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失败:成功:功成名就
A:忧伤:喜悦:喜气洋洋
B:上岗:下岗:艰苦奋斗
C:报纸:广告:广泛宣传
D:失业:就业:兴高采烈
正确答案:A
解析:失败与成功互为反义词,成功与功成名就意思相近;忧伤与喜悦互为反义词,喜悦与喜气洋洋意思相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寺院:佛像:游客
A:商场:商品:顾客
B:画廊:展品:观众
C:城市:公园:市民
D:学校:黑板:学生
正确答案:B
解析:游客到寺院中参观佛像,参观佛像是游客到寺院中的目的。
A项,顾客到商场里购买商品,购买商品是顾客到商场里的目的,与题干结构类似,保留。
B项,观众到画廊里参观展品,参观展品是观众到画廊里的目的,与题干结构类似,保留。
C项,市民在城市中逛公园,但逛公园并不是市民在城市中的目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学生在学校里擦黑板,但擦黑板并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目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比较A、B两项,B项与题干都是参观的关系,因此B项与题干的关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3、【判断推理】定义:
①才略:政治或军事上的才能和智谋。
②才艺:才能和技艺。
③才思:写作诗文的能力。
例证:
(1)诸葛亮草船借箭
(2)扁鹊妙手回春
(3)曹植七步作诗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正确答案:D
解析:(1)体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谋略,属于才略;(2)说明扁鹊高超的医疗技艺,属于才艺;(3)说明曹植才思敏捷,属于才思。因此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为3个。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射箭:靶心
A:购买:卖家
B:审判:法庭
C:投标:项目
D:出发:起点
正确答案:C
解析:射箭的目标是射中靶心。
A项,卖家卖出商品,由买家购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法庭是审判的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投标的目标是获得项目,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从起点出发,起点不是出发的目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71题
5、【判断推理】嫦娥二号:探月
A:化妆品:美容
B:方便面:保暖
C:咖啡:睡眠
D:钥匙:门锁
正确答案:A
解析:发射嫦娥二号是为了探月。
A项,使用化妆品是为了美容,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吃方便面并非为了保暖,而是为了充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喝咖啡并非为了睡眠,而是为了提神,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钥匙和门锁是配套使用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6、【判断推理】飞机:天空
A:树木:树叶
B:电流:电线
C:钟表:指针
D:历史:史记
正确答案:B
解析: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电流在电线中传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莱姆病,像许多其他的人兽共患病一样,是由通过吸食脊椎动物类宿主血液从而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传播的。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然而,在纽约东南部一个莱姆病高发区,一项历时13年的对莱姆病生态学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研究中,推翻了这一观点,因为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
上述论述基于以下哪一种假设?
A:从未爆发过莱姆病的地区通常白脚鹿的种群数量比较低
B: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不会显著降低
C: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
D:白脚鹿的种群数量提高是其他疾病爆发的先兆
正确答案:B
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以“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为论据推翻了“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这一观点。故本题选B。
B项如果不是题干的假设,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会显著降低,那么用题干的论据就无法推翻科学家的观点,论述不成立。因此,B项是必须假设的。而A、C、D三项如果不是题干的假设不影响题干的论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某咨询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在某科技园区内的高收入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70%,该咨询机构得出结论,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比较困难。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作为上述结论的前提?
A: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该高科技园区职工总数的比例高达40%
B: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该高科技园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足30%
C:该高科技园区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40%
D:该高科技园区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不足30%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比较困难。前提:某科技园区内的高收入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70%。
A项,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总人数中占40%,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却只占30%,前者比例高于后者,说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确实比较困难,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B项,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总人数占比不足30%,而在高收入人群中却占比30%,前者比例低于后者,削弱了题干结论,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C项,低收入人群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关系属于无关项,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D项,低收入人群与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关系属于无关项,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45题
9、【判断推理】构形歧义是指由于语句和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所反映的命题含义不确定,可以解释成不同的命题,从而形成构形歧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构形歧义的是:
A:他看着妈妈吃饭
B:1、9为奇数,所以,1+9是奇数
C:奇迹不会发生
D:强权即公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构形歧义定义的关键信息: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含义不确定。
A项,根据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两种理解:①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妈妈;②他的妈妈在吃饭,他在一旁看着。因此该项属于构形歧义。
B、C、D三项,句子的含义都是确定的,并没有歧义,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1题
10、【判断推理】研究人员比较了过去3.3万年以来生活在欧洲的人的骨骼变化情况,发现从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到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人类两种腿骨的强度持续下降,但与奔跑行走无关的上臂骨强度则保持稳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农业开始兴起,人类逐渐向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农业兴起导致现代人的骨骼变轻,但之后两种腿骨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研究人员作出结论的假设?
A:在过去3.3万年间,人类的体重总体变化不大
B:从3.3万年前至1万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
C:机械化和城市化发生在农业兴起之后
D:人的骨骼变轻会导致其骨骼强度的下降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农业兴起后现代人的腿骨强度几乎没有变化”得出“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结论。
A项,说的是人类体重的情况,而题干要论述的是骨骼强度的情况,因此该项与题干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B项,从3.3万年前至1万年前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与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无关,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C项,指出机械化和城市化发生在农业兴起之后,因为农业兴起之后人类腿骨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机械化和城市化也没有使人类腿骨的强度发生改变,则题干结论能够正确、必然得出,因此该项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D项,题干中说农业兴起导致现代人的骨骼变轻,但没有说机械化和城市化是否会使骨骼变轻,是否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题干结论仍然无法得出,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