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师范类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甲大学是师范类院校,所以甲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下列选项与题干所犯的逻辑错误最相似的是:
A:私人捐赠的教学楼遍布全国各高校,何况是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
B:父母爱读书的孩子爱运动,小黄爱运动,所以小黄的父母爱读书
C:牛不是食肉动物,而狮子不是牛,所以狮子不是食肉动物
D:文明司机都是礼让行人的,有些公务司机礼让行人,所以有些公务司机是文明司机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可理解为:师范类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甲大学的学生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所以甲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推理结构:A 师范类院校学生 都是B 来自全国各地 ,C 甲大学的学生 是a 师范类院校学生 ,所以C 甲大学的学生 是B 来自全国各地 。该推理中,A代表的“师范类院校学生”是集合概念,指的是师范类院校学生的集合体;a代表的“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普遍概念,指的是一个师范类院校学生。此处混淆了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
A项可以理解为:私人捐赠的教学楼遍布全国各高校,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是私人捐赠的教学楼,所以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遍布全国各高校。其推理结构:A(私人捐赠的教学楼)都是B(遍布全国各高校),C(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是a(私人捐赠的教学楼),所以C(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是B(遍布全国各高校)。该推理中,A代表的“私人捐赠的教学楼”是集合概念,指的是私人捐赠的教学楼的集合体;a代表的“私人捐赠的教学楼”是普遍概念,指的是一栋私人捐赠的教学楼。此处混淆了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与题干逻辑错误一致。
B项,推理结构:A(父母爱读书的孩子)都是B(爱运动),C(小黄)是B(爱运动),所以C(小黄)是A(父母爱读书的孩子)。该推理中“爱运动”作为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
C项,推理结构: A(牛)不是B(食肉动物),C(狮子) 不是A(牛),所以C(狮子)不是B(食肉动物)。该推理违反了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的推理规则,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
D项,推理结构:A(文明司机)都是B(礼让行人),有些C(公务司机) 是B(礼让行人),所以有些C(公务司机)是A(文明司机)。该推理中“礼让行人”作为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与题干逻辑错误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2、【判断推理】奶粉:牛奶
A:麦片:大麦
B:毛豆:绒毛
C:面粉:挂面
D:国家:王国
正确答案:A
解析:奶粉是由牛奶加工而成的,麦片是由大麦加工而成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不可抗力的是:
A:某家具厂向某木材供应站订购了一批木材。但约定的交货日期到来时,木材供应站未能按期交货。两天后,因该地区遭遇罕见山洪,木材供应站所储存的全部木材被山洪冲走。家具厂因此停工待料10天,造成损失5万元
B:某政府网站遭遇黑客攻击,陷入瘫痪
C:因快递公司员工罢工,李某的邮件未能及时收到
D:杨某在大雾弥漫的早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撞倒,造成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4000多元的损失。事后杨某向肇事司机索赔,司机却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大雾所致,属于不可抗力,所以他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解析:不可抗力定义的关键信息: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
A项,木材供应站储存的全部木材被山洪冲走,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B项,网站遭遇黑客攻击陷入瘫痪,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C项,快递公司员工罢工导致未能及时收到邮件,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D项,司机在大雾天仍疾驰而过,这种行为本就很容易造成事故,即司机对可能发生车祸是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的,因此不属于不可抗力。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中国科研环境在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随着一系列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陆续建立,今天的中国,已有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不输于西方国家的科研条件。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的是:
A:随着科研经费的提升,中国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政策
B: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对科研人员极具吸引力
C:科研经费能够落到实处,各类“重点”举措使科研人员人尽其才
D:科研经费的提升对于改善科研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观点:中国科研环境在持续改善。论据是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大,一系列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陆续建立。
A项,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政策,但这些政策是否有利于改善科研环境还不确定,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对研究人员极具吸引力,但对科研环境是否有改善作用还不确定,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强调的是科研经费能够落到实处且各类“重点”举措使科研人员人尽其才,但科研环境不仅仅包括人才一方面,所以C项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支持力度较弱。
D项,强调了科研经费的提升对于改善科研环境的重要作用,直接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加强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告知他们,研究者将会从高中获取其真实成绩,所以撒谎没有任何意义。结果显示:参与者回忆起的成绩有五分之一都和实际不符,而不同等级的成绩,被误记的概率也是不同的。分数越高越不容易记错: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但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出的是:
A:错误的记忆可以保护我们对公平正义的信念
B:错误的记忆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利于健康
C:人们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的成绩更优秀
D:一般来说,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对细节的遗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不涉及“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B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利于健康”在题干中并未提及,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C项,通过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可以看出,人们更能记住优秀的成绩而难以想起不好的成绩,则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成绩更优秀,因此该项可以推出。
D项,能记住优秀的成绩代表人们并非对所有的细节都会遗忘,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6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1题
