱
C:周
D:李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于“p或q”的矛盾命题是“非p且非q”,因此赵和周的话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由于“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因此孙和李的话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两个人说对了”,可知钱的话必然为假,则周去。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4题
3、【判断推理】风俗:习惯
A:男人:大人
B:吃饭:生活
C:电力:能源
D:爱好:特长
正确答案:C
解析:风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A项,男人和大人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吃饭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电力是一种能源,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爱好与特长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气候地貌学是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气候地貌学主要研究各种反映气候地貌成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种地貌的发育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气候地貌学研究范围的是:
A:如何给全球划分寒冷区、中纬度森林区、干旱区与湿热区
B:冰川区、荒漠区为什么只出现在一定的气候区内
C:中纬度森林区地貌塑造过程的特点
D:地球形成以来各个时期以及未来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D
解析:气候地貌学主要研究的范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A项,给全球划分寒冷区、中纬度森林区、干旱区与湿热区,涉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特点,属于气候地貌学的研究范畴。
B项,冰川区、荒漠区出现在一定气候区的原因,涉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属于气候地貌学的研究范畴。
C项,中纬度森林区地貌塑造过程,涉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属于气候地貌学的研究范畴。
D项,地球各时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没有涉及地貌,不属于气候地貌学的研究范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5、【判断推理】对于小李、小王和小苗能否考取研究生,有以下四种猜测:
(1)小李能考取;
(2)要是小王能考取,那么小苗也能考取;
(3)或是小王能考取,或者小李能考取;
(4)小王能考取。
事后证实,这四种猜测中只有一种是对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小李考取了
B:小苗没有考取
C:小苗考取了
D:小李没有考取
正确答案:D
解析:条件(3)为相容选言命题,根据推理规则可知,(1)或(4)为真都能推出(3)为真,与“四种猜测中只有一种是对的”矛盾,则(1)(3)(4)均为假,小李、小王均未考上,(2)为真不能推出小苗的情况。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4题
6、【判断推理】根据统计结果,2006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2.8%,超过德国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达到第3位。此外,我国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包括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由此可以推出:
A:近两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实效
B:排名靠前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和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密切相关
C:我国农业科学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占世界总数超过12.8%
D:近两年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总数超过2000篇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一系列数据得出“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的结论。
A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无法由题干推出,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一系列数据和最后得出的结论可知该项正确。
C项,题干中说的是“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2.8%”,并未明确指出是“农业科学”,因此该项由题干内容无法得出,排除。
D项,根据“我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可知,近两年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总数共28篇(5÷18%),故该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7、【判断推理】理想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行动
A:现实 作风
B:动机 规划
C:蓝图 希望
D:奋斗 目标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作风和行动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理想和动机没有必然联系;规划后展开行动。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蓝图是规划、计划,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希望和行动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因为有理想所以奋斗,因为有目标所以行动。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调查显示,因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普适性和创新性,大众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的意愿率已超过11%。这意味着,手握大量闲置资金的人们不再将传统银行作为资金存储、增值的唯一去向,银行内大量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发生大搬家,而这正是传统银行业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下列( )项最能支持上文的观点。
A: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安全风险问题比传统银行业要突出
B:以往人们的闲置资金主要集中到了传统银行中
C:除了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人们很难找到闲置资金存储、增值的其他去向
D:传统银行业的服务水平相对优于互联网金融
正确答案:B
解析:论点:手握大量闲置资金的人们不再将传统银行作为资金存储、增值的唯一去向,银行内大量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发生大搬家,是传统银行业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论据:因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普适性和创新性,大众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的意愿率已超过11%。
A项,讲的是互联网相较传统银行的劣势,对观点有削弱作用,排除。
B项,以往人们的闲置资金集中在传统银行中,而现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的意愿超过11%,所以现在人们的资金会从传统银行转移到互联网中。因此就会出现银行内大量的低成本资金发生大搬家,传统银行业面临挑战,加强了论点,当选。
C项,人们闲置资金的去向是不是只有银行和互联网,对题干没有任何影响。即使人们的资金去向不止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从传统银行业转移到其他方向的话,也可对题干中的观点有加强作用。
D项,讲了传统银行相较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对论点有削弱作用。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1题
9、【判断推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A:企业:规制:自动化
B:社会:建设:法治化
C:社区:服务:数字化
D:政府:管理:一体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国家通过治理实现现代化,且治理的对象是国家。
A项,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规制指规则制度,与企业没有明显的对象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社会通过建设实现法治化,且建设的对象是社会,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社区可以实现数字化服务,而非通过服务实现数字化,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政府通过管理实现一体化,但管理的对象并不一定是政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72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72题
10、【判断推理】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和一定新见解的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提炼压缩成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小刘摘抄优美词句的“好词好句”手册
B:小李整理实验记录、处理数据后写出的文章
C:小郭从出版社拿到的经济类新书目录和简介
D:小赵购买的急救手册
正确答案:C
解析:二次文献的定义要点:①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②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提炼压缩成提要或文摘。
A项,不是对优美词句的外部特征进行著录,也不是对词句提炼压缩,不符合要点②。
B项,小李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写出的文章属于一次文献。
C项,是对一次文献(经济类新书)的外部特征进行著录(目录)和将其内容提炼压缩成提要(简介),符合定义。
D项,急救手册并不符合二次文献的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