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师傅:雄师
A:修长:自修
B:帝国:称帝
C:目标:夺目
D:点缀:标点
正确答案:A
解析:师傅是并列结构,师和傅都表示老师的意思;雄师是偏正结构,师是军队的意思。
A项,修长的修指高,长指细长,属于并列关系,自修指修养自己的德性,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帝国指君主统治的强大国家,属于偏正关系,称帝指改称号为皇帝,属于动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目标的目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标指榜样,属于并列关系,夺目指光彩耀眼,属于动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点缀指装饰,属于并列关系,标点指标点符号,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没有出席今晚宴会的人,要么没有被邀请,要么没有时间。
据此,可以推出:
A:被邀请的才能参加今晚的宴会
B:有时间且被邀请的不会参加今晚宴会
C:没被邀请的也不一定不出席今晚宴会
D:被邀请的即使有时间也不一定出席今晚宴会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没有出席宴会→要么没被邀请,要么没时间。
A项推理:参加宴会→被邀请,“参加宴会”否定了题干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A项不能推出。
B、D两项均否定了后件,能推出否定前件,即“一定会出席宴会”,错误。
C项可能为真。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3、【判断推理】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通常不和其他亲属住在一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核心家庭的是:
A:张女士母亲去世得早,她见父亲一人生活孤单,就把他接到自己家来一起生活了,这样能够在各方面照顾父亲
B:王先生、王太太都在忙事业,双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唯一的儿子正在念高中,平常家中无人做家务,只得雇了一个钟点工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C:李经理家道殷实,儿子虽然已娶了媳妇,但仍然与他们一起过,李经理也乐得他们继续“啃老”
D:刘老太唯一的女儿嫁出去后,刘老太就与丈夫两人一起生活;后来丈夫去世,她就一个人单过,不愿意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正确答案:B
解析:核心家庭定义的关键信息: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
A项,母亲去世后,张女士把父亲接到自己家生活,不满足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王先生、王太太、儿子,满足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符合定义。
C项,李经理、儿子、儿媳妇,不满足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刘老太一个人生活,不满足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7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1题
4、【判断推理】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角色混淆的是:
A: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
B: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
C: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
D: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
正确答案:B
解析:角色混淆定义的要点:①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②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
A项,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的行为,符合定义要点。
B项,父母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并不是他们混淆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C项,研究员没有认清作为家人和员工的不同角色,在家中谈论科研问题,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D项,下级在非工作场合也对上级毕恭毕敬,也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某单位有一辆车供甲、乙、丙、丁四人使用,已知周日没有人会用车,且每人每周都会至少用一次车。同时四人的使用情况满足以下条件:
①乙不是在周二和周五用车,就是在周三和周六用车;
②丁必须在丙之后用车;
③没有人能连续用2天车。
如果丙周二用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能在周一用车
B:乙在周五用车
C:丙还在周四用车
D:丁不可能用2天车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丙周二用车,且根据①可知,乙在周三和周六用车,再根据②可知,丁只有在周四或周五才可能用车,再根据③可知,丁只能在这两天的其中一天用车,则丁不可能用两天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6、【判断推理】某单位今年新招收了30名职工。①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是外地的;②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不是外地人;③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不是外地的。
如果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下列( )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单位新招收的职工中外地人的数量。
A:只有1个人是外地人
B:30名职工都是外地人
C:30名职工都不是外地人
D:只有1个人不是外地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和③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根据“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可知②必为假,则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是外地人,即新招收的职工里有外地人,可得①为真,③为假,可推出新招收的职工里所有人都是外地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2题
7、【判断推理】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地震并非人力所能影响或控制,但是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却显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是导致地震频发的原因。对此,有反对者指出,地震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地球板块运动,从而刺激地震的发生。但研究人员也强调,虽然板块运动可能会导致地震出现,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非突发性的事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A:之前科学界公认,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会对气候的变化带来影响
B: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C:印度洋季风使得印度洋板块活动加速大约20%,每年多移动约1厘米的距离
D: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更大规模地震的发生,还未得到相关证据证实
正确答案:B
解析:反对者的观点:地震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而非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导致的。
A项,指出地震会影响气候是之前科学界公认的,但是科学界公认的结论也不能说明地震不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不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B项,指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导致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又引发地震,所以归根结底地震还是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引起的,而气候变化只是中间的过程,并非地震的根本原因,能够削弱反对者的观点,保留。
C项,指出印度洋季风加快了印度洋板块的活动速度,但并未说明地震的原因,不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D项,指出没有相关证据证实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更大规模地震发生,说明不了地震是否由气候变化引起,不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75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75题
8、【判断推理】
因循守旧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胆量
A:
创新 畏缩不前
B:
古板 闻风丧胆
C:
保守 胆大妄为
D:
落后 一往无前
正确答案:A
解析:
代入A项,因循守旧指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因循守旧是缺乏创新的表现;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畏缩不前是缺乏胆量的表现。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因循守旧与古板是近义关系;闻风丧胆指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端恐惧,闻风丧胆是缺乏胆量的表现。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因循守旧与保守是近义关系;胆大妄为指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或大胆地乱做事,胆大妄为是胆量大的表现。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因循守旧可能会导致落后;一往无前指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其与胆量没有明显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
9、【判断推理】定义:
①实质正义:指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
②形式正义: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具体案件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实现了正义,则非所问。
③校正正义:指涉及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不管谁是伤害者,也不管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处得到补偿。
典型例证:
(1)很多关于打黑扫恶取得重大成果的报道文章在结尾通常会有“大快人心”之类的字眼。
(2)长期以来,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已有的几类人身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因法出多门,相互间差异悬殊。
(3)邓某等人大肆侵吞信用社资金,挥金如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被控职务侵占罪,按最高法定刑期判15年有期徒刑。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不相符
C: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①不相符
D:例证(1)(2)(3)分别与定义③②①不相符
正确答案:A
解析:实质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
形式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
校正正义定义的关键信息: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
例证(1),“大快人心”是指坏人受到惩罚感到非常痛快,体现了恶人或恶行得到恶报,符合定义①。
例证(2),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并不涉及上述任何一个定义。
例证(3),侵吞信用社资金而被控职务侵占罪,受到法律严惩,体现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符合定义②。
综上,说法不正确的是A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
10、【判断推理】出征:击鼓:士气
A:比赛:呐喊:信心
B:生产:监督:效率
C:喝酒:谈判:气氛
D:宣传:登报:名气
正确答案:A
解析:出征时击鼓可以增强士气。
A项,比赛时呐喊可以增强信心,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生产时监督可以保证质量,而不一定是效率,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谈判时喝酒可以缓和气氛,而不是喝酒时谈判可以缓和气氛,逻辑顺序错误。
D项,登报是宣传的一种手段,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