6、【判断推理】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眼下为了“抢”人才,不少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希望就业的城市”这一问题时,六成受访者选择二线城市,三成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仅一成受访者选择三四线城市。这主要基于对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综合考量。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就是一线城市居之不易,于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B: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二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
C: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机会有限
D:高房价令毕业生对一线城市望而生畏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观点:一线城市居之不易,于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A项,指出了一线城市的优势,但不能说明大学生首选的就不是二线城市,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说明了综合考虑后二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了三四线城市的劣势,但不能说明大学生会不会首选二线城市,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了一线城市的劣势,但不能说明大学生会不会首选二线城市,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7、【判断推理】美国哲学家柯亨和阿拉托,将现代社会一分为三: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党派、政治组织和政治公共体构成的政治社会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生产和分配的组织构成的经济社会区别开来。讨论中国社会转型,也应选择现代社会的理论框架作为坐标。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的是:
A:中国社会转型需要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
B:政府应始终如一地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C: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就是告别计划社会
D: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组织、企业和公民有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最后一句指出:中国社会转型,应选择现代社会理论框架为坐标,也就是与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和经济社会有关,也就是说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市民社会三者是有关系的,即D项正确。A项中的“合作组织的作用”、B项中的“推行经济体制改革”、C项中的“告别计划社会”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无法由题干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8、【判断推理】反对关系是两个概念之间的一种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共同的分子。并且还存在一些对象在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外。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
A:合理,不合理
B: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红色,蓝色
D:生物,非生物
正确答案:C
解析:反对关系的定义要点:①两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共同的分子;②存在一些对象在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外。
A项,合理和不合理是矛盾关系,而非反对关系,在两者之外不存在其他对象,不符合要点②。
B项,物质文化遗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矛盾关系,而非反对关系,在两者之外不存在其他对象,不符合要点②。
C项,红色和蓝色是反对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的分子,且除了两者之外还存在其他的颜色,符合要点①②。
D项,生物和非生物是矛盾关系,而非反对关系,在两者之外不存在其他对象,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9、【判断推理】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任何符号都包含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在语法系统里,基本符号是语素,它被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例如“我喜欢吃葡萄”里的“我”“喜”“欢”“吃”都有意义,而且都不能分割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了,所以它们都是语素;“葡”和“萄”只有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所以“葡萄”也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也是语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语素的是:
A:琵琶
B:人民
C:衣服
D:履历
正确答案:A
解析:语素的定义要点: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②不能分割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A项,“琵”和“琶”只有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所以“琵琶”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符合定义。
B项,“人民”可以分割成“人”和“民”,且二者都有意义,不符合要点①和②。
C项,“衣服”可以分割成“衣”和“服”,且二者都有意义,不符合要点①和②。
D项,“履历”可以分割成“履”和“历”,且二者都有意义,不符合要点①和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10、【判断推理】自从前年甲航运公司实行了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之后,公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逐年上升。可见,只有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才能使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近两年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航运行业的整体形势大好
B:如果甲航运公司没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近两年的经济效益会增长得更快
C:没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乙航运公司,近两年的经济效益也稳步增长
D:前年甲公司开始实行职工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只有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才能使甲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A项,说明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可能是因为航运行业整体形势大好,是另有他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保留。
B项,“甲航运公司没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否定了题干结论的前件,“近两年的经济效益会增长得更快”肯定了题干结论的后件,是题干结论的矛盾命题,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力度比A项更强。
C项,说的是乙航运公司的情况,而题干的论述对象是甲航运公司,因此该项不能削弱题干论证。
D项,说明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可能是因为其实行职工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是另有他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但与B项直接削弱题干论点相比,削弱力度较弱,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9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