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1753

发布时间:2023-05-15 22:41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人受伤后,如果伤口范围较大或损伤较严重,那么伤口在康复的过程中,尤其是最后结痂时,会有很痒的感觉。产生痒的感觉的原因是:

A:伤口在愈合时,刺激了毛细血管的修复,旧组织被分解吸收,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B: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快速生长的新生组织会刺激挤在一起的新生神经,产生痒的感觉

C:伤口在愈合时,人体的免疫细胞会清除伤口中的细菌,细菌尸体刺激伤口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D: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新组织的生长和旧组织的脱落会摩擦皮肤,从而在伤口周围产生痒的感觉

正确答案:B

解析:从皮肤的结构来看,人的皮肤分为多层,在表皮的最底层细胞叫生发层,它的生命力很强,能不断地生长繁殖,表皮损伤的浅伤口是靠生发层长好的,神经受不到刺激,这种伤口愈合时,一般不会有痒的感觉。但是伤口较大或损伤较严重时,深达真皮的伤口快愈合时常会发痒,这是因为较深伤口的愈合是由一种新的组织补上去的,这种新的组织叫结缔组织。新生的血管和神经都要长出结缔组织。这些新生的血管和神经特别密,大家挤在一起,新生的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因为神经非常敏感,就会产生痒的感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2、【常识判断】以下选项中不具有犯罪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是:

A:甲欲强奸乙,发现乙为自己仇人的女朋友,便将其杀害

B:甲抢劫乙,乙在反抗过程中被甲刺中身亡

C:甲驾车将乙撞成重伤之后逃逸,致使乙未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

D:甲与乙发生争吵,乙不忍甲的言语侮辱,跳河身亡

正确答案:D

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是将危害结果归属于某个实行行为。在发生了某种危害结果时,司法机关首先要确定谁的行为造成了该危害结果,然后进一步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最后得出是否构成犯罪的结论。ABC均具有因果关系,D项乙的死亡是由于自己跳河的行为造成的,与甲的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号外是指为及时报道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而临时编印的,不列入原有编号的报刊

B: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图片报》、德国的《太阳报》均是世界著名的报纸

C:报纸按照用途可分为:早(晨)报、晚报、商报、都市报、时报等

D:报纸版面之间的中间地带(即“中缝”),不可出现任何文字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号外是指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名。
B项错误。《图片报》是德国的报纸,《太阳报》属于英国。
C项错误。早报和晚报是按照报纸出版时间进行的分类。
D项错误。报纸的“中缝”可以是广告,也可以是幽默故事、小散文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4、【常识判断】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B

解析: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联合声明》。
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5、【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是异养型生物

B:木耳属于植物界

C: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D:病毒的细胞为原核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也有一些种类为部分或完全异养型。部分异养型植物如食虫植物、某些寄生植物(槲寄生、桑寄生等)。典型的异养型植物主要是一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大花草等,A项说法错误。黑木耳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真菌类,是腐生类生物。它的生长繁殖和阳光无关,所以不是植物。B项说法错误。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C项说法正确。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钢是主要由铁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①合金,钢的含碳量②大于生铁,在钢中加入其他元素能够继续改善钢的性质,例如,加入锰元素主要增加钢的③强度,在钢的锻造中,淬火可以实现其④快速冷却。这段文字中画线部分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处表述正确。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钢是由金属元素铁和非金属元素碳组成的合金。
②处表述错误。钢中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2%,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所以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
③处表述正确。加入锰元素的钢较一般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而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了钢的淬性,改善了钢的热加工性能。
④处表述正确。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所以淬火可以实现钢的快速冷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9题

7、【常识判断】宇航员在登临太空前,会进行长时间的无重力训练,以适应太空中的无重力环境。若整个地球处在无重力条件下,下列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长江水照样奔流不息

B:商人在做生意时发现货物缺斤少两

C:人可以以蚊虫之力背负一座大山

D:人跳起后,可落在原地

正确答案:C

解析: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没有重力,大山不会向下施加压力,人可以以蚊虫之力背起大山,C项说法正确;没有重力,水不再由高处流向低处,货物无法称出重量,人跳起后不再落回地面,AB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典故或事件与所涉及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长平之战:赵括、孙膑

B:图穷匕见:荆轲、嬴政

C:破釜沉舟:项羽、刘邦

D:约法三章:商鞅、秦孝公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对应错误。“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间爆发的战争,最终以秦军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结束。“长平之战”涉及的人物有廉颇、赵括和白起等。与孙膑有关的战争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B项对应正确。“图穷匕见”是燕国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佯装进献地图,实则刺杀嬴政的历史事件。“图穷匕见”涉及的人物是荆轲和嬴政。
C项对应错误。“破釜沉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典故。在秦末农民起义过程中,章邯率领秦军围困巨鹿。项羽率领军队渡过漳河后毁弃船只和物资,与秦军背水一战,最终取胜。“破釜沉舟”涉及的人物是项羽和章邯。
D项对应错误。“约法三章”是刘邦攻破咸阳后为争取关中百姓的支持而提出的规定。“约法三章”涉及的人物是刘邦。与商鞅有关的典故是“立木为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17题

9、【常识判断】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出现以下经济现象:①消费下降,消费品进口减少;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降低;③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这些现象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其主要路径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正确答案:B

解析:美国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企业融资困难,倒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减少。居民收入减少必然导致总消费下降,特别是进口消费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其他国家国内的生产,引起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下列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B:《人性论》——萨特

C:《正义论》——罗尔斯

D:《理想国》——柏拉图

正确答案:B

解析:A、C、D三项对应正确。B项《人性论》的作者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萨特的代表作有《存在与虚无》《恶心》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